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林子中知成都原文 诗词名句

送林子中知成都

作者:孔武仲 朝代:宋代

送林子中知成都原文

鞍马覆山黑,旌旗垂野红。
问远谁当行,太守临蜀中。
太守时之豪,学博文章工。
人事未称遂,崎岖已巴东。
公年方六十,皎皎头如童。
不服何首乌,自有夜气充。
丹田芙蕖开,余光发形容。
推此见治民,亦与治身同。
以静镇浮躁,以仁苏疲癃。
一夫无向隅,四野常年丰。
间出作遨头,伐击鼓与钟。
远民生爱敬,有古循吏风。
岂止招学徙,区区继文翁。

诗词问答

问:送林子中知成都的作者是谁?答:孔武仲
问:送林子中知成都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孔武仲的名句有哪些?答:孔武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鞍马

(1) 泛指马和马具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 指人骑的马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骑马的人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4) 一种体育器材,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可以调整高度,用来做体操

旌旗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谁当

何人。当,语助词。《后汉书·五行志一》:“ 桓帝 之初,天下童謡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穫者妇与姑。’”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宋 王安石 《弯碕》诗:“永怀 少陵 诗:‘菱叶净如拭’。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1).何为,为什么。 唐 沉佺期 《拟古别离》诗:“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

(2).安得,怎得。 唐 刘长卿 《酬李侍御登岳阳见寄》诗:“谁当北风至,为尔一开襟。” 唐 韦应物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诗:“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谁当 曲水 行,相思寻旧跡。”

太守

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太守即遣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太守自谓也。——宋· 苏轼《教战守》

太守与客来饮。

太守宴也。

蜀中

蜀 ,古国名,为 秦 所灭。有今 四川 省中部地。因泛称 蜀 地为“蜀中”。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建安 十九年, 先主 克 蜀 。 蜀 中丰富,盛乐置酒大会,饗食三军。”《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修 又问曰:‘ 蜀 中人物如何?’ 松 曰:‘……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尽记,岂能尽数。’”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蜀无眉山》:“ 卭州 牧 杨宏庆 云:‘人称三 苏 为 眉山 苏氏 ,考之 蜀 中志书,无所谓‘眉山’者。’”

守时

遵守规定的时间

学博

唐 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称遂

(1).谓承续,因袭。《国语·周语下》:“有 崇伯 鮌 ,播其淫心,称遂 共工 之过, 尧 用殛之于 羽山 。” 韦昭 注:“称,举也。举遂 共工 之过者,谓鄣洪水也。”

(2).成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 迁 在 沇州 ,乃简朱轩授使 司马登 ,令纘茂前绪称遂休功。”

称心遂意。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胡为困衣食,颜色少称遂。”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尽公力而为之,以称遂臣子不忍之心。”

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皎皎

(1).洁白貌;清白貌。《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三国 魏 曹植 《蝉赋》:“皎皎贞素,侔 夷 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宋 曾巩 《明妃曲》之一:“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美目娟娟,涵着一泓秋水;芳颜皎皎,带着几度清风。” 郭沫若 《满江红·赞南京路上好八连》词:“不染纤尘, 南京路 八连皎皎。尽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辞·远游》:“时髣髴以遥见兮,精皎皎以往来。”《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敦煌曲子词·菩萨蛮》:“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皎皎綺罗光,轻轻云粉粧。” 明 许潮 《南楼月》曲:“皎皎银蟾如昼,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闻一多 《晴朝》诗:“皎皎的白日啊!将照遍了朱楼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为皎皎之细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六:“单牀寤皎皎,瘦卧心兢兢。”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驰。讣皎皎而犹疑,泪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羽》:“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不服

在诉讼或起诉过程中就法官的裁决或法官主管的某件事 在口头或以书面声明不接受

何首乌

植物名。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本名交藤,根茎俱可入药。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何首乌》:“﹝何首乌﹞本曰夜合藤。昔有姓 何 人,见其叶夜交,异于餘草,意其有灵,採服其根,老而不衰,头髮愈黑,即因之名曰‘何首乌’也。一曰即其人姓名。”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参阅 唐 李翱 《何首乌方录》、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夜气

(1).儒家谓晚上静思所产生的良知善念。《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元 杨载 《中秋》诗:“神清存夜气,天阔数秋毫。”《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是位仁厚不过的,便觉这人尚有三分夜气,早动了一片不忍人之心。”

(2).夜间的清凉之气。 南朝 梁 刘孝仪 《和昭明太子钟山解讲》诗:“夜气清簫管,晓阵烁郊原。” 唐 韩愈 《李花》诗之一:“东风来吹不解颜,苍茫夜气生相遮。” 元 柳贯 《送叶道士归天台》诗:“石井剑花飞夜气,玉田芝草艳春暉。”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

(3).黑暗、阴森的气氛。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清 梅曾亮 《刘忠义传》:“因微服行村落中,时久雨,夜气惨悽。” 鲁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气压重楼,剪柳春风导九秋。”

丹田

重要穴位;指人体脐下一寸半或三寸的地方

芙蕖

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余光

(1).充足的光辉。《列子·周穆王》:“东极之北隅有国曰 阜落之国 ,其土气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诚知昼不操烛,日有餘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2).谓多馀之光。《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臣闻贫人女与富人女会绩,贫人女曰:‘我无以买烛,而子之烛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无损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当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愿君以餘光振之。”后遂用为美称他人给予的恩惠福泽。《北齐书·魏收传》:“会 司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巩 《贺转运状》:“ 巩 备官於此,託庇云初。将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阔之间,尤为知己之爱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门》诗:“长影没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餘光闇将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势所显现或留下的影响。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 明 李东阳 《江都县学科贡题名记》:“后进之士仰遗风,慕餘光,志感行励,必有勃然于此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近两年来,大开了印卖遗著的风气,虽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这已不是先前的所谓‘骸骨的迷恋’,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余光,想用‘死 诸葛 吓走生 仲达 ’。”

形容

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治身

犹修身。《孔子家语·六本》:“ 回 有君子之道四焉:强於行义,弱於受諫,怵於待禄,慎於治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治身莫先於孝,治国莫先於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督抚·罗汝敬》:“尔不能治身以取罪,朕特屈法以伸恩宥。”参见“ 修身 ”。

静镇

(1).静止。《云笈七籤》卷五七:“天有五星,进退成其经纬;地有五岳,静镇安其方位。”

(2).犹镇静。安静镇定。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向敏中王且》:“当有事之日,须得如此静镇。”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静镇资 安石 ,艰危仗 武侯 。”

浮躁

急躁;不沉稳

性情浮躁

疲癃

(1).曲腰高背之疾。泛指年老多病或年老多病之人。 宋 张载 《正蒙·乾称》:“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又有那真正疲癃残疾的人,他却那里有一日十二个钱来买穀。”

(2).指苦难或苦难之人。 宋 曾巩 《洪州诸寺观祈晴文》:“盖兹疲癃之民,已出旱菑之后,室家凋獘,閭里愁嗟。” 明 郑若庸 《玉玦记·交兵》:“ 徐方 枕, 淮 夷静。疲癃拯,黎庶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孔王祠》:“ 桂林 除跋扈, 梧 野起疲癃。” 钱玄同 《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外各界之评论》:“ 孙先生 这种精神,真是我们这疲癃老朽的民族起死回生的唯一圣药。”

(3).古代以成年男子高不满六尺二寸者为疲癃。《文献通考·户口一》:“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疲癃。”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疲癃之讹》:“今以残病为疲癃误也。 服虔 曰:‘丈夫高不满六尺二寸者为疲癃。’”

一夫

(1).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 宋 苏轼 《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

(2).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 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 宋 欧阳修 《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3).犹言 * 。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 紂 矣,未闻弑君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一夫从横,则城池自夷,岂不危哉?” 李善 注:“一夫谓 董卓 也。”

(4).借指地积,方百步或百亩。《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郑玄 注:“方各百步。” 贾公彦 疏:“盖市曹司次介次所居之处与天子二朝,皆居一夫之地,各方百步也。”《新唐书·食货志二》:“古者百亩地号一夫,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

向隅

面对着角落,比喻孤立、孤独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

四野

四周广阔的原野;也指四面八方

名闻四野

雪后,四野白茫茫的一片

常年

一般的年份

这儿小麦常年亩产五百斤

遨头

宋 代 成都 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遨头”。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四月十九日 成都 谓之浣花,遨头宴於 杜子美草堂 沧浪亭 ,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真率会》:“虽云一餉之清懽,亦是百年之嘉话,敢烦同志,互作遨头。” 清 赵翼 《四月廿二日访王梦楼出家伎奏乐即席》诗之一:“软脚敢烦开近局,遨头不枉泛轻舠。”

击鼓

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

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

远民

指外地或境外之人。 宋 谢伯初 《走笔寄夷陵欧阳永叔》诗:“絶境化成儒雅俗,远民争识校讎郎。” 清 魏源 《道光二十六年揭贴》:“﹝房屋﹞听各国与内民公平议租,内民不得抬价掯勒,远民亦不得强租硬占。”

爱敬

(1).亲爱恭敬。《孝经·天下》:“爱敬尽於事亲,而德教加於百姓。” 唐 元稹 《唐故京兆府周至县尉元君墓志铭》:“奉兄恭恭然,若童子之爱敬。”

(2).指亲爱恭敬之心。 清 刘大櫆 《问政书院记》:“养老以深其爱敬,乡射以正其容止。”

(3).喜爱敬重。《后汉书·耿纯传》:“ 纯 到国,弔死问病,民爱敬之。”《三国演义》第五五回:“ 玄德 又将金帛散给侍婢,以买其心,先教 孙乾 回 荆州 报喜。自此连日饮酒,国太十分爱敬。” 郭沫若 《念奴娇·怀念周总理》词:“统一九州,抗衡两霸, 中 外人爱敬。”

有古

有远谋。《逸周书·常训》:“哀乐不淫,民知其至,而至于子孙,民乃有古,古者因民以顺民。” 孔晁 注:“皆有经远之规,谓之有古。”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唐 张说 《奉和赐崔日知》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凰?”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传之为体,大抵记公卿之行事, 迁 始传《循吏》, 晋 曰《良吏》。”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袁随园》:“平心而论,其为宰时,清勤明快,无愧循吏。” 章炳麟 《訄书·通法》:“一郡之吏,无虑千人,皆承流修职,故举事易而循吏多。”

岂止

何止;不仅

岂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责任

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文翁

汉 庐江 舒 人。 景帝 末,为 蜀 郡守,“仁爱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学官,入学者免除徭役,成绩优者为郡县吏,每出巡视,“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飭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蜀 郡自是文风大振,教化大兴。见《汉书·文翁传》。后世用为称颂循吏的典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诗:“但见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广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郑宣徽见寄》:“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 文翁 。” 清 姜埰 《杂咏》:“思 吴 失 张翰 ,化 蜀 愧 文翁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李复,朝代:宋代
    我居杜陵君淮东,平生南北马牛风。云山一日邂逅见,草木千里臭味同。今朝归心逐社燕,他日付书随春鸿。不堪立马向日暮,索莫酒散秋堂空。
  • 作者:王翃,朝代:明代

    三十年来,门巷萧条,心悲渭阳。

    记群榆手种,至今犹活,孤琴自爱,去日先亡。

    匣剑星埋,韬弓月坏,粉瘗青支失艳妆。

    风流尽,已闲邀客馆,冷斗鸡场。

    春来燕子商量。

    纵仍垒、虚堂亦暗伤。

    视苔钱满壁,空馀买笑,花裀补地,不衬遗香。

    穗帐垂尘,荒魂积馁,羊舌难充鼠粪粮。

    穷泉下,痛儿无伯道,女有中郎。

  • 作者:李绅,朝代:唐代
    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翮将成莫恋群。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濆。
  • 作者:黄庚,朝代:宋代
    一曲猗兰按玉徽,高山流水少知。纷纷耳听非心听,安得人间有子期。
  • 作者:王之道,朝代:宋代
    春寒沍连冬,春雪深数尺。千门拥琼瑰,跬步燕越隔。朝来有情意,淡日透云隙。殷勤贵公子,访我跨龙脊。登堂笑不休,为言督诗责。君尝许我诗,挽仰岁三易。至今犹未偿,无乃言遂食。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公子诚有意,何吝话畴昔。昔也君过我,我方事琴历。尝为阳春弄,次第长短侧。君乎钟子期,此举不轻掷。闻之思茫然,彷佛见擘趯。我有朱丝弦,尘埃久侵蚀。试烦一再鼓,助我毛颖力。公子不我拒,抱琴枕双膝。须臾扣商弦,当春变秋律。凉风着草木,离离尽成实。我贫人不知,陋巷家四壁。何幸空乏中,登此黍与稷。但恐时令乖,疮痍至生疾。公子其反是,叩角夹钟激。不然总四弦,命宫以调适。坐令景风与庆云,为福为祥遍方国。
  • 作者:欧阳修,朝代:宋代
    春鸡渐生溜,演漾回舟小。沙禽独避人,飞去青林杪。
  • 作者:杨维桢,朝代:元代
    淇上有寡妇,始慕宋共姬。食贫以自守,笑诮怀猜疑。忽为盗所污,放僻靡不为。昔为淇妇宗,今为淇妇嗤。可怜困思反,不如贸丝儿。
  • 作者:朱鼎,朝代:明代

    老旦:桑榆暮鹤鬓星。

    叹朱颜易变更。

    人生聚散如飘梗孩儿。

    只恐怕青春易掷当知儆。

    合:细叮咛。

    流光瞬息。

    无逸是仪刑。

    旦:离襁褓初长成。

    叹闺箴未谙经。

    子仪姆训须三省。

    自兢兢勤慎戒荒宁合前。

  • 作者:方岳,朝代:宋代
    江南地暖得春早,老眼观梅堂草草。今冬最暖春最迟,忽忆诚斋南海藁。解道晴暄殊欠寒,城中未有梅花看。却入山深最寒处,雪照冰溪才一树。乃知山中人,不受人閒尘。宁使风饕雪虐寒到骨,转寒转有寒精神。荒崖之底,野水之滨。太虚为室天为邻,只有明月情相亲。一团不冰今夜月,一片不飞今岁雪。雪意自怕老夫寒,月意宁知老夫拙。呼上山来强索诗,一花两花春未知。南枝尽迟迟尽奇,槎牙不要东风吹。酣晴酿日付桃李,定自不肯君同时。举杯吞月和花嚼,月自寄胸花不觉。少焉花亦到胸中,各自去寻诗约莫。
  • 作者:释智遇,朝代:宋代
    春山万叠,秋水一痕。凛然风彩,何处求真。大方出没兮全生全杀,丛林悱悱兮独角一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