首页>> 古诗文>> 送逃侍郎二首原文 诗词名句

送逃侍郎二首

作者: 王阮朝代: 宋代

送逃侍郎二首原文

献纳论思玉笋班,音因忠谠忤龙颜。
一朝锦水连江水,万里何山与下山。
道大可能忘济世,名高那得镇投闲。
天教一似苏门下,先到筠阳却诏还。
重入修门已有期,趣装聊此着征衣。
帝思宣室名儒对,人喜玄都旧客归。
高节不难全晚岁,亨途未必尽危机。
愿公且为苍生起,莫向苕溪恋翠微。

诗词问答

问:送逃侍郎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阮
问:送逃侍郎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阮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献纳

(1) 委婉的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

(2) 无代价地把东西献出

献纳金银

论思

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朝宰论思暇,高宴临方塘。”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 金华 讲殿共论思, 圣祖 文宗 旧典貽。” 梁启超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君上日与廷臣前席论思。”

玉笋班

亦作“ 玉笋班 ”。指英才济济的朝班。 唐 郑谷 《九日偶怀寄左省张起居》诗:“浑无酒泛金英菊,漫道官趋玉笋班。” 宋 张元干 《奉送晁伯南归金溪》诗:“文元勛业金甌字,昭德风流玉笋班。” 金 元好问 《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诗之二:“眼明今日题诗处,却见明昌玉笋班。” 明 刘基 《送金华何生还乡觐亲》诗:“故家文物依然在,似汝须归玉笋班。”参见“ 玉笋 ”。

见“ 玉笋班 ”。

忠谠

忠诚正直。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规诲之策,日諫於庭,忠讜著烈,令闻流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行幸》:“ 隋氏 之亡,其君则杜塞忠讜之言,臣则苟欲自全。” 明 何景明 《宁母朱太夫人状》:“昔 滂 有母,澄清之志行; 軾 有母,忠讜之节立。”《花月痕》第四六回:“次日,内阁传旨,御史 梅山 ,忠讜可嘉,著赏人参二觔。”

龙颜

(1).谓眉骨圆起。《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人,隆準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晋 潘岳 《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彦回传》:“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

(2).借指帝王。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 伯乐 ,则千载无一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值龙颜之鬱起,乃凭风而矫翼。” 明 王宠 《送饯太常元抑祠祭显陵》诗:“龙颜授玉册,殿上亲祗领。”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龙颜一听大怒,因此就降旨灭他九族。”

(3).谓鱼头如龙。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锦水

即 锦江 。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西得诸侯棹 锦水 ,欲向何门趿珠履。” 唐 温庭筠 《赠蜀将》诗:“十年分散 剑关 秋,万事皆随 锦水 流。” 闽 徐夤 《蜀葵》诗:“ 锦水 饶花艳, 岷山 带叶青。”参见“ 锦江 ”。

连江

满江。 唐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诗之一:“寒雨连江夜入湖,平明送客 楚 山孤。” 宋 陆游 《鹊桥仙·夜闻杜鹃》词:“茅簷人静,蓬牕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下山

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济世

在金钱、物质等方面救济世人

济世之举

名高

崇高的声誉;名声显著。《韩非子·说难》:“所説出於为名高者也,而説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往者 毛孝先 、 崔季珪 等用事,贵清素之士,于时皆变易车服以求名高。” 宋 苏轼 《和刘道原咏史》:“名高不朽终安用,日饮无何计亦良。”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乃学其讲道学,聚徒众,收门生,以博名高,图富贵。”

那得

1.怎得;怎会;怎能。

投闲

亦作“ 投閒 ”。谓置身于清闲境地。 宋 陆游 《入秋游山赋诗》之三:“屡奏乞骸骨,宽恩许投闲。” 明 查士标 《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僻性从来厌市闤,投閒山寺岁将残。” 清 钮琇 《觚賸·刘将军》:“某投閒何足惜,独羣马伏櫪思战塲,为可惜耳。”

亦作“ 投间 ”。乘隙;伺机。《东观汉记·桓荣传》:“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閒輒诵诗。”《后汉书·延笃传》:“百家众氏,投閒而作。” 李贤 注:“言诵经典之餘,投射閒隙而翫百氏也。”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五:“ 文庄 叶公 巡抚 两广 时,素与 邱内翰 仲深 不合, 邱 每投间毁之。”

见“ 投闲 ”。

天教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一似

很象。《孔子家语·正论解》:“ 孔子 适 齐 过 泰山 之侧,有妇人哭於野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忧者。’” 唐 景云 《画松》诗:“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诗记得无。” 元 燕公楠 《答程雪楼见寿》词:“空自许!早摇落江潭,一似琅琊树。”《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见两个着皂衫儿的,一似虞侯府干打扮。” 郭小川 《登九山》诗:“大坝如铁壁铜墙,长渠一似飞龙走兽。”

苏门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 、 百门山 。 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阮籍 之见 苏门 ,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参见“ 苏门啸 ”。

修门

本来是楚国郢都的城门,见于《楚辞》,借指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的城门

时北兵已迫修门外。——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趣装

速整行装。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词:“趣装入覲,行矣归去作盐梅。” 明 宋濂 《亡友陈宅之墓铭》:“庚子之夏,朝廷遣使者来召 濂 ,趣装上 南京 ,擢为王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生入城,勾当数日,遂连夜趣装。”

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参 《南楼送卫凭》诗:“应须乘月去,且为解征衣。” 宋 刘儗 《诉衷情》词:“征衣薄薄不禁风,长日雨丝中。” 清 孙枝蔚 《出门》诗:“冻树鷄鸣早,征衣烛灭迟。”

(2).出征将士之衣。 唐 赵嘏 《送李裴评事》诗:“塞垣从事识兵机,只拟平戎不拟归。入夜笳声含白髮,报秋榆叶落征衣。” 宋 司马光 《出塞》诗:“霜重征衣薄,风高战鼓鸣。” 清 顾炎武 《赠朱监纪四辅》诗:“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3).泛指军服。 续范亭 《寿徐老》诗之三:“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

宣室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玄都

(1).古诸侯国名。《逸周书·史记》:“昔者 玄都 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 玄都 以亡。”《竹书纪年》卷上:“﹝ 帝舜 有虞氏 ﹞四十二年, 玄都氏 来朝,贡宝玉。”

(2).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玄洲》:“上有大 玄都 ,仙伯 真公 所治。” 晋 葛洪 《枕中书》:“《真记》曰: 玄都 玉京 七宝山 ,週迴九万里,在大罗之上,城上七宝宫,宫内七宝臺,有上中下三宫……上宫是 盘古真人 元始天尊 太元圣母 所治。”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配极 玄都 閟,凭高禁御长。”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问娇娥空隐 玄都 ,笑仙郎已入 桃源 。”

(3).道观名。见“ 玄都观 ”。

(4).坛名。见“ 玄都坛 ”。

高节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晚岁

(1).晚年。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宋 叶适 《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 清 沉钦圻 《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

(2).岁暮。 隋 孙万寿 《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 ,方春度 京口 。”

(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 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 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亨途

犹亨路。 唐 郑谷 《咏怀》诗:“自许亨途在,儒纲復振时。”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危机

(1)

(2) 指产生危险的祸根

(3) 指严重困难的关头

苍生

(1).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孔 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

(2).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明 杨慎 《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

(3).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 。两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湖 。夹岸多苕,秋后花飘水上如飞雪,故名。 唐 罗隐 《寄第五尊师》诗:“ 苕溪 烟月久因循,野鹤衣製独茧纶。”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诗:“试选 苕溪 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羈人。” 宋 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词:“唤取 謫仙 平章看,过 苕溪 ,尚许垂纶否。”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文天祥,朝代: 宋代
    长风吹飞藿,蜻蛚吟野草。流光速代谢,兴怀令人老。游子中夜起,悠悠酣且歌。明月委清照,江湖秋涉多。岂无临淄鱼,亦有邯郸酒。怀古招王孙,登高重回首。
  • 作者: 崔涂,朝代: 唐代
    越鸟巢边溪路断,秦人耕处洞门开。小桃花发春风起,千里江山一梦回。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山云易作雨,今岁乃多晴。

    我虑秋收歉,人言米价平。

    空丝兹始织,檐瀑遂如倾。

    荞菜欣沾润,还殷益霈情。

  • 作者: 胡宏,朝代: 宋代
    陈平相业定何知,应对知君智有余。不佐汉兴三代业,区区心事六奇书。
  • 作者: 强至,朝代: 宋代
    昔以医名著,今兹祖意传。众生如不病,大士自安禅。貌等涧松古,性同山月圆。应防猿鸟忆,却指旧林泉。
  • 作者: 孙逖,朝代: 唐代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闻道梅花发,山边复水边。要穿居士屩,还傍野人船。船礴须穷日,飘零忆去年。携壶虽我约,能赋属公先。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白公自号老居士,疏傅史称贤大夫。脍卿不妨留客饮,擘麟何必享天厨。清池澡沐端溪石,素壁彰施洛社图。帝赐后村奎画在,作堂安用扁青涂。
  • 作者: 李昱,朝代: 元代

    一声啼鸟惊春破,但道黄公能锻磨。

    问渠锻就将何为,麦熟村民免饥饿。

    麦熟村民免饥饿,即今麦缺愁难过。

  • 作者: 苏泂,朝代: 宋代
    山河无纖尘,遥观浮沤如。穿庐惟青天,油窗谁其糊。狂歌忘寒饥,消流惊须臾。烦呼瑶英徒,同来泠然居。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