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

作者: 释德洪朝代: 宋代

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原文

纲宗壁立大崔嵬,魔外闻风胆自摧。

万古知音今日是,三关锁钥一时开。

从教意气纵横去,终解形容寂寞回。

寄语儿孙著精彩,黄龙手段似南台。

诗词问答

问: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老黄龙生辰三首·其一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参考注释

壁立

(1) 像墙壁一样陡立

岸土赤而壁立。——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比喻家中空无所有

家徒壁立

崔嵬

(1) 有石头的土山

慎事关门并早归,眼前恩爱隔崔嵬。——《 * 》

(2) 高大;高耸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仙峰巅险峻岭崔嵬。——《封神演义》

闻风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筯,天子受贺登高楼。”《前汉书平话》卷上:“灭 楚 以来,四海安寧,民皆快乐,万里闻风,一鼓而收之。”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二:“一夜之间,闻风逃遁,真真是无上的耻辱。”

(2).探听消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五:“ 老孙头 也闻风来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斋 是从小河边上来,也是到处闻风的。”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三关

(1).古代三个重要关隘的合称。著名者有:(1)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陉关 。约在今之 山西 东南部。《后汉书·冯衍传上》:“夫 上党 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奈何举之以资彊敌?” 李贤 注:“三关,谓 上党关 、 壶口关 、 石陘关 。”(2) 阳平关 (今 陕西 沔县 西)、 江关 (今 四川 奉节 东)、 白水关 (今 四川 旧 昭化 西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三关电扫, 刘禪 入臣。” 李善 注:“蜀有 阳平 、 江关 、 白水关 。”(3) 平靖关 、 武胜关 、 黄岘关 。在今 河南 信阳 南。《南齐书·州郡志下》:“ 泰始 中,立州於 义阳郡 。有三关之隘。”(4) 溢津关 、 瓦桥关 、 淤口关 。在今 河北 雄县 、 霸县 一带。《新五代史·周世宗纪》“﹝六年夏四月﹞辛丑,取 益津关 ,以为 霸州 。癸卯,取 瓦桥关 ,以为 雄州 ” 宋 徐无党 注:“ 世宗 下三关, 瓦桥 、 益津 以建州及见, 淤口关 止置寨,故旧史、实録皆闕不书。”(5) 明 代以 雁门 、 宁武 、 偏头 为外三关,在今 山西 太原 之北;以 居庸 、 紫荆 、 倒马 为内三关,在今 河北 曲阳 之北。《明史·翟鹏传》:“增游兵三支,分驻 雁门 、 寧武 、 偏头 ……又於 宣 、 大 三关间,各设劲兵。”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三关者, 雁武 、 宁武 、 偏头 也。在 太原 之北, 大同 之南。” 清 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图小影序》:“ 曲阳 在 居庸 、 紫荆 、 倒马 内三关之南,距 倒马 百二十里。”

(2).指人体的三个重要部分,说法不一。(1)指耳、目、口。《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夫三关者,不可不慎守也。”(2)指口、手、足。《黄庭内景经·三关》:“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 梁丘子 注:“据下文,口、手、足为三关。又 元阳子 以明堂、洞房、丹田为三关。”

(3).特指下丹田。《黄庭内景经·脾长》:“闭塞三关握固停。” 梁丘子 注:“脐下三寸为元关,亦曰三关,言固精护气不妄施泄。” 前蜀 杜光庭 《王宗玠宅弘农郡夫人降圣日修大醮词》:“正身心於九室,捡神气於三关。”《西游记》第四一回:“须臾间,气透三关,转明堂,衝开孔窍,叫了一声:‘师父啊!’”

(4).中医学名词。小儿指纹诊断法的三个部位,又称三指关。即风关、气关、命关。《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四诊总括: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注:“三关者,手虎口处风、气、命三关也。”

锁钥

(1) 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

外语是了解世界的锁钥

(2) 喻指在军事上相当重要的地方

南疆锁钥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语儿

即 语儿乡 。《汉书·闽粤传》:“楼船军卒 钱唐 榬终古 斩徇北将军,为 语儿侯 。” 颜师古 注:“ 孟康 曰:‘ 越中 地也,今 吴 南亭 是。’语字或作篽,或作籞,其音同。”参见“ 语儿乡 ”。

精彩

(1) 出色;绝妙

表演精彩

精彩的论述

(2) 精神;神采

眼睛失去了精彩

黄龙

(1).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名。谶讳家以为是帝王之瑞征。《吕氏春秋·知分》:“ 禹 南省,方济乎 江 ,黄龙负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赤雀翻然至,黄龙岂假媒。” 仇兆鳌 注:“《尚书中候》:‘ 舜 沉璧於河,荣光休至,黄龙负卷舒图,出入坛畔。’”

(2).指真命天子。 唐 吕岩 《参黄龙机悟后呈偈》诗:“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3).黄铜铸成的龙,以为盟约的信物。《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板楯蛮夷》:“ 秦昭襄王 时有一 * ,常从羣虎数游 秦 、 蜀 、 巴 、 汉 之境,伤害千餘人。 昭王 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赏邑万家,金百鎰。时有 巴郡 閬中 夷 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楼射杀 * 。 昭王 嘉之,而以其 夷 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盟曰:‘ 秦 犯 夷 ,输黄龙一双; 夷 犯 秦 ,输清酒一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及 秦昭 盟 夷 ,设黄龙之诅。”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於是广布朝恩,恭宣帝泽,申之以安抚,晓之以存亡。信重蛮陬,无负黄龙之约。”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南州旧俗,滛其白兽之祠;西棘餘甿,背我黄龙之约。”

(4).星座名。 唐 杨炯 《浑天赋》:“南宫则黄龙赋象,朱鸟成形。五帝之座,三光之庭。”

(5).指此星座所在之分野--南方。 清 谭莹 《重有感》诗之五:“青雀黄龙賸劫灰,拖罾应募却环来。”

(6).舰船名。《隋书·杨素传》:“ 素 居 永安 ,造大舰,名曰五牙……次曰黄龙,置兵百人。自餘平乘、舴艋等各有差。”

(7).指长枪。 明 沉采 《千金记·游说》:“白羽一挥同发矢,黄龙三转倒拖鎗。”

(8).古城名。即 龙城 。 唐 沉佺期 《杂诗》之三:“闻道 黄龙 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 汉 家营。” 明 谢榛 《中秋宴集》诗:“ 黄龙 塞上征夫泪, 丹凤 城中少妇愁。”

(9).府名。 契丹 天显 元年(公元926年)置。治所在今 吉林省 农安县 。 保宁 七年(公元975年)废, 开泰 九年(公元1020年)复置。 金 天眷 三年(公元1140年)改为 济州 。《宋史·岳飞传》:“ 飞 大喜,语其下曰:‘直抵 黄龙府 ,与诸君痛饮尔!’” 明 无名氏《精忠记·伏阙》:“约诸军痛饮在 黄龙 ,鑾舆指日当迎奉。” 清 赵翼 《岳忠武墓》诗:“生平誓踏 贺兰山 ,未饮 黄龙 一杯酒。”后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 明 史可法 《请进取疏》:“始矜壮志於上马,谓 黄龙 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於跨驴,谓 西湖 之行乐可老。” 清 黄遵宪 《新嘉坡杂诗》之十一:“会饮 黄龙 去,驮经白马来。”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知君无限恨,未得饮 黄龙 。”

(10). 端溪 砚石品名。 宋 范纂 《端溪砚谱》:“石之病者……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东洞西侧深处曰 飞鼠巖 ,其石有纹曰黄龙,斜亘石面,工指为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汉 军 董元镜 在京师市上买端砚,中有黄气一缕,即《砚谱》中所谓‘黄龙’也。”

(11).借指 黄河 。 郭沫若 《豫秦晋纪游·访花园口》诗:“ 东风渠 上舒长望,已伏黄龙护我华。”《人民文学》1978年第5期:“惊看倒转乾坤手,腰斩黄龙利万年。”

(12).比喻成条成片的黄色烟尘或沙漠。《文汇报》1982.6.23:“从此, 吴淞 上空肆虐二十多年的七条黄龙被真正制服了。”《文汇报》1983.12.6:“ 辽宁省 西北部, 科尔沁 沙地东南端,有一个叫 章古台 的地方,原是黄沙漠漠八百里瀚海伸向 辽西 内陆的黄龙之首。”

手段

(1) 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医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2) 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欺骗手段

(3) 本领;能耐

他办事很有手段

南台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赵孟頫,朝代: 元代
    白雨映青松,萧飒洒朱阁。稍觉暑气销,微凉度疏箔。客居秋寺古,心迹俱寂寞。夕虫鸣阶砌,孤萤炯丛薄。展转怀故乡,时闻风鸣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渔罾点缀置湖边,不动微风影漾鲜。

    却是澄清直见底,无鱼因悟理应然。

  • 作者: 吕渭老,朝代: 宋代
    潦倒瞿昙饶口悄。拈花冤道头陀笑。鸡足山中眠未觉。谁知道。至今功业犹分剖。唇口周遮何日了。禅床四面藤萝绕。有个路头君试讨。梅花老。南园蝴蝶飞芳草。
  • 作者: 伍瑞隆,朝代: 明代

    城头折葛花,一朵如鸳鸯。

    莫漫怜芳采,相牵亦太长。

  • 作者: 黄公度,朝代: 宋代
    流年忽忽双蓬鬓,薄宦纷纷一旅亭。惟有长官衫色在,至今犹与眼俱青。
  • 作者: 魏了翁,朝代: 宋代
    宅在道傍如宝坊,一奁明玉颺新妆。当年共赏人何在,万里相思梦寐香。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酒力初消睡未厌,卧看香缕绕疏帘。月高栖鹊重移树,风劲流萤自入檐。长夏迢迢秋尚远,孤愁冉冉病相兼。老人本是山中客,扫迹元非畏楚钳。
  • 作者: 戴叔伦,朝代: 唐代
    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我醉行水上,身轻如飞烟。鱼龙互悲啸,伴我夜不眠。羽扇挥浮云,月挂牛斗间。河汉横复斜,风露方浩然。坡陀石头城,寂寞七百年。世事感予怀,竦身入青天。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洞天景色常春,嫩红浅白开轻萼。琼筵镇起,金炉烟重,香凝锦幄。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约。彩云月转,朱丝网徐在,语笑抛球乐。绣袂风翻凤举,转星眸、柳腰柔弱。头筹得胜,欢声近地,光容约。满座佳宾,喜听仙乐,交传觥爵。龙吟欲罢,彩云摇曳,相将归去寥廓。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