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 诗词名句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作者: 王维朝代: 唐代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原文

〔一作送别〕圣代无隐者。
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
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一作金)门远。
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
京洛(一作兆)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一作长安道。
一作长亭送)。
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
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
孤村(一作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
勿谓知音稀。

诗词问答

问: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的作者是谁?答:王维
问: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王维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维名句大全

全唐诗(册4 卷125 页1243d)

参考注释

送别

送远行的人启程,跟他告别

送别同学

圣代

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熙光圣代,迈勋九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故与夫篇什,杂而集之,远自 周 室,迄于圣代,都为三十卷,名曰《文选》云耳。” 唐 李白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清 金农 《新编拙诗四卷手自抄录付女儿收藏杂题》诗之一:“圣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体闢榛芜。”

无隐

(1).没有隐瞒或掩饰。《礼记·檀弓上》:“事君有犯而无隐。” 晋 僧朗 《答晋主昌明书》:“夫至人无隐,德生为圣。” 宋 徐铉 《送高郎中出为婺源建威军使》诗:“危言昔日尝无隐,壮节今来信不凡。”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王云锦》:“上问其元日何事,具以实对。上嘉其无隐。”

(2).没有隐士。《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汉 扬雄 《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是以巖穴无隐,而侧陋章显也。”

(3).没有隐蔽,完全显露。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海边有 越王石 ,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 愿 往观试,清彻无隐。”

英灵

烈士的灵魂;受崇敬的人去世后的灵魂。也说“英魂”

来归

(1) 归顺;归附

(2) 古代称女子出嫁(从夫家方面说)

(3) 归来,回来

东山客

泛指隐士。 唐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唐 李白 《忆东山》诗之二:“我今携 谢 妓,长啸絶人羣。欲报 东山 客,开关扫白云。”参见“ 东山 ”。

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采薇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1).《诗·小雅》篇名。《〈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2).《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3).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江淮

(1). 长江 和 淮河 。《左传·哀公九年》:“秋, 吴 城 邗 ,沟通 江 淮 。”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 江 淮 之南,其民好残; 漳 汝 之间,其民好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银杏》:“ 江 淮 间一御史疏陈水患。”

(2).泛指 长江 与 淮河 之间的地区。《后汉书·周荣传》:“ 荣 , 江 淮 孤生,蒙先帝大恩,以歷宰二城。”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东南米价高如玉, 江 淮 饿莩千家哭。” 清 钮琇 《觚賸·旧雷有声》:“余宦游所至,其风土大略相同,唯 粤 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即较之 江 淮 ,亦甚悬殊。”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一:“如今捻军兵分东西,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劳苦,而出自 江 淮 的饷源却愈益短绌难办。”

(3).特指今 江西省 鄱阳湖 一带。《史记·五帝本纪》:“ 三苗 在 江淮 、 荆州 数为乱。” 张守节 正义:“淮,读曰匯,音胡罪反,今 彭蠡湖 也。”

寒食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京洛

等于说“京城”。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京洛”

京洛骚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春衣

春季穿的衣服。 北周 庾信 《春赋》:“ 宜春苑 中春已归, 披香殿 里作春衣。” 唐 施肩吾 《长安春夜吟》:“露盘滴时河汉微,美人灯下试春衣。” 宋 陆游 《雨》诗:“纸帐光迟饶晓梦,铜炉香润覆春衣。”

置酒

摆下酒宴

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临长

犹言监临领导。《国语·晋语二》:“临长 晋国 者,非女其谁?” 韦昭 注:“临,监也;长,师也。”

长安道

汉 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 长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陈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韦应物 、 白居易 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

长亭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 柳永《雨霖铃》

心与

以心相许。《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 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故 州平 心与, 元直 神交。”

行当

(1) 行业。指百工技艺所做的职业

每个行当都有杰出人物

(2) 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如京剧的生、旦、净、丑

桂棹

(1).桂木制的划船工具。《楚辞·九歌·湘君》:“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 王夫之 通释:“櫂,篙也。”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和泛舟汉水往万山应教》:“桂棹桬棠船,飘扬横大川。” 明 夏完淳 《长歌》:“琼弁玉蕤珮珊珊,蕙橈桂櫂凌迴澜。”

(2).指船。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绰书》:“晓河未落,拂桂棹而先征;夕鸟归林,悬孤帆而未息。” 唐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行当浮桂櫂,未几拂荆扉。” 元 陈旅 《送王致道代祠北岳北海济渎南镇》诗:“山下灵风吹桂櫂,云边仙树拂丹梯。”

未几

(1) 没有多久;很快

未几更进。——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未几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未几敌兵果舁炮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未几成归。——《聊斋志异·促织》

未几他就去了美国

(2) 很少;无几

(3) 未可几及,赶不上

荆扉

柴门。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絶尘想。”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巖下偃荆扉。” 宋 陆游 《野兴》诗:“从今谢人事,终日掩荆扉。” 清 黄景仁 《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带行

(1).犹言带官兼职。《宋史·理宗纪五》:“ 湖南 诸将 温和 转左武大夫、带行遥郡刺史, 李虎 官三转、带行閤门宣赞, 鄮进 带行 復州 团练使。”

(2).方言。犹带累。 李劼人 《 * 》第四部第一章:“就那一般讲究赌品的人,也气鼓鼓地叫吼道:‘输不起,就莫来!手气瘟的人,别带行了我们!’”原注:“带行,理应念作‘带胁’,即连累之意。这句方言,至今尚流行于大部分 四川 地方。”

孤村

孤零零的村庄。 唐 韦应物 《自巩洛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寮友》诗:“孤村几处临 伊 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宋 晁冲之 《夜行》诗:“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孤村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苏曼殊 《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

落晖

夕阳;夕照。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 三閭 结飞轡,大耋嗟落暉。”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诗之十六:“莫言万绪牵愁思,缉取长绳繫落暉。” 明 戴笠 《有感》诗:“凭阑尽日思佳句,西北遥瞻是落暉。” 邓中夏 《过洞庭》诗:“秋水含落暉,彩霞如赤炷。”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陈天瑞,朝代: 宋代
    炎威一何骄,不有商飙惨。苍茫云海路,飞龙不可览。我本灌园人,昔乃从铅椠。万事已恢心,十载空尝胆。亭亭松篁边,小池开菡萏。芬清泥自污,根固波徒撼。终日哦其间,一卧寂百感。相期晚节香,看此秋容淡。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一番飞次春风巧,细看工夫。点缀红酥。此际多应别处无。玉人不与花为主,辜负芳菲。香透帘帏。谁向钗头插一枝。
  • 作者: 释惟照,朝代: 宋代

    夜堂人静雨霏霏,润泽焦枯总不知。

    堪笑当年净名老,对文殊语恰如痴。

  • 作者: 钱时,朝代: 宋代
    拂拂精蓝护翠云,几番雷雨卧龙兴。两贤高躅明千佛,三世传家又一灯。白社风流原有地,青编事业岂依僧。山川姓字从兹响,看取天衢次第登。
  • 作者: 徐瑞,朝代: 宋代
    渺渺箜篌梦,茫茫石镜缘。断弦终莫续,浮沫更堪怜。湿土新阡雨,啼鸦老树烟。一声邻笛起,凄咽泪如泉。
  • 作者: 沈采,朝代: 明代

    威名四海知。敢相欺利兵坚甲强弓矢。

    行师至滩水偎。相围住。

    须臾杀却前军退。举燕击赵成儿戏合前。

  • 作者: 卢谌,朝代: 魏晋
    绵绵女萝。施于松标。禀泽洪干。晞阳丰条。根浅难固。茎弱易雕。操彼纤质。承此冲飙。
  • 作者: 马之纯,朝代: 宋代
    人世佳期惟七夕,星躔至巧是天孙。直从楼上将身乞,所欠云间着手扪。闻得鹊声云报喜,看来蛛网似传言。工夫只是凭心手,此外冥茫不足论。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招提据岭复,望望红霞殷。

    行宫搆其旁,来往止顿便。

    昔我少年时,题诗松竹间。

    岁久日就圮,不复税征鞍。

    往往过其下,辄为重留连。

    去岁稍修治,剪除棘与萑。

    匪同赋经始,成亦不日焉。

    春风二月半,轻舆历蓟田。

    山容宛相迎,轩榭堪周旋。

    泉声共松韵,似话宿昔然。

    惟有绯桃花,含胎迟芳鲜。

    物应有深意,脉脉谁为宣。

    寂寥见赏稀,荣华讵久妍。

    如来特拈来,示我如是禅。

  • 作者: 范祖禹,朝代: 宋代
    何处元霄好,天街第一坊。九重金阙外,万寿彩山旁。扈跸凝祥岛,迎銮资善堂。帝城灯火满,归坐若禅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