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中兴碑原文 诗词名句

中兴碑

作者:滕岑 朝代:宋代

中兴碑原文

字画端重无倾欹,文辞简古有刺讥。
高堂一见为却立,知是浯水中兴碑。
当时长安望浯水,相去不知几千里。
斯文自合上送官,如何鑱向千岩底。
二公用意深复深,知我罪我俱无心。
不向一时求赏音,亿代宝之如璆琳。
孽臣之事置莫说,尚喜蚕头未讹缺。
纷纷理乱堕空虚,千古断崖悬日月。

诗词问答

问:中兴碑的作者是谁?答:滕岑
问:中兴碑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滕岑的名句有哪些?答:滕岑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字画

(1) 书法和绘画

(2) 一个字的笔画

端重

(1).端庄稳重。 宋 欧阳修 《跋<李西台书>》:“ 李公 为人端重清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诸姊妹皆呼之贵人以嘲笑之;而 四娘 端重寡言,若罔闻之。”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个十分瘦弱的女人,举止端重,衣服不甚华丽。”

(2).端正凝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弇州 旧藏《汉书》,得之 吴中 陆太宰 家, 宋 板 宋 楮,字画端重,是 赵文敏 故物。”

倾欹

(1).倾斜,歪斜。《旧唐书·杜审权传》:“大厦倾欹而未已,沉痾绵息以无餘。” 宋 苏舜钦 《游山》诗:“北渡千丈桥,柱裊阑倾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宋四圣御押》:“ 唐 末五季诸人押字,莫不怪诡飘扬,倾欹放荡。”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投者须端坐,不能倾欹。”

(2).倾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堪悲,家国渐倾欹,我身无葬地,汝尚何依?”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乞休》:“他见前车既覆,后载还来,定尔倾欹。”

文辞

(1).言词动听的辞令。《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晋 为伯, 郑 入 陈 ,非文辞不为功。”《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韩诗外传》卷十:“故使者必矜文辞,喻诚信,明气志,解结申屈,然后可使也。”

(2).亦作“ 文词 ”。文章。《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 由 光 义至高,其文辞不可概见,何哉?”《史记·儒林列传》:“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 申公 对,默然。”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嘆之。” 宋 司马光 《贤良策问》:“国家比下詔书,以延天下豪俊之士,待之以不次之位,岂特以学问之富贵为贤良,文辞之丽为方正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文词稍胜者即号才人,音律极精者终为艺士。”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 节性 ( 王符 )、 公理 ( 仲长统 )虽文辞斐然,然止于政论。”

简古

简朴古雅。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翔於郎署,騫於禁密,发帝之令,简古而蔚。”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楞伽》义趣幽眇,文字简古。”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惟 韦应物 发纤浓於简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至于画法,我以为最简古的倒要算 日本 的 小田海僊 本。”

刺讥

亦作“ 刺几 ”。犹言讥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採《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宋 苏轼 《参寥子真赞》:“外尩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

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却立

亦作“却立”。后退站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髮上衝冠。”《金史·逆臣传·仆散师恭》:“至寝殿, 熙宗 闻步屣声,咄之,众皆却立不敢动, 忽土 曰:‘事至此,不进得乎?’”

中兴

通常指国家由衰退而复兴

国家中兴

中兴机会。——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相去

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斯文

(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自合

(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送官

送交官府。《三国志·魏志·田豫传》“虽殊类,咸高 豫 节”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輒送官。”《宋史·职官志十二》:“詔罢天下职田,悉以岁入租课送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昨夜那几个贼如何送官究治,我也不及去打听了。” 徐哲身 《反啼笑因缘》第四回:“口上虽说送官严办,其实却在那儿私刑处治。”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公用

社会全体成员都可以得到或分享;共同使用

人类公用的语言

公用供水

公用操场

公用电话

知我罪我

《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 孔子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后用“知我罪我”表示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宋 李之彦 《东谷所见》:“任意迅笔,言无忌讳,予所见与人所见未必尽合也。有见而喜,亦有见而怒,知我罪我,其惟此见乎!”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復能顾其后矣。”

无心

(1) 没有心情,没有做某事的念头

无心恋战

(2) 不是存心的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赏音

知音。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之一:“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 金 段成己 《望月婆罗门引》词:“风流已置,抚遗编,三叹赏音稀。” 清 赵翼 《王梦楼挽诗》之二:“黠痴各半无真癖,谤誉相兼有赏音。”

亿代

犹万世。极言久远。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超流俗以高蹈,軼亿代而扬声。”

之如

前往。 汉 王充 《论衡·难岁》:“其移东西,若徙四维,相之如者皆吉。” 刘盼遂 集解:“之如二字皆训往,二字连用,疑亦当时术家之语。”

璆琳

(1).泛指美玉。《尔雅·释地》:“西北之美者,有 崐崙虚 之璆琳、琅玕焉。” 郭璞 注:“璆琳,美玉名。”《魏书·西域传·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务蚕田,多璆琳、琅玕、神龟、白马朱鬣、明珠、夜光璧。”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蠙珠璆琳贡银鏤,铅松篠簜浮青柯。”

(2).喻贤才。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吾宗秉全璞, 楚 得璆琳最。” 宋 沉辽 《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为赋奕碁句,璆琳吐胷胁。”

孽臣

亦作“孼臣”。奸邪嬖幸之臣。《史记·蒙恬列传》:“今 恬 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孼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孔丛子·对魏王》:“孽臣以遇徼幸者,内则射合主心,外则谈主之非。”《南齐书·萧颖胄传》:“宫女千餘,裸服宣媱;孽臣数十,袒裼相逐。”

蚕头

一种状如蚕头的人参。古人认为是一种最好的人参。 宋 苏轼 《紫团参寄王定国》诗:“蚕头试小嚼,龟息变方骋。” 王文诰 辑注:“俗称人参如蚕头者最良。”

讹缺

亦作“ 讹闕 ”。亦作“譌缺”。错误、残缺。《新唐书·艺文志序》:“自六经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汉 ,其师传之道中絶,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一本作“ 讹闕 ”。 宋 陆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及再得之,纔相距数年,讹闕已多,知古人欲传远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元 袁桷 《陆道士墓志铭》:“盖其传受讹缺,浮靡恣荡,摄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珪 《<雁门集>序》:“ 露萧 农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传诸本考证譌缺,将重刻之,而质之於予。”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理乱

(1) 治与乱

理乱对立

(2) 治理整顿纷乱

拨正理乱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东西的;不充实的

反对派所持的空虚的论点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断崖

亦作“ 断厓 ”。陡峭的山崖。 唐 周贺 《寄新头陀》诗:“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禪。”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尝曰:‘吾幼即爱山河林壑之幽寂,游戏于断厓絶壁之为危险,吾伴侣也。’” 华山 《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光线从通到外面断厓上的气孔里,透视到人住的窑洞里。”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曙色闿披淑气宣,太和玉帛万方骈。

    宅中上继卅三氏,建极今开百廿年。

    最久升平轶唐汉,益深兢业凛冰渊。

    凛冰渊讵虚言可,要在勤民与敬天。

  • 作者:陈文蔚,朝代:宋代
    春山曾记别匆匆,多少传言诗句中。远目不穷天万里,几随西日送片鸿。
  • 作者:陈杰,朝代:宋代
    渠水咨良牧,金台辍上宾。山川今后户,蛮獠亦吾人。保障一方寄,袴襦千里春。西师足家问,吉语寄邮频。
  • 作者:沈光文,朝代:明代

    南来积岁月,又看荔将花。

    志欲希前辈,时方重北衙。

    隐心随倦羽,寒梦绕归槎。

    忽竟疑仙去,新尝蒙顶茶。

  • 作者:李建勋,朝代:唐代
    不嗟白发曾游此,不叹征帆无了期。尽日凭阑谁会我,只悲不见韩垂诗。
  • 作者:楼钥,朝代:宋代
    明光殿里早催班,亭午天街从驾还。已听欢声传市井,更看喜气满湖山。联镳远去閒寻胜,烂醉归来夜叩关。但愿两宫千万寿,退公时得过云间。
  • 作者:裴夷直,朝代:唐代
    流水颓阳不暂停,东流西落两无情。不是世间人自老,古来华发此中生。
  • 作者:范成大,朝代:宋代
    标签:农民生活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
  • 作者:祁顺,朝代:明代

    危楼千仞逼苍穹,瓯粤乾坤眼界中。

    胜览未穷人易别,一尊还许几时同。

  • 作者:吴芾,朝代:宋代
    人日晴天万里开,自应一笑上春台。清斋偶阻花前醉,且把茶瓯当酒杯。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