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示师文原文 诗词名句

示师文

作者: 陈造朝代: 宋代

示师文原文

朴樕已非材,肮脏遽成翁。
生无适时具,何向不涂穷。
赖结文字缘,人士饱过从。
三年尉山邑,趣操有同风。
博古得二臧,秀发仍两钟。
蒋侯厚本学,落笔语更工。
我卜当涂居,薪米耐阙供。
从渠得琢磨,遗汝不己丰。
士生在知道,寡陋难言功。
会理贵博观,受物由虚中。
潢污不扬漪,大江日倾东。
迟汝草灵光,一觞寿乃公。

诗词问答

问:示师文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问:示师文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造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朴樕

亦作“朴遫”。1.丛木、小树。《诗·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毛 传:“朴樕,小木也。” 唐 刘禹锡 《琴曲歌辞·习鸢操》:“朴樕危巢向暮时,毰毸饱腹蹲枯枝。” 明 何景明 《栖凤亭》诗:“忆昨路经岭徼来,佳植全稀多朴遬。”

(2).喻浅陋、平庸。亦用为谦词。 唐 杜牧 《贺平党项表》:“臣僻左小郡,朴樕散材,空过流年,徒生圣代。” 章炳麟 《秦献记》:“ 青臣 朴樕,不足齿。”

(3).蓬勃茂盛貌。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至 儋耳 ,见野花夹道如芍药而小,红鲜可爱,朴樕丛生,土人云‘倒黏子花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槲实》:“朴樕者,婆娑、蓬然之貌。其树偃蹇,其叶芃芃故也。”

(4).犹朴素。 明 高攀龙 《家谱·内传》:“ 高 氏自 黄巖公 以前,朴遬农家,不习文采,殆有传之隐懿乎?”

非材

无能;不才。多用为谦词。《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哀帝 自言不材,天降之佑。” 明 宋濂 《郑景彝传》:“后十五年, 濂 以非材来继 吴公 。” 清 曾国藩 《诰封光禄大夫曾府君墓志》:“小子非材,微府君厚泽,曷克成立,以蒙兹光显。”

肮脏

(1)

(2) 脏;不干净

肮脏的街道

肮脏的池塘

(3) 比喻卑鄙、丑恶;道义上应受指责

肮脏的交易

无适

(1).犹无往,到处。《荀子·礼论》:“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羣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 杨倞 注:“适,往也。无往不易,言所至皆不可易。”《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赋诗归来,高蹈独善,亦既超旷,无适非心。” 张铣 注:“旷,明;适,往也。言既远明事理,则无往不合其心也。”

(2).不快,不舒畅。 唐 岑参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诗:“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1).见“ 无适无莫 ”。

(2).无敌。适,通“ 敌 ”。《战国策·秦策三》:“ 吴王 夫差 无适於天下,轻诸侯,凌 齐 晋 ,遂以杀身亡国。”《淮南子·齐俗训》:“夫一者至贵,无适於天下,圣人託於无适,故民命繫矣。”

何向

犹言如何,怎样。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执笔潸然,不知何向?” 宋 陈师道 《寄张大夫》诗:“一别今何向?三年信不通。”

文字缘

以文章交往而结成的因缘。 宋 吕本中 《九日晨起》诗:“了了江山梦,区区文字缘。” 清 黄景仁 《冬夜观耶律文正公像》诗:“昔时展墓今展画,为结一重文字缘。” 清 冯桂芬 《皖水迎师记》:“越三年,謁公 金陵 ,犹纵言及之曰:‘厥后东南事,不出君一书。’亦一段文字缘也。”亦省作“ 文缘 ”。 清 曹寅 《书院述事三十韵》:“此地结文缘,俛仰熟眉嫵。”

人士

(1) 有身份、名望或地位的人

爱国人士

(2) 特殊阶级或类别的人们

运动界人士

过从

来访;相互往来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归有光《邢州叙述》

山邑

(1).犹山地,山区。《管子·山国轨》:“ 周 岐山 至於 峥丘 之 西塞丘 者,山邑之田也。布币称贫富而调之。”

(2).山区城邑。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会猎园下》诗:“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元 王恽 《鹈鴂词》:“田间趣起早耕人,秀樾深藏晓无迹,阴阴夏木共山邑。”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鳖逐人》:“大理司直 陈棣 嗜鱉,所居山邑,艰於得,随得则食。”

趣操

志趣情操。《庄子·秋水》:“知 尧 桀 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覩矣。” 成玄英 疏:“则天下万物情趣志操,可以见之矣。” 宋 葛胜仲 《读乐天<琵琶行>行》诗:“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恬然进不贪,何事 潯阳 恨迁謫,轻将清泪溼青衫!”

同风

(1).格调、风格相同。 汉 班固 《两都赋序》:“而后大 汉 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长卿 同风。” 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

(2).谓同受天子之教化。《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九重临化日,万国喜同风。”

博古

通晓古代的事情

雅好博古

得二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秀发

(1).指植物生长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大雅·生民》:“实发实秀。” 宋 林逋 《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诗序:“山舍小轩有石竹二丛,鬨然秀发,因成二章。” 元 许有壬 《寻梅》诗:“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2).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长沙 桓王 逸才命世,弱冠秀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今圣歷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公子秀发,何但做富家翁乎!”

(3).形容诗文书法俊逸不群。 唐 杜甫 《石砚》诗:“ 平公 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梦楼太守》:“其书亦天然秀发,得 松雪 、 华亭 用笔。”

(4).形容山势秀美挺拔。 宋 曾巩 《 * 山送南城尉罗君》诗:“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緃观。” 宋 曾巩 《万山》诗:“ 万山 临 汉皋 ,峯岭颇秀发。”

落笔

下笔书写或作画

他在有了生 * 验后才落笔画画?

当涂

见“ 当涂 ”。

亦作“ 当涂 ”。亦作“ 当途 ”。1.途中。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南有 宋 ,北有 衞 ,当涂有市丘,是吾粮涂絶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我欲访 甘露 ,当途无閒官。”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诗:“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

(2).挡路。《晋书·王濬传》:“夫猛兽当涂,麒麟恐惧,况臣脆弱,敢不悚慄!”

(3).执政;掌权。《韩非子·孤愤》:“当涂之人擅事要,则外内为之用矣。”《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长揖当涂人,去来山林客。” 李善 注:“当涂,即当仕路也。” 清 刘献廷 《怀古》诗:“请语当途人,治乱实此始。”

(4).指居要职、掌大权的人。《韩非子·三守》:“何谓三守?人臣有议当途之失,用事之过,举臣之情。”《北史·刘仁之传》:“善候当涂,能为诡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义感当途,説动时主,怀全德以自达,裂山河以取贵,又其次也。”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 林赞虞 之去 汴 也,有人约各道赂当涂运动之。”

(5). 三国 魏 的代称。《晋书·慕容暐载记论》:“自当涂紊纪,典午握符,推亡之功,掩 岷 吴 而可録,御远之策,怀戎狄而犹漏。”《北齐书·王琳传》:“故典午将灭, 徐广 为 晋 家遗老;当涂已谢, 马孚 称 魏 室忠臣。” 林百举 《悲愤》诗:“代 汉 当涂夙讖妖,塚中枯骨竟天骄。”参见“ 当涂高 ”。

(6).古县名。 西汉 置,属 扬州 九江郡 。相传 夏禹 时为 涂山国 。《汉书·地理志上》:“ 当涂 ,侯国。”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禹 所娶 涂山 侯国也。有 禹虚 。”

琢磨

思考;研究

这事我琢磨了很久

知道

(1) 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 干宝《搜神记》

(3) 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寡陋

见闻狭窄,学识浅陋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晋· 陶渊明《命子》

难言

(1) 未被言词表达或非言词所能表达

令人窒息的恼怒和难言的耻辱

(2) 非语言所能表达

病人可能有难言之苦

会理

明理。 明 樊鹏 《何大复先生行状》:“博物洽闻,会理守约。究其所造,可谓浑然成矣。”

博观

广泛地观察或观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闻明主不恶切諫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諫。”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余既博观乎天下,曷有庶几乎夫子之所为。”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芻论序》:“著书之多,与 茮云 异,而其博观而慎取则同。”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我们试来博观和内省,便可以知道这话并不过于刻毒。”

虚中

(1).没有杂念,心神专注。《礼记·祭义》:“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 郑玄 注:“虚中,言不兼念餘事。” 清 唐甄 《潜书·思愤》:“虚中者,道所居也;空外者,心所安也。美好盈於外,爱乐縻於中,则心佚而道亡。”

(2).身体内部虚弱。《文选·枚乘<七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 吕向 注:“虚中,精气竭也。”

(3).虚心;谦虚。 晋 孙绰 《庾公诔》:“君子之交,相与无私;虚中纳是,吐诚诲非。” 清 唐甄 《潜书·病获》:“虚中以与人,直己以遇诈。”

(4).空腹;中空。《南史·孝义传上·郭原平》:“主人设食, 原平 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飱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 明 刘基 《尚节亭记》:“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5).石钟乳之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石钟乳》。

潢污

(1).聚积不流之水。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 唐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逕絶,砧杵四邻稀。” 唐 刘禹锡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诗:“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彼执笱繫竹,操绳逝梁,较获易捕,乃潢污之陋渔。”

(2).《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 前蜀 杜光庭 《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輒罄潢污之荐。” 明 李东阳 《与潘南屏纳徵启》:“詎云筐篚之多仪,少效潢污之可荐。”

不扬

(1).不损伤。《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扬,伤也。” 孔颖达 疏:“《释詁》文扬与误为类,故为伤。谓不过误不损伤也。”

(2).不能散发。《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於是,王气怨结而不扬,涕满匡而横流,即起歷阶而去。”

(3).不振作。 汉 严忌 《哀时命》:“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沉抑而不扬。”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4).亦作“ 不颺 ”。谓容貌不英俊。《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颺;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杜预 注:“颜貌不显扬。” 唐 裴度 《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金史·后妃传上·海陵昭妃阿里虎等诸嬖》:“ 海陵 尝曰:‘ 餘都 貌虽不扬,而肌肤洁白可爱。’”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那时 曹丞相 要接见你们的使者,他觉得自己的相貌不扬,便请我的老师 清河崔琰 来代替他。”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灵光

(1) 神异之光

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西游记》

(2) 指画在神像头部的光辉

(3) 〈方〉∶顶用;好

他的羽毛球打得真灵光

这药不灵光

乃公

(1).傲慢的自称语。犹今言你老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汉书·高帝纪》:“竖儒几败乃公事!”

(2).你的父亲。 清 金农 《卢郡掾官斋销夏即事有赠》诗之二:“济源水味恨难同,茶事殷勤羡乃公。”

迺公:对人自称的傲慢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汉书·张良传》:“ 汉王 輟食吐哺,駡曰:‘竖儒,几败迺公事!’令趣销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释绍昙,朝代: 宋代
    乳窦相从几弟兄,忘形骸外又忘情。炊香好甑和箩饭,鼠粪无端污却羹。隣僧扣齿,诉不平声。折筹何妨挑剔去壁根不到碍人行。
  • 作者: 马钰,朝代: 元代
    志为剑,慧为刀。石娥劈玉见金鳌。戏青莲,跃碧涛。刀圭饮,胜香醪。六三公子著绯袍。系云腰。万万遭。
  • 作者: 杨万里,朝代: 宋代
    紫玉盘盛碎紫绡,碎绡拥出九娇饶。却将些子郁金粉,乱点中央花片梢。叶叶鲜明还互照,婷婷风韵不胜妖。折来细两轻寒里,正是东风折半包。
  • 作者: 徐俯,朝代: 宋代
    玉露团花,金风破雾。高台与上晴空去。举杯相属看前山,烟中乱叠青无数。皓齿明眸,肌香体素。恼人正在秋波注。因何欲雨又还晴,歌声遏得行云住。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溪堂颜澄性,思量具二义。

    性澄性为本,澄性性为寄。

    内外交相养,是一本非二。

    小立倪筦忘,夫孰为他自。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境如郭文举,廓然邃而允。

    庭前郁乔松,堂背围嫩笋。

    岂恒斯亟来,阅数岁为准。

    一来必憩兹,静坐兴无尽。

    兴在方寸中,岂系胜之引。

  • 作者: 秦观,朝代: 宋代

    狂风落尽深红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
    岂知一夕秦楼客。烟树重重芳信隔。倚楼无语欲销魂,柳外飞来双羽玉。

  • 作者: 林逋,朝代: 宋代
    顾我丘壑人,烦师与之写。北山终日悬,风调一何野。林僧忽焉至,欲揖顷方罢。复有条上猿,惊窥未遑下。
  • 作者: 吴潜,朝代: 宋代

    兰皋彻夜树旄干,战渴望梅酸。想有歌姬半臂,更深自可鏖寒。
    敲门寄曲,惊回蝶梦,旋篝灯看。坛下已收降将,火牛不用田单。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蓬蒿门巷绝经过,清夜何人与晤歌?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声多。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如许痴顽君会否?一毫不遣损天和。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