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集张照书千文为春帖子词四十首·其二十七原文 诗词名句

集张照书千文为春帖子词四十首·其二十七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八虞二虢周亲睦,右戚敦伦盛本根。

似续宗盟绵宝牒,爵觞具迩敬随存。

诗词问答

问:《集张照书千文为春帖子词四十首·其二十七》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一

参考注释

八虞

周 代八个掌管山泽的官员。《国语·晋语四》:“及其即位也,询于八虞。” 韦昭 注:“ 贾 唐 曰:‘八虞, 周 八士,皆在虞官, 伯达 、 伯括 、 仲突 、 仲忽 、 叔夜 、 叔夏 、 季随 、 季騧 。’”《初学记》卷十二引 汉 胡广 《侍中箴》:“ 辛 尹 是访,八虞是询。”

二虢

指 周 宗室 虢仲 、 虢叔 兄弟。《国语·晋语四》:“﹝ 文王 ﹞敬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 韦昭 注:“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虢叔 也。”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昔二 虢 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

周亲

至亲。《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孔 传:“周,至也。言 紂 至亲虽多,不如 周 家之少仁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周亲忍去骗孤孀,到此良心已尽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彼虽周亲,然舌耕谓何也?”

右戚

皇家贵戚。《南史·蔡撙传》:“臣预为右戚,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或情缘右戚,遂陟台阶;或顾想披荆,便蒙夜拜。”《新唐书·杜式方传》:“子 悰 ,尚公主, 式方 以右戚,輒病不视事。”

敦伦

(1).谓敦睦人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好恶敦伦,无伤恶之心,无隐忌之志……故其心舒。”《明史·职官志二》:“务各期以敦伦善行,敬业乐羣,以修举古乐正,成均之师道。”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况皇上至圣至仁,以 尧 舜 之道治天下,敦伦厚俗,远迈前朝。”

(2).指闺房之事;房事。 明 于慎行 《<颜氏家训>后叙》:“夫其言閫以内,原本忠义,章敍内则,是敦伦之矩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真赏难逢》:“世俗以夫妇之事为敦伦。”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我想,这和时而‘敦伦’者不失为圣贤,连白天也在想女人的就要被称为‘登徒子’的道理,大概是一样的。”

本根

(1).草木的根干。《左传·隐公六年》:“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纲 《论用兵》:“以多胜敌者,必将以殄灭为期,而不再举,其机在多。譬犹拔大木之本根,非众其力则不可。” 清 邵曾训 《蚕妇吟》:“种桑亦爱枝叶多,空抱本根奈尔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庄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马光 《赠邵兴宗》诗:“君子固无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其弊也,则修节目而弃本根。”

(3).根基,基础。《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久食其赐,信乃弥坚,渐而奉为圭臬,视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陆游 《山南行》:“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 关中 作本根。”《宣和遗事》后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统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齐书·杜弼传》:“窃惟《道》《德》二经,阐明幽极,旨冥动寂……实众流之江海,乃羣艺之本根。”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原其本根,皆是国家百姓,进退皆死,诚可閔伤。” 宋 陈亮 《普明寺长生谷记》:“及至后世,於民之中又有为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汉 王充 《论衡·正说》:“説《论语》者,但知以剥解之问,以纤维之难,不知存问本根篇数章目。”

(7).根由,根源。《汉书·张耳陈馀传》:“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状。”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治乱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论》:“法律本浮栖之物,无可索其本根,类如是矣。”

(8).喻指帝室。《汉书·诸侯王表序》:“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将谓主上薄于本根,非亲亲盛节。”

(9).喻指家乡,故土。 明 刘基 《题解于伯机杜工部诗后》诗:“我今亦飘泊,不得归本根。”

似续

继承;继续。《诗·小雅·斯干》:“似续妣祖,筑室百堵。” 毛 传:“似,嗣也。”又为后嗣。 唐 柳宗元 《对贺者》:“上不得自列於圣朝,下无以奉宗祀、近丘墓,徒欲苟生幸存,庶几似续之不废。”

宗盟

(1).天子与诸侯的盟会。《左传·隐公十一年》:“ 周 之宗盟,异姓为后。” 杨伯峻 注:“宗盟者,犹言会盟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

(2).同宗;同姓。 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君之爱子,幽之於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旧唐书·李密传》:“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復封於 唐 ,斯荣足矣!” 唐 无名氏 《异闻集·韦仙翁》:“ 韦君 访老父何姓,答曰:‘姓 韦 。’ 韦 君曰:‘相与宗盟,合有继叙。’邀与同席。” 清 吴伟业 《读端清郑世子传》诗:“贤如 郑 世子,宗盟堪表率。”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郑清之,朝代: 宋代
    司冬已穷造父力,寒机堕指晓犹织。长安贵人金屋娇,琉璃屏下方偃息。穿窗入幕儿女笑,唤作杨花元不识。明珠照乘月午夜,秋水连云天一色。翻缟新诗出退之,撒盐戏语欺安石。一寒最怜东郭士,履穿踵决行不得。自喜犹为孔子徒,且学颜渊食炊墨。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猛省香山及辋川,句中摹写共流传。烦公检点遗编看,二老元曾赋几篇。
  • 作者: 顾贞观,朝代: 清代
    标签: 七夕节婉约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 作者: 岑参,朝代: 唐代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愁云遮却望乡处,数日不上西南楼。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元冥刚旋转,集霰恰交加。

    落地仍为雨,飞空早是花。

    寒光暗远岫,润意逼低洼。

    应节适可止,歉年贫者嗟。

  • 作者: 陈文蔚,朝代: 宋代
    君道本公平,何尝分彼此。总只在人心,浑然皆天理。推原赋予初,所锺均粹美。贤愚同一辙,所行无意轨。由其气禀异,於焉有臧否。清者洞然明,泓澄如止水。浊者性天蒙,荡然惟给驰。末虽有善恶,反之即其始。变化在乎人,虽愚必明矣。日用无馀功,自修惟克己。近代朱文公,此道赖纲纪。居尝语学者,虚名以为耻。必先由博学,然后能约礼。颜渊躬四铁,鲁参悟一唯。吁嗟今世人,非不究经旨,议论徒纷纭,反躬乖践履。好恶恂私情,是非随愠喜。体既杂真妄,用斯殊表里,要在无间断,善端勤积累。须臾不可忘,颠沛必如是。坚持敬一字,方知道在迩。我辈无他求,真须安汝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四山低密云,步辇冒丝棼。

    迤逦柴门进,弥缝众骑欣。

    平原例初试,沾体念诸军。

    小猎传宣罢,何妨学魏文。

  • 作者: 李建勋,朝代: 唐代
    莫道无幽致,常来到日西。地虽当北阙,天与设东溪。疏苇寒多折,惊凫去不齐。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 作者: 方以智,朝代: 明代
    同伴都分毛,麻鞋独入林。一年五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白发无端日日新,自怜犹作百忧身。孤灯听雨常终夜,一榼寻花又送春。旋压麦糕邀父老,时分菜把饷比邻。不须频起陈人叹,已是清朝六世民。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