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原文 诗词名句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作者: 岑参朝代: 唐代

原文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
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
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
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
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
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诗词问答

问:《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的作者是谁?答:岑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岑参的名句有哪些?答:岑参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岑参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书法作品欣赏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198_25

参考注释

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云际

云端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上来

(1) 从低处到高处

跳上来了

抬上来了

(2) 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趋近于某处。带名词时,动词和“上来”中间一般不能加“得、不”

又围上来一群人

(3) 表示人员或事物随动作由较低部门(层)到较高部门(层)

你是什么时候调上来的

(4) 表示成功地完成某一动作。动词和“上来”中间常加“得、不”。动词限于“说、唱、学、答、背、叫、念”等少数几个

究竟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5) 表示状态发展,兼有范围逐渐扩大的意思。形容词限于“热、凉、黑”等少数几个

暖气片慢慢热上来了

青翠

鲜绿的;有新鲜植物覆盖的

雨后,垂柳显得格外青翠

秦岭

西起甘肃南部,经陕西,到河南西部的山脉。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3767米。秦岭有阻挡冬季风南下的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界线

石鼓

中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辖镇。举世闻名的长江虎跳峡在此,虎跳峡山顶和江面高差3000多米,宽不足60米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猕猴

哺乳动物。猴的一种。上身皮毛灰褐色;腰部以下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深灰色;面部微红,两颊有颊囊;臀部有红色臀疣。群居山林中,喧哗好闹。以野果、野菜等为食物。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獼猴兮熊羆,慕类兮以悲。”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獼猴看櫪马,鸚鵡唤家人。” 鲁迅 《坟·人之历史》:“ 中国 邇日,进化之语,几成常言,喜新者凭以丽其辞,而篤故者则病儕人类於獼猴。”

崖口

山崖间的豁口;谷口。 唐 岑参 《题华严寺瓌公禅房》诗:“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淹泊俱崖口,东西异石根。”

悬瀑

瀑布。 唐 韩愈 《送惠师》诗:“是时雨初霽,悬瀑垂天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峡中水至是如引丝,反不如悬瀑之势巨矣。”

半空

(1) 空中

悬在半空

从半空中跳下

(2) ∶瘪;不充实

半空着肚子

(3) (半空儿) 〈方〉∶指较小的不饱满的花生

白皑皑

一片洁白的样子

白皑皑的雪铺满田野

时雨

应时的雨水。《书·洪范》:“曰肃,时雨若。”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王统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里徘徊着,看竹篱里萱花的绿长叶子,红黄花蕊,着了昨夜一场时雨,非常娇美。”

终日

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长安道

汉 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 长安 道上的景象和客子的感受,故名。 南朝 陈后主 、 徐陵 和 唐 代 韦应物 、 白居易 等均写有此曲。句式长短错落不一。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

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生尘

(1).沾上尘埃。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柳永 《荔支香》词:“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天下无事日久,兵甲生尘。”

(2).形容中空无物。《东观汉记·范冉传》:“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金 元好问 《真味斋》诗:“麄饭寒虀老此身,高人那计甑生尘。”

(3).谓生鄙吝的尘想。 金 元好问 《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诗:“三月不见君,渴心欲生尘。”参见“ 生鄙 ”。

蒿莱

(1).野草;杂草。《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2).草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唐 岑参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佘翔,朝代: 明代

    皎皎冰壶月,郡斋乐事多。

    衣沾萱草色,酒对棣华歌。

    一雨苏粳稻,长松映薜萝。

    谢公诗满卷,倘许和羊何。

  • 作者: 元稹,朝代: 唐代
    残历半张余十四,灰心雪鬓两凄然。定知新岁御楼后,从此不名长庆年。
  • 作者: 吴文英,朝代: 宋代
    标签: 秋天写景
    波面铜花冷不收。玉人垂钓理纤钩。月明池阁夜来秋。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 作者: 贾岛,朝代: 唐代
    官高频敕授,老免把犁锄。一主长江印,三封东省书。不无濠上思,唯食圃中蔬。梦幻将泡影,浮生事只如。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
  • 作者: 释祖钦,朝代: 宋代
    穿云迸石不辞劳,大抵还他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作者: 晁补之,朝代: 宋代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馀里。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清时事,羁游意。尽付与,狂歌醉。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标签: 咏物抒情,政治, 历史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十日后重阳。甘菊阶前满意黄。生日无钱留贺客,何妨。尚有儿曹理寿觞。
    双鬓已沧浪。休问金门与玉堂。二仲相期三径在,徜徉。何用功成似子房。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春秋义具天人策,灾异阴阳却鲜稽。

    未识葩经明哲旨,奚辞谗谪相胶西。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