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水调歌头(为赵漕德庄寿)原文 诗词名句

水调歌头(为赵漕德庄寿)

作者: 丘崈朝代: 宋代

水调歌头(为赵漕德庄寿)原文

人物冠江左,正始有遗音。
谪仙风味,洒然那受一尘侵。
倚马文章天与,霏屑谈辞云委,宣室为虚襟。
小驻外台节,聊屈济时心。
记长庚,曾入梦,恰而今。
橙黄橘绿,可人风物是秋深。
九日明朝佳节,得得天教好景,供与醉时吟。
从此寿千岁,一岁一登临。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为赵漕德庄寿)的作者是谁?答:丘崈
问:水调歌头(为赵漕德庄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为赵漕德庄寿)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丘崈的名句有哪些?答:丘崈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人物

(1)

(2) 小说或戏剧中被描写的人

人物描写

(3) 被认为有突出或显著特性的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 * 《沁园春·雪》

恺撒是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蔡元培《图画》

(4) 讲话者;提警告、提要求、鼓励或发命令的人

由一个圈内人物指导

(5) 有才能之人

此人是个人物

江左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偏安江左

正始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 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 清 方苞 《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

(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 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 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卢 骆 王 杨 ,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3). 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 、 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 ,力柔於 建安 。” 五代 齐己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 贾岛 存 正始 , 王维 留格言。” 吴梅 《信阳题<何大复集>》诗:“ 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 正始体 ”。

遗音

(1).谓留下声音。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 * 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谪仙

亦作“ 謫僊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洒然

(1).潇洒;洒脱。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杜君墓志》:“﹝ 杜叔温 ﹞性洒然峻拔,少所与合。” 明 杨慎 《词品·严次山》:“ 严仁 字 次山 ……又长於庆寿赠行,洒然脱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 郎 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2).犹欣然。《新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穆宗 召为諫议大夫,羣情洒然称允。”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清 恽敬 《同游海幢寺记》:“八月之望,与 仲廷 饮於 靖海门 之南楼,隔江望 海幢 ,如在天际,意为之洒然。”

(3).风吹雨洒的样子。 唐 戴叔伦 《喜雨》诗:“川上风雨来,洒然涤烦襟。”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4).指清凉爽快。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宋 范成大 《北窗偶书呈王仲显南卿二友》诗:“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臺。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5).形容神气一下子清爽或病痛顿时消失。 明 何景明 《七述》:“是则何如 胎簪子 洒然阳气见於面,病若脱而瘳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先把符来试挂,果然女病洒然。”《西游记》第五三回:“我的肚腹也不疼了,胎气想是已行散了。洒然无事,又吃水何为?”

(6).惊异貌;忽然。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一折:“天子洒然惊觉,可是南柯一梦。”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生始洒然有省,因叩行止。”

(1).洒脱貌。《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 后主 闻其才,詔为《月赋》一篇,洒然无留思。”

(2).畅快貌。 宋 曾巩 《送刘医博》诗:“洒然沉痾一日解,始免未老为枯骸。” 宋 杨万里 《晨炊白昇山》诗:“千峯为我旋生妍,我为千峯一洒然。”

(3).了然而悟。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房 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 永公 即 房 之前身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渊明 诗云:‘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閒。’説得更好。盖其自 彭泽 赋归之后,洒然悟心为形役之非,故其言如此。” 明 方孝孺 《与楼希仁书》:“能言者声和而音雅,词切而义明,理约而不乱,端多而不复,听之使人洒然不倦。”

惊异貌。《庄子·庚桑楚》:“ 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1).寒冷貌。《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 宋 范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2).肃敬貌。《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是日观 范雎 之见者,羣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洒,先典反。” 宋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伏读洒然,知其不肖之驱,未死之閒,犹可以洗濯磨治,復入於道德之场,追 申徒 而谢 子产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 刘 始大悟,不觉洒然曰:‘君去固自得矣,将无使吾为忘筌忘蹄之人哉。’”

(3).整齐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窗楞西向,户榻洒然,室不大而洁。”

一尘

(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哀乐纷纶殊不极。”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邹谦之》书:“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

倚马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

文章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照例文章总得做好

霏屑

语本《晋书·胡毋辅之传》:“ 胡毋辅之 字 彦国 ……与 王澄 、 王敦 、 庾敳 俱为太尉 王衍 所昵,号曰四友。 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后用“霏屑”指滔滔不绝的谈吐。 明 陈沐 《<对床夜语>识》:“缅想金玉良友,清宵霏屑。”

谈辞

亦作“ 谈词 ”。言词。《后汉书·符融传》:“ 融 幅巾奋褎(袖),谈辞如云。” 宋 王安石 《东方朔》诗:“谈辞最詼怪,发口如有神。”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尹春 ﹞性格温和,谈词爽雅。”

云委

(1).如云之委积。极言其多。《宋书·谢灵运传论》:“虽缀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託意玄珠。”《旧唐书·杜让能传》:“徵发招怀,书詔云委。” 宋 陆游 《彭州贡院记》:“甓坚材良,山积云委。”

(2).引申为会合,聚集。《旧唐书·睿宗纪论》:“观夫 天后 之时,云委於二 张 之第; 孝和 之世,波注於三王之门。”

宣室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虚襟

(1).虚怀,虚心。《晋书·姚兴载记下》:“太子詹事 王周 亦虚襟引士,树党东宫。”《魏书·高道悦传》:“是以置鼓设谤,爰自曩日;虚襟博听,义属今辰。”《隋书·辛德源传》:“ 齐 尚书僕射 杨遵彦 、殿中尚书 辛术 皆一时名士,见 德源 ,并虚襟礼敬,因同荐之於 文宣帝 。” 唐 贺遂亮 《赠韩思彦》诗:“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虚襟。”

(2).淡泊的胸怀。 明 顾梦游 《夜投祖堂勗公房》诗:“老僧具客主,入夜披虚襟。”

驻外

驻在外国。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六七回:“电知驻外各公使,将帝制撤销事件,转告各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第十八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它的职权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解释法律,制定法令,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济时

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长庚

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的名称——亦称“太白”

东有启明,西有 长庚。——《诗·小雅·大东》

入梦

指睡着( zháo ),有时也指别人出现在自己的梦中

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秋深

深秋。指晚秋时节。 南朝 陈 陈叔齐 《籁纪》:“擣衣者,秋深治衣之声也。” 唐 刘长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绅 《重别西湖》诗:“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明朝

〈方〉∶明天

佳节

美好的节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

得得

(1).任情自得貌。语本《庄子·骈拇》:“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 南朝 梁 何逊 《西州直示同员》诗:“誓将收饮啄,得得任心神。” 宋 黄庭坚 《和甫得竹数本于周翰喜而作诗和之》:“人知爱酒耳,不解心得得。”《红楼梦》第三八回:“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2).频频;频仍。 唐 王建 《洛中张籍新居》诗:“云山且喜重重见,亲故应须得得来。” 金 高庭玉 《柳絮》诗:“得得穿朱户,时时扑翠屏。”

(3).特特,特地。 唐 陆龟蒙 《丁隐君歌序》:“别业在深山中,非得得行不可适到其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我得得为渠入 蜀 ,何意见怪?”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纵千里万里,犹将买草鞋得得而往。”

(4).应诺之词。犹言好好。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仁宗 ﹞一日将御朝, 温成 送至殿门,抚背曰:‘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上曰:‘得得。’”

(5).的确,确实。《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良人得得负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6).恰好。 宋 范成大 《万州》诗:“前山如屏墻,得得正当户。”

(7).犹答答。作词或词组的后缀。 叶圣陶 《微波》:“十二分通脱的一个女郎,两年以后,会变成这样羞人得得的。”

(8).象声词。多形容马蹄声。 清 黄景仁 《道中秋分》诗:“瘦马羸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曹禺 《王昭君》第四幕:“马蹄得得,一个骑兵跑得满头大汗上。”

天教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好景

(1).美好的景色。 前蜀 魏承班 《木兰花》词:“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 宋 柳永 《雨霖铃》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对许多好景,触目是断肠诗。” 元 刘秉忠 《寄友人》诗:“好景与时浑易过,可人和月只难圆。”

(2).好的景况。如:好景不常。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千岁

(1) 千年。泛指年代长久

(2)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直接称呼,小说和戏剧中常用

千岁爷

(3) 对天子(皇帝)所封诸王的间接称呼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灯为宝月雪为花,初地青阳景已嘉。

    齧岸波新连冻浦,晒窗日暖上明纱。

    依稀梅蕊图江国,次第杨稊报岁华。

    与物皆春春始鬯,藻思发亦肖萌芽。

  • 作者: 陈淳,朝代: 宋代
    升沉大分係於天,决匪人谋所必然。告尔往来通达者,不须赘赘鬼神前。
  • 作者: 王丹桂,朝代: 元代
    猿乌诚幽伴,泉石亦近邻。三竿红日欲侵门。睡起从容,无事暂相亲。玄谷规千圣,泥丸聚百神。些儿功用养天真。远害全生,清乐未输君。
  • 作者: 黄滔,朝代: 唐代
    为君惆怅惜离京,年少无人有屈名。积雪未开移发日,鸣蝉初急说来程。楚天去路过飞雁,灞岸归尘触锁城。又得新诗几章别,烟村竹径海涛声。
  • 作者: 杨皇后,朝代: 宋代
    兰径香销玉辇踪,梨花不肯负春风。绿窗深锁会人见,自碾硃砂养守宫。
  • 作者: 方浚师,朝代: 清代

    人生至此竟难论,心伤万里鱼书,敢使而翁沧海寄;

    地下招魂知恸否,指引两行鸾X,好随吾母故乡归。

  • 作者: 释师范,朝代: 宋代
    灵山话月,曹溪指月。递代相传,证龟成鳖。
  • 作者: 释广闻,朝代: 宋代

    相看已瞭然,安用频频举。

    长笛不禁闻,又随烟棹去。

  • 作者: 佚名,朝代: 先秦
    标签: 诗经战争思念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根同百合异花姿,谁与名萱冒虎皮。

    履尾者如树之背,其忧想未易忘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