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沧浪曲原文 诗词名句

沧浪曲

作者: 张方平朝代: 宋代

沧浪曲原文

五湖波浪涵秋空,风烟萧索愁溶溶。

棹扁舟兮长迈,当年则有越相之范公。

乌喙不仁固可恨,文种踟蹰亦已庸。

功大不赏威震主,不去必诛今古同。

周霍中曾殆如线,黥韩竟不保其终。

谁能持此沧浪曲,寄入三湘棹唱中。

诗词问答

问:沧浪曲的作者是谁?答:张方平
问:沧浪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张方平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一部

参考注释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波浪

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萧索

衰败;冷落

苍茫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村落

溶溶

(1)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2)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 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长迈

远行;大步前进。 三国 魏 曹丕 《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 晋 左思 《吴都赋》:“濆薄沸腾,寂寥长迈。”《魏书·邢峦传》:“既克 南安 ,据彼要险;前军长迈,已至 梓潼 。”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越相

指 春秋 时 越 大夫 范蠡 。他曾辅助 越王 勾践 灭 吴 雪耻。功成后以一叶扁舟逸去,经商致富。 唐 许浑 《贺少师相公致政》诗:“门临二室 留侯 隐,櫂倚三川 越 相归。” 宋 范仲淹 《苏州十咏·灵岩寺》:“ 越 相烟波空去雁, 吴王 宫闕半啼猿。”

乌喙

(1).形容人之嘴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 越王 为人长颈乌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一本作“ 鸟喙 ”。《宋史·奸臣传二·郭药师》:“ 药师 瞻视不常,趣向怀异,蜂目乌喙,怙宠恃功,逆节已萌,凶横日甚。”

(2).因史载 越王 勾践 乌喙,后世遂以乌喙指代 勾践 。 闽 徐夤 《勾践进西施赋》:“乌喙年年,誓啄 夫差 之肉; 稽山 日日,拜听 范蠡 之言。” 明 高启 《姑苏怀古》诗:“乌喙计成楣栅至,蛾眉舞罢綺罗非。” 清 吴伟业 《谒范少伯祠》诗:“浪掷红颜终是恨,拜辞乌喙待如何。却嗟爱子犹难免,霸 越 平 吴 事总虚。”

(3).中药附子的别称。以其块茎形似得名。《墨子·杂守》:“常令边县豫种畜芫、芸、乌喙,袾叶。”《急就篇》卷四:“乌喙附子椒芫华。” 颜师古 注:“乌喙,形似乌之觜也。” 宋 苏轼 《盖公堂记》:“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瘭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布越 无所藉於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不仁

(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可恨

(1) 使人遗憾

(2) 令人愤恨

这个可恨的老恶婆子,她的每一句话都十分刻毒

文种

犹言读书种子。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裴令公训子》:“ 裴令公 常训其子:凡吾辈但可文种无絶,然其间有能成功、能致身为万乘之相,则天也。”

踟蹰

(1) 徘徊;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踟蹰不知所措

(2) 也作“踟躇”

威震

亦作“ 威振 ”。1.使人震惊的威力或声势。《逸周书·时训》:“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不始电,君无威震。”

(2).以威力或声势使之震动。《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 楚庄 有 叔孙 、 子反 ,定 江 淮 ,威震诸夏。” 晋 左思 《魏都赋》:“搦 秦 起 赵 ,威振八蕃。”《三国演义》第七四回:“ 操 ( 曹操 )大喜曰:‘ 关 某威震华夏,未逢对手;今遇 令明 ,真劲敌也。’” 毛 * 《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我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歼灭大部敌人,迭克名城,威震全国。”

今古

(1).现时与往昔。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共谁交臂论今古,只有闲心对此君。”

(2).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3).过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时间。《北史·薛辩传》:“汝既未来,便成今古,缅然永别,为恨何言!” 唐 王昌龄 《同从弟销南斋玩月》诗:“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元 赵孟頫 《闻捣衣》诗:“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时始惘然。”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沧浪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三湘

(1). 湖南 湘乡 、 湘潭 、 湘阴 (或 湘源 ),合称 三湘 。见《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诗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区。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昔放 三湘 去,今还万死餘。” 清 吴伟业 《送圣符弟之任蕲水丞》诗之四:“廿载流移復, 三湘 转运长。”

(2).指 沅湘 、 潇湘 、 资湘 。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遥遥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注:“ 湘水 发源会 瀟水 ,谓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会 资江 谓之 资湘 ;又北与 沅水 会於湖中,谓之 沅湘 。” 明 徐桢卿 《送盛斯徵赴长沙》诗:“蛮中瘴远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 岳麓山 头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风神。”

棹唱

亦作“櫂唱”。1.犹棹歌。 南朝 梁 庾肩吾 《山池应令》诗:“逆湍流棹唱,带谷聚笳声。” 唐 骆宾王 《晚渡黄河》诗:“棹唱临风断,樵歌入听喧。”参见“ 棹歌 ”。

(2).谓泛舟时的吟唱。 唐 刘长卿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爱君清川口,弄月时櫂唱。”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櫂唱终。”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代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
  • 作者: 林季仲,朝代: 宋代
    腊前墙角见梅花,雪后墙头见月华。满引濁醪无一事,尽收好处入吾家。结庐君待归安固,抱翁侬今老永嘉。莫道青山便遮断,春风浩荡没津涯。
  • 作者: 史铸,朝代: 宋代
    寒葩缕缕结缃红,不待织针见巧工。秋老从他宫线减,彩文翻喜入花丛。
  • 作者: 张祜,朝代: 唐代
    紫清人下薛阳陶,末曲新笳调更高。无奈一声天外绝,百年已死断肠刀。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黄山

    沓嶂渺难即,纠萝不可攀。

    惟向画图内,时时叩云关。

  • 作者: 长筌子,朝代: 元代
    形物虽居宇内,梦魂长玩台州。山堂真趣与谁酬。窗外梅疏竹瘦。千里烟霞冉冉,半帘风月飕飕。天公赐我这清幽。料想浮生难勾。
  • 作者: 李璟,朝代: 唐代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 作者: 李绛,朝代: 唐代

    杏园千树欲随风,一醉同人此暂同。 ——群上司空
    老态忽忘丝管里,衰颜宜解酒杯中。 ——李绛
    曲江日暮残红在,翰苑年深旧事空。 ——白居易
    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 ——刘禹锡

  • 作者: 赵子潚,朝代: 宋代
    山自南来崇地位,水从东去泳江流。徘徊四顾情何限,直欲於中构小楼。
  •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少日经禅暇,犹余文字嬉。老来无复事,日用亦奚为。衲被忘宵度,团蒲失昼移。谓公真是懒,如我不其痴。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