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王使君赴苏台原文 诗词名句

送王使君赴苏台

作者: 罗隐朝代: 唐代

送王使君赴苏台原文

东南一望可长吁,犹忆王孙领虎符。
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
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
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诗词问答

问:送王使君赴苏台的作者是谁?答:罗隐
问:送王使君赴苏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送王使君赴苏台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罗隐的名句有哪些?答:罗隐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63-7

参考注释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一望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长吁

长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饥寒之色可掬,抑天长吁。”《宋史·郑侠传》:“﹝ 郑侠 ﹞悉绘所见为图……疏奏, 神宗 反覆观图,长吁数四。” 明 刘基 《长相思》诗之二:“凤皇不食鴟鴞呼,嗟我欲往空长吁。”

忆王孙

(1).词牌名。 唐 孙棨 《北里志》谓 天水 光远 以诗题 杨莱儿 室,有“萋萋芳草忆王孙”句。 宋 秦观 《忆王孙》词,全用其句,因以为名。又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画蛾眉》、《阑干万里心》、《怨王孙》。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亦有双调,五十四字,仄韵,见《复雅歌词》。参阅《词谱》卷二。

(2).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北曲仙吕宫又有《一半儿》,与此曲相仿,仅末句改七字为九字,“一半儿”三字重复出现。参见“ 一半儿 ”。

虎符

古代军中印信。铜质虎形,左、右两半,朝廷存右半,统帅持左半,作调动军队时用

则得虎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佩虎符坐皋比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两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 梁 何逊 《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 元稹 《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俾分两地之忧,佇听二天之谚。”《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想我 何玉凤 遇见这位 安伯父 ,两地成全,一丘合葬,可见‘不求人’的这句话断説不起。” 鲁迅 许广平 有《两地书》。如:他们分居两地多年了。

(2).犹两府。借指中书省、枢密院。 宋 无名氏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子京两地》:“ 宋子京 在 蜀 有诗三百篇,名曰《猥藁》。常吟曰:‘碧云自有三年信,明月长为两地愁。’以公之才望,竟不登两地,愁愤而薨,人以为此诗之讖也。”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 范仲淹 、 富弼 皆在两地,所宜尽心,为国家诸事建明,不得顾避。”

干戈

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干戈为玉帛。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越绝

(1).越过,度过。《六韬·战车》:“越絶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

(2).引申为胜过。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阎立本有丹青之誉》:“上出示图於诸臣,称为越絶前世。”《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关图妹》:“才学优博,越絶流辈。”

(3).指 越 地的边境。 唐 司空曙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地远 姑苏 外,山长 越 絶东。” 宋 姜夔 《越九歌·越王》词:“瞻灵旗,闯 越 絶。”

(4).《越绝书》的省称。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纬云弟三十作此词因和其韵同半雪赋》词:“斜阁 秦 筝,横摊《越絶》,烧尽炉中柮。”

(5).犹隔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贫士屋少人多,当仿吾乡太平船后梢之位置……间以板而表以纸,则前后上下皆越絶。余夫妇乔寓 扬州 时,曾仿此法。屋仅两椽,上下卧房、厨灶、客座皆越絶。”

麋鹿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姑苏

亦作“ 姑胥 ”。1.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史记·河渠书》:“上 姑苏 ,望五湖。”《淮南子·人间训》:“﹝ 越王 ﹞甲卒三千人,以禽 夫差 於 姑胥 。”参阅 宋 范成大 《吴郡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六·吴县》。

(2).指 姑苏台 。《国语·越语下》:“ 吴王 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 姑苏 。” 韦昭 注:“ 姑苏 ,宫之臺也,在 吴閶门 外,近湖。”《史记·吴太伯世家》:“ 越 因伐 吴 ,败之 姑苏 。” 司马贞 索隐:“ 姑苏 ,臺名,在 吴县 西三十里。”《后汉书·济南安王康传》:“ 吴 兴 姑苏 而灭。” 李贤 注:“ 姑苏臺 一名 姑胥臺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姑击之于 檇李 ,復败于 姑苏 。”参见“ 姑苏臺 ”。

(3). 苏州 吴县 的别称。因其地有 姑苏山 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諫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 汉 王符 《潜夫论·边议》:“ 孟明 补闕於 河西 , 范蠡 收责於 姑胥 。”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 姑苏 城外 寒山寺 ,夜半鐘声到客船。” 明 冯梦龙 《山歌·月上》:“ 姑苏 李秀才 ,贫而滑稽。”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来此已是 姑苏 ,料想地方官员,一定要来参謁。”

疲甿

见“ 疲氓 ”。

全家

整个家庭;全家人。《三国演义》第八三回:“ 闞德润 以全家保卿,孤亦素知卿才。”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了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

旧族

指旧时曾有一定社会政治地位的家族。《国语·晋语四》:“昭旧族,爱亲戚。” 韦昭 注:“旧族,旧臣有功者之族。”《南史·王琨传》:“以小女适 潁川 庾敬度 ,亦是旧族。” 宋 梅尧臣 《叶大卿挽辞》之一:“旧族声华远,名藩治行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美人道:‘寒家姓 平 , 成都 旧族也。’”

太半

超过半数以上

死者太半。——《资治通鉴》

料得

预测到;估计到。 唐 杜甫 《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宋 姜夔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词:“两绸繆,料得吟鸞夜夜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旅寓

(1).旅居。 唐 王勃 《春思赋》序:“春秋二十有二,旅寓 巴 蜀 。” 唐 元稹 《莺莺传》:“旅寓惶骇,不知所托。” 唐 司空图 《书屏记》:“今旅寓华下,於进士 姚顗 所居获览《书品》及 徐公 评论。” 唐 清江 《月夜有怀黄端公》诗:“ 青门 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

(2).指旅居的馆舍。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 欧阳君 兆熊 访余於城南旅寓。”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揶揄

戏弄,侮辱

市人皆大笑,举手揶揄之。——《东观汉记·王霸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释了惠,朝代: 宋代
    发鬅鬙,貌棱层。没些火种,刚要传灯。破无准之有准,起南能之不能。有不会佛法者,许伊是个师僧。恐人无信,立此为凭。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室中亦有楼,仙榜揭神洲。

    云自栋梁写,风从窗户流。

    箫曾闻子晋,袖可挹浮邱。

    那似刘家帝,空劳海上舟。

  • 作者: 彭汝砺,朝代: 宋代

    沉碑万山脚,骑马习池头。

    元凯亦过虑,山公聊自谋。

    青烟鹿门净,黄竹凤林秋。

    兴废不可问,登临徒百忧。

  • 作者: 李廷美,朝代: 明代
    东明海外崇明沙,天造地设诚堪誇。由唐武德及昭代,星罗棋布俱人家。膏腴万顷平如掌,菽麦禾麻任生长。农夫四序庆有秋,戍卒频年乐无恙。客船渔舫千百艘,波涛出没如游鳌。乡氓喜有鱼盐利,县令浑无案牍劳。春风一动阴云扫,桃李村村照人好。帅阃供储不后期,京师贡赋常输早。民安物阜九百年,天意胡为忽变迁。龙争鲸斗西湾外,螭舞蛟潜北渚边。长堤巨堑环阡陌,日就崩颓漫通塞。咸潮几度到城壕,怪物鲜生食禾麦。以兹年岁屡不丰,十室比连九室空。渔郎罢网悲残月,估客停帆怨逆风。征徭逋负相追逐,穷乡遍是逃亡屋。逃亡自弃还自伤,半在江南半江北。萧萧故垒荻芦秋,萋萋荒冢蒿莱稠。大家门外埋青草,古寺基前泛白鸥。我来观风长太息,历向人间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发已凋零齿已疏,忍饥白首卧蜗庐。风声忽轹蓬窗过,夜半呼灯起读书。
  • 作者: 释了元,朝代: 宋代

    畴昔先生此掩关,紫泥三到石房间。

    若教便逐蒲轮起,安得清风镇海山。

  • 作者: 敦煌人作品,朝代: 唐代

    郭门望京处,楼上启重闉。

    水北通西域,桥东路入秦。

    黄沙吐双径,白草生三春。

    不见中华使,翩翩起虏尘。

  • 作者: 韩琦,朝代: 宋代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 作者: 王阜,朝代: 明代

    落花叹,花昔开时春满眼。

    东邻西舍来看花,秉烛夜游作花伴。

    韶光转眼瞬息间,残妆憔悴无人管。

    落花叹,叹落花,花今衰老无容华。

    当时把玩胜珠玉,今日抛弃成泥沙。

    半飞半舞更展转,欲落未落犹回斜。

    落花叹,叹花落,花怨东君情太薄。

    收却园林锦绣机,吹惹莲台绿罗幕。

    蜂蝶无情竟不来,桃李无言空寂寞。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道之由兴,于皇宣圣。惟公之傅,人知越正。兴乡在堂,情文实称。万年承休,假哉天命。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