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侄子靖还九经堂原文 诗词名句

送侄子靖还九经堂

作者: 晁谦之朝代: 宋代

送侄子靖还九经堂原文

少师睦宗族,誉望四海尊。
具载涪翁诗,凜凜英气存。
我方继先志,爱汝贤弟昆。
郊天均霈泽,延赏光子孙。
适当强而仕,青衫拜君恩。
命驾易千里,玉麟共清樽。
半年悦清话,膏车遽还辕。
轩昂意气雄,下视鹏与鹍。
我今归兴浓,倦游怀文园。
送别已凄断,握手何忘言。
九经在践履,勤劳穷渊源。
勉为门户计,无使群议喧。
行轻则招忧,世事难重论。
忽贻内举羞,同姓古所敦。

诗词问答

问:送侄子靖还九经堂的作者是谁?答:晁谦之
问:送侄子靖还九经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晁谦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谦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少师

(1).古代官名。“三孤”之一。 周 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 北周 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参见“ 少保 ”。

(2).古代官名。乐官。《仪礼·大射》:“僕人正徒相大师,僕人师相少师。” 郑玄 注:“大师、少师,工之长也。”工,指乐工。《论语·微子》:“少师 阳 ,击磬 襄 ,入於海。”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我今天去拜访过了。一个是 太师疵 ,一个是 少师强 ,还带来许多乐器。”

(3).古称士之致仕者。《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 汉 郑玄 注:“主人谓诸侯之乡大夫也;先生,乡中致仕者……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而教学焉。”

宗族

(1) 以父亲为血源纽带划定的家族

(2) 同族中出嫁女性以外的人

鸠宗族僮奴百许人。(鸠同“纠”。)——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父母宗族。——《战国策·燕策》

誉望

名誉声望。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自 营郃 分司, 卢钦 兼掌,誉望所归,允集兹日。”《宋史·王禹偁传》:“以愚观之,不若不为相之善也,相则誉望损矣。”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 高邮 大儒 王氏 念孙 父子,闻君之説,礼先於君,遂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具载

详载;备载。《北史·魏收传》:“ 崔暹 为言於 文襄 曰:‘国史事重,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 收 不可。’ 文襄 乃启 收 兼散骑常侍,修国史。”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其録事参军,六曹英寮,及十一县属,有宏才硕德,含香绣衣者,皆列名碑阴,此不具载。”

涪翁

(1). 东汉 人,精于医,姓名不传。《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渔钓於 涪水 ,因号 涪翁 。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輒应时而效,乃著《针经》、《针脉法》传於世。”

(2). 宋 黄庭坚 别号。《爱日斋丛钞》卷二引《复斋漫录》:“ 山谷 謫 涪州 别驾,因自号 涪翁 。” 宋 范成大 《万景楼》诗:“若为唤得 涪翁 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陈三立 《由崝庐寄陈芰潭》诗:“流传文字一赏之,襟期 涪翁 有同调。”

英气

英武、豪迈的气概

英气勃勃

先志

(1).先立志向。《礼记·学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孔颖达 疏:“若学为士,则先喻教以学士之志。”

(2).乘胜之志。《后汉书·臧宫传论》:“斯诚雄心尚武之几,先志翫兵之日。” 李贤 注:“先志者,乘胜之志也。”

(3).先人的遗志。《魏书·高祖纪上》:“朕猥承前绪,纂戎洪烈,思隆先志,缉熙政道。” 唐 白居易 《大唐泗州开元寺临坛律德明远大师塔碑铭》:“道俗众万辈恭敬悲泣,备涅槃威仪,迁全身归于湖西塼塔,遵本教而奉先志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唐上》:“﹝ 伯禽 二女﹞以厥祖遗言,俾卜葬 青山 ,以成先志。”

贤弟

(1).敬称自己的弟弟。《史记·刺客列传》:“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

(2).敬称别人的弟弟。《北史·王晞传》:“﹝ 王晞 ﹞小名 沙弥 ……与 邢子良 游处。 子良 爱其清悟,与其在 洛 两兄书曰:‘贤弟 弥郎 ,意识深远。’”

(3).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 敬瑭 听得 知远 这説,心下欣然,应道:‘贤弟説的话,使我心下豁然。’”《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老贤弟,你倒不可乱了方寸,努力为之。”

郊天

祭天。《礼记·郊特牲》“ 周 之始郊日以至” 汉 郑玄 注:“郊天之月而日至, 鲁 礼也…… 鲁 以无冬至,祭天於圆丘之事,是以建子之月郊天,示先有事也。” 唐 李邕 《贺加天宝尊号表》:“加号所以发祥,郊天所以昭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康成 臆説,如用麒麟皮作鼓郊天之类,不一而足。”

霈泽

(1).雨水。 唐 杜甫 《大雨》诗:“风雷颯万里,霈泽施蓬蒿。” 宋 苏轼 《祭常山神文》:“若时赐霈泽,驱攘虫灾,以完我西成之资。” 清 孙枝蔚 《插秧》诗:“皇天悯老农,霈泽满前溪。”

(2).喻恩泽。 唐 李嘉祐 《江湖秋思》诗:“共望 汉 朝多霈泽,苍蝇早晚得先知。” 宋 范仲淹 《邓州谢上表》:“迺宣霈泽,以安黎元。” 明 方孝孺 《郊祀颂》:“霈泽是施,大賚是庸。”

(3).特指对罪犯的恩赦。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所犯虽经霈泽,庄田须有所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方合正典刑,而遽逢霈泽。”

赏光

用于邀请他人的套语,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请大家干一杯吧,为了欢迎局座赏光。——《红岩》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适当

(1) 合适;恰当

适当的工作

(2) 正赶上

适当其时

青衫

青色的衣衫;黑色的衣服。古代指书生

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命驾

命人驾车马,也指乘车出发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玉麟

(1).麒麟的美称。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樊榭》:“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説,时驾玉麟归。”

(2).即玉麟符。泛指符信。 宋 梅尧臣 《饯彭城公赴随州龙门道上作》诗:“ 伊水 照虹斾, 楚山 怀玉麟。征轩不可恋,梗泪返城闉。” 明 沉鲸 《双珠记·勾补军伍》:“玉麟铜虎布新条,褰帷肃下僚。”参见“ 玉麟符 ”。

(3).指麒麟阁。 汉 代阁名。上图功臣像。 宋 梅尧臣 《送鲁玉太博挽词》之二:“自昔称 王 谢 ,于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清樽

见“ 清尊 ”。

清话

(1).高雅不俗的言谈。 晋 陶潜 《与殷晋安别》诗:“信宿酬清话,益復知为亲。” 唐 岑参 《虢州卧疾喜刘判官相过水亭》诗:“见君胜服药,清话病能除。”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摩诃庵》:“又 江夏 郭正域 《法藏寺》诗:‘……清话逢玄度,论文有辨才。’”

(2).犹言风凉话。《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时外边都晓得库里失了银子,尽来探问,到拌得口乾舌碎。内中单喜欢得那几个不容他管库的令史,一味説清话,做鬼脸,喜谈乐道。”

(3).闲谈。《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小生从县间至此,见天色已晚,特来投宿庵中,与师父清话。”

(4).满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他们在那里翻 清 话,咕嚕咕嚕,我们不懂。”

膏车

在车轴上涂油,使之润滑。常喻远行。 明 何景明 《蹇赋》:“昔予膏车而北騖兮,顾九折而返御。”《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询之御者,明日可以兼程,因於晚饭后復膏车碾月而行。”参见“ 膏车秣马 ”。

还辕

犹回车。《孔丛子·记问》:“巾车命驾,将适 唐都 。 黄河 洋洋,攸攸之鱼。临津不济,还辕息 鄹 。”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结轨还辕,东乡将报。” 宋 韩维 《送王氏兄弟》诗:“还辕欲何语,赠子诗聿脩。”

轩昂

(1).高峻貌;扬起貌。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

(2).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宋 王安石 《示蔡天启》诗:“忽然变轩昂,慎勿学 哥舒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一眼看见那个小后生,人物轩昂,衣冠济楚,心中已自三分欢喜。” 鲁迅 《彷徨·长明灯》:“方头说着,便轩昂地出了门。”

(3).骄傲貌。《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受任无功, * 稽留,而轩昂自高。”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松杉的苍翠披着银铠晶甲的圣衣,固然明明轩昂有骄色,表示他克己能耐忍受 * 的涵量。”

(4).形容音调高昂。 唐 韩愈 《听颖师弹琴》诗:“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陵阳论晚唐诗律卑浅》:“ 唐 末人诗,虽格致卑浅,然谓其非诗则不可。今人作诗,虽句语轩昂,但可远听,其理略不可究。” 元 耶律楚材 《和景贤又四绝》之三:“幽人寥落思无穷,付与轩昂一曲中。”

(5).形容文字雄健。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开缄忽覩送归作,字向纸上皆轩昂。”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三:“如 摩詰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 渭城 ’,倒戟而入,笔势轩昂。”

(6).宽敞;宏大。《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喘息始定,抬头远见一簇松阴,内有几间房舍,着实轩昂。”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择日前往赴任,县令趋改衙署,规制轩昂,亦用辕门鼓吹,与抚按等。”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归兴

归思;回乡的兴致。 唐 杜甫 《官定后戏赠》诗:“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魁传》:“之子动归兴,轻袂飘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云南来入我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倦游

游兴已尽

倦游归来

文园

(1).即 孝文园 。 汉文帝 的陵园。后亦泛指陵园或园林。 唐 钱起 《赴章陵酬李卿赠别》诗:“芳草文园路,春愁满别心。”

(2).指 汉 司马相如 。因 司马相如 曾任 文园 令。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至 马迁 ,又徵 三閭 之故事,放 文园 之近作,模楷二家,勒成一卷。” 宋 司马光 《和李八丈小雪同会有怀邻几》:“空嘆高歌如 郢 客,愧无佳赋似 文园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真个是 文园 风致,应指日天池联翅。”

(3).借指文人。 唐 杜牧 《为人题》诗:“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有多情多病文园,向雪后寻春,醉里凭阑。”参见“ 文园病 ”。

送别

送远行的人启程,跟他告别

送别同学

凄断

谓极其凄凉或伤心。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风流响和韵,哀怨声悽断。”《南史·王神念传》:“﹝ 杨白花 ﹞改名 华 ,来降。 胡太后 追思不已,为作《杨白花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蹄歌之,声甚悽断。” 宋 刘过 《念奴娇·七夕》词:“老怀悽断,夜凉知共谁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夜阑秉烛,方復悽断。”

犹凄绝。 宋 苏舜钦 《尹子渐哀辞》序:“与之剧饮,则必作《薤露》长歌,举音凄断,坐中不忍闻。” 金 元好问 《洛阳古城晞阳门早出》诗:“微吟诉行役,凄断不成章。”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字字凄断,却浑雅不激烈。”

犹凄绝。 宋 晏几道 《浣溪沙》词:“午醉西桥夕未醒,雨花凄断不堪听,归时应减鬢边青。” 宋 毛滂 《烛影摇红·送会宗》词:“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 西湖 畔。”

握手

通常用于会见或告别时,两人右手相握或相握后两手上下轻轻摇动,以表示友谊、热情、良好祝愿,或慰问,或仅系一种礼节

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九经

(1).九条南北向的大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贾公彦 疏:“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

(2).儒家治国平天下的九项准则。《礼记·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羣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孔颖达 疏:“治天下国家之道,有九种常行之事,论九经之目次也。”

(3).九部儒家经典。名目相传不一。《汉书·艺文志》指《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及小学。 陆德明 《经典释文录》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初学记》卷二一所引九经,与《经典释文》略异,有《左传》、《公羊》、《穀梁》,无《春秋》、《孝经》、《论语》。 五代 齐己 《酬九经者》诗:“九经三史学,穷妙又穷微。”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王勃 ﹞幼有大才,贯通九经,诗书满腹。”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古之学者,九经以为经,註疏以为纬。”

践履

(1).踩;踏。《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宋 王十朋 《再用前韵》:“眼净见幽韵,心清闻远香。当门不及种,践履恐成伤。” 清 唐甄 《潜书·利才》:“人之常情,揃脱爪髮,必相不践履之地乃委置之。”

(2).行走。 汉 焦赣 《易林·明夷之乾》:“践履寒冰,十步九寻。”《旧唐书·李纲传》:“ 贞观 四年,拜太子少师,时 纲 有脚疾,不堪践履。”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邑之名山……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而趾病於践履。”

(3).履践;前往。《后汉书·隗嚣传》:“ 遵 与 隗王 歃盟为 汉 ,自经歷虎口,践履死地,已十数矣。”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既耳目之靡端,岂足迹之所践”自注:“谓此既非人跡所求,更待三明五通,然后可践履耳。”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工休之日,得以践履。”

(4).实行;实践。 宋 司马光 《再乞资荫人试经义札子》:“《孝经》、《论语》,其文虽不多,而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就使学者不能践履,亦知天下有 周公 孔子 仁义礼乐。” 金 王若虚 《跋王进之墨本孝经》:“学者自童稚读书,必始於此,而考其行,身能践履者鲜矣。”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柴云章至孝》:“ 柴云章 先生至孝,所著有《养亲説》,皆其晨昏践履之实。”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七:“他们无限惭愧的躺在棺材里,不曾践履人们当他们结婚的时候所给的吉祥话。”

(5).遵循;依照。《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唐 杜牧 注:“墨,规矩也。言我常须践履规矩,深守法制,随敌之形,若有可乘之势,则出而决战。” 宋 张预 注:“循守法度,践履规矩,随敌变化,形势无常,乃可以决战取胜。”

(6).踪迹,行迹。 唐 柳宗元 《石涧记》:“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7).喻指行为;行动。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序:“朔宫 李氏 亦世家子,得祀 江夏王 庙,当年践履失序,遂奉官北部。”《明史·华允诚传》:“ 允诚 践履篤实,不慕荣达。”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王端毅公遗事》:“盖识见既浅,践履必薄,规为必粗。”

(8).任职。 唐 元稹 《李拭授宗正卿等诰》:“以尔 拭 践履中外,论伦古今,主宗之盟,绰有餘誉。”《旧唐书·杜审权传》:“今明公捨筑入梦,投竿为师,践履中台,制临外閫,不究兴亡之理,罕闻沉断之机。”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是以出入台阁,践履中外,朝廷百执事,天下之人,孰不惮执事之威名,服执事之德望。” 清 侯方域 《书周仲驭集后》:“ 仲驭 与余交最善。余尝见其负盛名时,执贄问业者满天下。倘其自此践履公卿,天下必且益附之,以为景星庆云,岂復有议其刚傲者。”

勤劳

(1) 扰劳;辛劳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隋书》

(2) 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人之勤劳。——清· 黄宗羲《原君》

千万倍之勤劳。

勤劳致富

(3) 疲劳

奔走可击;勤劳可击。——《吴子·料敌》

(4) 功劳

多建勤劳

未有勤劳

渊源

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

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群议

众人的议论。《后汉书·马援传》:“帝大喜,引入,具以羣议质之。” 唐 刘禹锡 《唐故韦公集纪》:“羣议鬨然,俟公一言而定。”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上:“上为羣议所惑,默然无所主。”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内举

荐举亲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祁大夫 外举不弃讎,内举不失亲。”《旧唐书·代宗纪》:“故求诸必当,用制於中权;存乎至公,岂惭於内举。”《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内举不避亲,诚恐不知二弟之学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误了终身名节。”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主持事业最主要的基本态度一》:“ 中国 古话于‘大义灭亲’之外,还有一句叫做‘内举不避亲’。”

同姓

姓氏相同

他与我同姓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余继登,朝代: 明代

    近得山中使,遥传锦字书。

    云披莱子服,肯问蒋生庐。

    菽水贫非病,莺花乐不虚。

    安仁耽寂寞,一意赋閒居。

  • 作者: 释清远,朝代: 宋代

    腊月扇子功勋绝,浩浩凉风动寥泬。

    岂止炎蒸六月天,暂时与君解烦热。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骑马出门暮复归,出无所诣归对谁。妻儿具酒劝我饮,儿稚笑语傍嬉嬉。人生如此亦可乐,安用轩冕生光辉。九原可作欲谁与,鹿门庞叟真吾师。
  • 作者: 舒岳祥,朝代: 宋代
    笋冠枕清冷,胡床坐空阔。鲜飚飞早霜,活水漾明月。神游十丈莲,仰卧恣天阅。挽取河东流,黑我头上雪。泥丸吐神光,陟降在金阙。湛然大圆镜,一悟万想灭。
  • 作者: 苏辙,朝代: 宋代
    神夫化黄熊,神母化白石。婴儿剖还父,涕泣何暇恤。尔来三千岁,往事谁复识。惟有少姨存,相望居二室。
  • 作者: 戴栩,朝代: 宋代
    玉麒麟表中兴瑞,江左风流乍韶濩。我朝宰相越王家,身为中兴开瑞数。去年宝献扑鹿花,春风端门散恩华。丛丛万额扣香穗,祝公寿福逾堤沙。披舆地图上意肯,黄河不浑青海静。经纶有道鼎年多,惠利无边壶昼永。冠蝉衣衮真天人,却笑凌烟色易陈。调娱乾坤入掌握,餐茹沆瀣长精神。炉冶小儒蓬室底,倏忆宝从元佑起。元佑堂堂森钜公,亦有文章六君子。欲赓烝民继周雅,笔欠如聊尔耳。不然从头颂勋庸,砚蟾应渴西湖水。
  • 作者: 柳贯,朝代: 元代
    几许炎州画里山,西风驱向马前看。诗人旧志三刀喜,边候新乘一障安。时取椰浆斟玉液,饶将桂蠹存雕盘。雪花定比常年大,燕寝香凝夜气寒。
  • 作者: 张籍,朝代: 唐代
    见说孤帆去,东南到会稽。春云剡溪口,残月镜湖西。水鹤沙边立,山鼯竹里啼。谢家曾住处,烟洞入应迷。
  • 作者: 曾几,朝代: 宋代
    幅巾芒鞋筇竹策,踏遍山南与山北。雪含欲下不下意,梅带将开未开色。绕树三匝且复去,前村一枝应可摘。丁宁说似水边人,从今日报花消息。
  • 作者: 杨昭俭,朝代: 唐代
    真兮廖廓,郢人图雘。岳耸云空,澄潭月跃。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