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演绎吟原文 诗词名句

演绎吟

作者: 邵雍朝代: 宋代

演绎吟原文

何者谓来仪,来仪意不低。
有身皆衎衎,无物不熙熙。
一国若一物,四方犹四支。
巍巍乎尧舜,何得而名之。

诗词问答

问:演绎吟的作者是谁?答:邵雍
问:演绎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邵雍的名句有哪些?答:邵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何者

(1).为什么。用于设问。《公羊传·桓公二年》:“然则为取可以为其有乎?曰:否。何者?若 楚王 之妻媦,无时焉可也。” 何休 注:“何者,将设事类之辞。”《史记·儒林列传》:“ 黄生 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新唐书·突厥传上》:“ 班固 谓‘其来慕义,则接之以礼让。’何者?礼让以交君子,非所以接禽兽夷狄也。”

(2).哪一个。用于疑问。《后汉书·鲜卑传》:“夫万民之飢与远蛮之不讨,何者为大?” 唐 顾况 《送行歌》:“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宋 曹豳 《西河》词:“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3).哪一个。用于陈述。 明 刘基 《郁离子·公孙无人》:“人之於事也,能辨识其何者为主,何者为客,而不失其权度,则亦庶几乎寡悔矣夫。”

来仪

(1).谓凤凰来舞而有容仪,古人以为瑞应。语出《书·益稷》:“簫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颖达 疏:“簫韶之乐作之九成,以致凤皇来而有容仪也。”《后汉书·左雄传》:“ 汉 世良吏,於兹为盛,故能降来仪之瑞,建中兴之功。” 李贤 注:“ 宣帝 时凤皇五至,因以纪年。”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花萼楼 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鸞来仪。”后因用以代称凤凰。《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汉 陈琳 《迷迭赋》:“匪荀方之可乐,实来仪之丽闲。”

(2).比喻杰出人物的降临。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 南朝 梁 王屮 《头陁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3).比喻爱慕之人的来临。 南朝 齐 王融 《秋胡行》之七:“彼美復来仪,慙颜变欣瞩。”《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功曹今夜府直,可谓良时。妾家后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约好,专望来仪,方可候晤。”

有身

妇女怀孕,今说“有身子”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衎衎

(1).和乐貌。《易·渐》:“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尚秉和 注:“衎衎,和乐也。”《后汉书·樊準传》:“每讌会,则论难衎衎,共求政化。” 李贤 注:“衎衎,和乐貌也。” 唐 柳宗元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和安而益寿,兄弟衎衎以相友。” 清 钱谦益 《徐元修墓志铭》:“善饮酒,与之饮,未尝不醉,三爵之后,油油衎衎如也。”

(2).刚直从容貌。《列子·仲尼》:“ 南郭子 俄而指 子列子 之弟子末行者与言,衎衎然若专直而在雄者。”《汉书·赵广汉尹翁归等传赞》:“ 张敞 衎衎,履忠进言。” 颜师古 注:“衎衎,彊敏之貌也,音口翰反。”《新唐书·李景略传》:“ 希全 死,﹝ 景略 ﹞迁左羽林将军,对 德宗 延英殿 ,论奏衎衎,有大臣风。” 明 何大复 《画鹤赋》:“意衎衎而欲伸,态昂昂而犹武。” 林纾 《送涛园沉公改官岭南》诗序:“遇公事尚书,则衎衎论辩,不少挠詘。”

无物

不存在东西;空洞

熙熙

(1) 温和欢乐的样子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热闹的样子

天下熙熙。——《史记·货殖列传》

笑语熙熙。——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一物

(1).一种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为一物枉其时,明君圣人亦不为一人枉其法。”《史记·周本纪》:“此一物足以释 西伯 ,况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清 郑燮 《同起林上人重访仁公》诗之三:“莫教轻一物,可待报他生。”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没有无所不知的博学之士,也没有只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专门家。”

(2).同类物;同一事。《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云耶,电耶,雨耶,雪耶,实一物也,不过因热度之异而变耳。”

(3).犹一事。《礼记·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郑玄 注:“物犹事也。”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朕为万乘之主,岂可失信於一物。”

(4).犹言一个标准。《墨子·尚贤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四方

(1)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泛指各个方面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正方形或正方体

一只四方的木头匣子

四支

四肢。《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四支,犹人手足,比於四方物务也。” 唐 陆龟蒙 《和新秋即事三首韵》:“愁寻冷落惊双鬢,病得清凉减四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四支已冰,焉有生理!”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尧舜

(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何得

怎能;怎会。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在上何得不骄?持满何得不溢?” 唐 杜甫 《最能行》:“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 屈原 宅?”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周汉》:“四人东南西北,原非同气弟昆,何得悬合若此?”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翁卷,朝代: 宋代
    树树有佳阴,山蝉不住吟。掬来南涧水,清若主人心。屋上云飞冷,篱根藓积深。留诗在岩壁,明日更相寻。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雨滴空阶晓,无心换心香。井桐花落尽,一半在银床。
  • 作者: 沈辽,朝代: 宋代

    我卧南山正如梦,朝来欲过左史洞。

    阳羡羽人惠相访,三尺焦桐行自从。

    山上赤日烈如火,洞里石泉凝作冻。

    挥手一奏离骚曲,促轸重作高山弄。

    岩下隐隐白云生,松风泠泠幽鸟哢。

    谁识襄阳魏夫子,缁衣远来自崤雍。

    身出重围战不死,振翼江南若孤凤。

    数日相从甘淡薄,不与人间同倥偬。

    夫子能知琴中趣,不叱老夫无世用。

    三人出洞日已斜,青山茫茫烟瞢瞢。

  • 作者: 胡寅,朝代: 宋代
    竹爆腊寒尽,桃符春事来。和风已披拂,暖日便徘徊。曳杖閒挑菜,攀枝齼摘梅。太牢虽有味,岂必胜登台。
  • 作者: 张炎,朝代: 宋代
    标签: 宋词三百首婉约西湖写景抒怀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 作者: 李弥逊,朝代: 宋代
    驾言出城阙,行行陟崇山。舍怀到昭旷,未觉天地宽。鴥彼离群雁,嘹嘹浮云端。嗟我远兄弟,千里同岁寒,举头不见日,况复远长安。归飞胡不早,听此雕朱颜。
  • 作者: 钱宏,朝代: 宋代
    东望长安山复山,数峰还出两峰间。搅衣来即三年戌,引客聊为一日闲。身似暮云低更好,心如归鸟倦知还。圣朝倘得收遗物,叹息搔头鬓已斑。
  • 作者: 张籍,朝代: 唐代
    汉皇欲作飞仙子,年年采药东海里。蓬莱无路海无边,方士舟中相枕死。招摇在天回白日,甘泉玉树无仙实。九皇真人终不下,空向离宫祠太乙。丹田有气凝素华,君能保之升绛霞。
  • 作者: 武元衡,朝代: 唐代
    鼎铉昔云忝,西南分主忧。烟尘开僰道,旌节护蛮陬。任重功无立,力微恩未酬。据鞍惭齿发,责帅惧春秋。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輈。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方追故山事,岂谓台阶留。遐抱清净理,眷言兰杜幽。一缄琼玖赠,万里别离愁。巴岭云外没,蜀江天际流。怀贤耿遥思,相望凤池头。
  • 作者: 王禹偁,朝代: 宋代
    谪宦门墙冷似村,看山厅下露莎繁。涵星泳月无池沼,请致汐澄数斛盆。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