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集自公房·其二原文 诗词名句

集自公房·其二

作者:王邦畿 朝代:明代

集自公房·其二原文

粤台兵半移家去,虞苑僧多奉佛还。

荒草久墟戎马地,茅堂新置两三间。

门当朱殿明如火,屋背高城隐似山。

俗客往来曾不厌,菊花开日有人閒。

诗词问答

问:集自公房·其二的作者是谁?答:王邦畿
问:集自公房·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集自公房·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王邦畿的名句有哪些?答:王邦畿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删韵

2. 蔡玄真重修大殿初成。

参考注释

台兵

古代指由代表中央政府的行台派出的军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凡朝廷遣大臣督诸军於外,谓之行臺。自臺出师,谓之臺兵。”参见“ 行臺 ”。

移家

搬家;迁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诗:“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清 阎尔梅 《山中答友人》诗:“中原离乱岁云徂,日日移家家渐无。”

戎马

军马,借指军事、战争

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刑法志》

戎马生涯

茅堂

亦作“茆堂”。1.草盖的屋舍。语出 汉 韦孟 《在邹诗》:“爰戾于 邹 ,鬋茅作堂。”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红楼梦》第十七回:“引众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 清 黄景仁 《对月》诗:“键户谢人事,茅堂夜色虚。”

(2).堂名;里名。《宋书·袁粲传》:“上於 华林园 茅堂 讲《周易》, 粲 为执经。” 南朝 宋 谢庄 《自浔阳至都集道里名为诗》:“观道 雷池 侧,访德 茅堂 阴。”

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朱殿

指红色殿宇。因其外墙多涂以朱色,故称。 南朝 梁 江淹 《娼妇自悲赋》:“去 柏梁 以掩袂,出桂苑而歛眉。视朱殿以再暮,抚嬪华而一疑。”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达观禅师山中见寄》:“门前重岭后羣峯,石楼朱殿藏林中。”

俗客

(1).指不高雅的客人。 唐 韩愈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竹洞》:“洞门无锁钥,俗客不曾来。” 宋 梅尧臣 《舟中夜与家人饮》诗:“且独与妇饮,颇胜俗客对。” 清 查慎行 《雨夜过徐淮江》诗之一:“五经自课佳儿读,半刺曾嫌俗客通。”

(2).指尘世间人,与神仙或出家、隐逸之人相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 靖 俗客,非乘云者,奈何能行雨?”《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孔明 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 刘皇叔 在此,立候多时。’”

往来

(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不厌

(1).不嫌;不加以排斥。《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膾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饜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餘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姦。”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輒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魘 ”。

菊花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形有柄,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由于人工培育,增加了很多品种,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有人

(1).谓有杰出的人物。《晋书·忠义传序》:“ 卞壼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餘即敍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韩愈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

(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

(3).泛指有某人。《孟子·尽心下》:“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步廊升石阶,书斋据山上。

    举首仰奎文,两言额素尚。

    万山呈绘事,后素示心匠。

    钦哉羲蕴深,内圣外王量。

  • 作者:白玉蟾,朝代:宋代
    真作壶中九华看,碧于簪玉小于拳。好藏莫便令人见,恐有痴情似米颠。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山云铺厚絮,晚雨落棼丝。

    雅助仲秋景,未过十日期。

    既疏还密继,从夕入宵宜。

    菜圃与荞坂,及时润益滋。

  • 作者:张抡,朝代:宋代
    寒来暑往几时休。光阴逐水流。浮云身世两悠悠。何劳身外求。天上月,水边楼。须将一醉酬。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施惠早蠲三省赋,勤民惟祝屡年丰。

    灵台太史先陈瑞,报到朝来风自东。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 作者:李之仪,朝代:宋代
    昨日霜风入绛帷,曲房深院绣帘垂。屏风几曲画生枝。酒韵渐浓欢渐密,罗衣初试漏初迟。已凉天气未寒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各具风流正何碍,相投气味本来宜。

    却如巡到西湖上,水渚山凹屡见之。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石径趣惟窈窕宜,入之深自得云披。

    虚无和润探春处,恰喜其根有暗移。

  • 作者:冯子振,朝代:元代
    长绳短系虚名住。倾浊酒劝邻父。草亭前矮树当门,画出轻烟疏雨。看燕南陌上红尘,马耳北风吹去。一年年月夜花朝,自占取溪山好处。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