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原文 诗词名句

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

作者: 侯置朝代: 宋代

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原文

缕金剪彩。
茸绾同心带。
整整云鬟宜簇戴。
雪柳闹蛾难赛。
休夸结实炎州。
且看指面纤柔。
试问苦人滋味,何如插鬓风流。

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的作者是谁?答:侯置
问: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清平乐(咏橄榄灯球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侯置的名句有哪些?答:侯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缕金

(1).金丝。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之二:“罗带缕金,兰麝烟凝魂断。” 华锺彦 注:“缕金,犹金缕也。” 宋 周邦彦 《垂丝钓》词:“缕金翠羽,妆成纔见眉嫵。”《花月痕》第七回:“花气浓拖两鬢云,絳罗衫子缕金裙。”

(2).以金丝为饰。 宋 陶穀 《清异录·北苑妆》:“ 江 南晚季 建阳 进茶油花子,大小形製各别,极可爱,宫嬪缕金於面,皆以淡妆,以此花饼施於额上,时号‘北苑妆’。”《宋史·职官志三》:“滴粉缕金花大犀轴。”

剪彩

在仪式上剪断彩带,表示建筑物落成、新造车船出厂或展览会开幕等

同心带

(1).绾有同心结的丝带。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留念同心带,赠远芙蓉簪。” 清 洪楝园 《后南柯·招驸》:“同心带看双双共把,管教永享荣华。”

(2).泛指绾有同心结的带状物。《说郛》卷八十引《谢氏诗源》:“ 轻云 鬒髮甚长,每梳头,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綰髻,左右餘髮,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带,垂于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

(3).比喻团结的纽带。 光未然 《毛主席登高望远看世界》诗:“第三世界山连山来海连海,山呼海应结成一条同心带。”

整整

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

这个城市的河岸有整整两里长

云鬟

(1).高耸的环形发髻。 唐 李白 《久别离》诗:“至此肠断彼心絶,云鬟緑鬢罢梳结。”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脱红裙,着布衣,改云鬟为丫髻。”

(2).泛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清 郑燮 《贺新郎·赠王一姐》词:“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

(3).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 晁补之 《绿头鸭·韩师朴相公会上观佳妓轻盈弹琵琶》词:“算从来、司空惯,断肠初对云鬟。” 明 无名氏 《赠书记·男妆避选》:“拚将身命赴黄泉,强如宫禁锁云鬟。”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悔嫁》:“都祇説,属鬚眉,终较胜云鬟素面。”

雪柳

(1).落叶灌木。叶子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也叫过街柳或稻柳。

(2). 宋 代妇女在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宣和遗事》前集:“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家家点起,应无陆地金莲;处处安排,那得玉梅雪柳?”

(3).旧时丧家在灵前供奉或出殡时用做仪仗之物。用白纸花连缀成串,挂在木棍上而成。《 * 词话》第五九回:“须臾,过了五日,到廿七日早辰,雇了八名青衣白帽小童,大红销金棺,与旛幢、雪盖、玉梅、雪柳围随,前首大红铭旌,题着‘西门冢男之柩’。”

闹蛾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自岁莫正旦,咸头戴闹蛾,乃乌金纸裁成,画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 清 王夫之 《杂物赞·活的儿》:“以乌金纸剪为蛺蝶,朱粉点染,以小铜丝缠缀针上,旁施柏叶。迎春,元日,冶游者插之巾帽, 宋 柳永 词所谓‘闹蛾儿’也,或亦谓之‘闹嚷嚷’。” 清 陈维崧 《望江南·岁暮杂忆》词之一:“人鬭 南唐 金叶子,街飞 北宋 闹蛾儿。”参见“ 闹鹅 ”。

结实

(1)

(2) 强健

张胖子长得很结实

(3) 牢固

结实的靴子保护着他们的脚

炎州

《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西海之草,炎州之烟。”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书》诗:“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纤柔

纤细柔软

以花色比作黄莺的羽毛,以枝条比作纤柔的菟丝,…已将迎春花的特点写尽了

试问

(1).试着提出问题。试探性地问。《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 :‘君何如许?’”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 左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诗:“白苹秋色里,试问採莲津。”

(2).试着提出问题。用于质问对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对方的意见。 宋 苏轼 《又和刘景文韵》:“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厠於其间乎?” 许地山 《危巢坠简》:“试问亘古以来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问。《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未几辞去, 嶠 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 嶠 叹曰:‘子且名家!’”《宋史·选举志三》:“诸正名学生有试问《景祐新书》者,诸判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元史·选举志一》:“以《通鑑节要》用 蒙古 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

滋味

味道

鲜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荷柄曲擎一朵花,旁生两蕾致堪挐。

    琢由西海如甊瓿,制弗东周有虺蛇。

    栗缜圆雕粲瑶蕊,发丝微起尚琼华。

    奇珍不胫还常至,空谷白驹叹转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西湖十景足,斯乃续增馀。

    漫拟新胜旧,由他僧妒鱼。

    方塘纷展画,一镜静含裾。

    叠翠于牣矣,出蓝突闯如。

    潜知心不竞,跃似手腾书。

    弗拟重拈句,古稀今老欤。

  • 作者: 陈著,朝代: 宋代
    碧油幢、一开藩后,便思量早归去。工夫著紧新城好,风月万家笙鼓。游宴处。要管领春光,补种花无数。何须更驻。只画了潇湘,扁舟径发,挥手谢南楚。江帆卸、撑入清溪绿树。家山三两程路。安排小马随猿鹤,勾引诗朋酒侣。潇洒处。是则是初心,只恐难留驻。忙须著句。把泉石烟霞,平章一遍,回首凤纶舞。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萧萧发垂素,晡日迫西隅。道人愍我老,元气时卷舒。岁恶风雨交,何不完子庐。万法灭无余,方寸可久居。将扫道上尘,先拔庭中芜。一净百亦净,我物皆如如。
  • 作者: 陈与义,朝代: 宋代
    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山林。公余独在斜阳外,百岁顽身万古心。
  • 作者: 项安世,朝代: 宋代
    樊口齐安一水间,少年行役鬓成班。云间甲子三秋雨,日射淮南一带山。战血浓时云梦远,受恩深处老身闲。登临莫唱纶巾曲,栖鹘危巢再可攀。
  •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数日征行喜即晴,山明溪秀翠为屏。竹门梅出数枝白,松外山横几叠青。人渐采茶登陇阜,家多酿秫市邮亭。短舆午困几成梦,两两枝禽为唤醒。
  •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荣枯忧喜与彭殇,都似人间戏一场。虫臂鼠肝犹不怪,鸡肤鹤发复何伤。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春暖来风痹稍退也。]还似远行装束了,迟回且住亦何妨。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秋江近岸一亭孤,四壁无窗纸不糊。

    自弗还山谁未遂,笑他望岫写成图。

  • 作者: 沈蔚,朝代: 宋代

    鸡上清明初过雨。春色无多,叶底花如许。轻暖时闻燕双语。等闲飞入谁家去。
    短墙东畔新朱户。前日花前,把酒人何处。仿佛桥边船上路。绿杨风里黄昏鼓。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