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皇考实录圣训告成恭纪长律四首·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皇考实录圣训告成恭纪长律四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儒臣橐笔久摩研,赫濯声灵信史传。

法则昭垂千万祀,勤劳想见十三年。

诚孚度索悬橦地,象应联珠合璧天。

实录拜观钦陟降,衷忱可胜凛冰渊。

诗词问答

问:《皇考实录圣训告成恭纪长律四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

参考注释

儒臣

(1). 汉 称博士官为儒臣。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儒臣司典,敢告在宾。”

(2).泛指读书人出身的或有学问的大臣。《新唐书·宗室宰相传·李福》:“ 大中 时, 党项羌 震扰,议者以将臣贪牟产虏怨,议择儒臣治边。”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復讎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鬢髮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曾命儒臣翻译《三国志》及 辽 、 金 、 元 史、性理诸书,以教国人。”

橐笔

亦作“槖笔”。古代书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笔于头,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作持橐簪笔,简称“橐笔”。语本《汉书·赵充国传》:“ 卬 家将军以为 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 元 马祖常 《奏对兴圣殿后》诗:“侍臣橐笔皆鵷凤,御士櫜弓尽虎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自 淀园 被毁,昔日天潢授简之区, 邹 枚 橐笔之舍,瑶瓦芝楣,鞠为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笔墨耕耘。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百人橐笔仅一登科。”

摩研

切磋研究。《后汉书·苏竟传》:“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祕书,窃自依依,末由自远。”

赫濯

威严显赫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世锦衣掌卫印》:“ 江陵 败, 刘 復与政府及厂璫 张鲸 交结用事,赫濯者几二十年。” 清 许缵曾 《睢阳行》:“璽书赫濯神祗惊,日丽中天民受祉。”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疏》:“迨我 高宗 ,武功赫濯,震慑八荒。”

声灵

声势威灵。 明 张煌言 《北征录》:“尔时上游声灵丕振,而留都守御亦坚。”《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正统 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声灵则雷厉风飞,景运则天翌神赞。”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关 辅 之脂膏无餘, 河 岳之声灵悉变。”

信史

纪事真实可信、无所讳饰的史籍。《公羊传·昭公十二年》:“《春秋》之信史也,其序则 齐桓 、 晋文 ;其会,则主会者为之也。”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信史新修稿满牀,牙籤黄帊带芸香。”《清史稿·圣祖纪三》:“壬戌,诫修《明史》史臣覈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

法则

(1) 规律

自然的法则

(2) 法度;规范

(3) 方法,办法

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水浒传》

昭垂

昭示,垂示。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龙剑一挥赴水死,大勋星日同昭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黎恬记何忠诗并和》:“圣恩优渥褒何重,君道昭垂慰所期。” 林林 《满江红·怀念周总理》词:“嘆昭垂天地,几多功绩。”

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勤劳

(1) 扰劳;辛劳

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隋书》

(2) 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人之勤劳。——清· 黄宗羲《原君》

千万倍之勤劳。

勤劳致富

(3) 疲劳

奔走可击;勤劳可击。——《吴子·料敌》

(4) 功劳

多建勤劳

未有勤劳

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度索

(1).即度朔。《云笈七籤》卷一○○:“ 东海 有 度索山 ,或曰 度朔山 ,譌呼也。”参见“ 度朔 ”。

(2).见“ 度索君 ”。

(3).走绳索。杂技的一种。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是以扶索戴斗之区,度索寻橦之国,来自四海之外,曾无一岁之虚。”参见“ 儛絙 ”。

联珠

(1).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唐 吕温 《联句诗序》:“属物合篇,联珠迭唱。” 唐宣宗 《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2).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未几,五魁报至,则四生已各冠其经,如联珠然。”

(3).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 东汉 。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连珠’或作‘联珠’。”

合璧

古称日月同升为日月合璧。是祥瑞的征兆。后世称会合双方的长处,吸取两者的精华

中西合璧

实录

(1) 符合实际的记载

这本日记是他晚年生活的实录

(2) 正式录音、录像

陟降

(1).升降,上下。《诗·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传:“盖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马瑞辰 通释:“《集传》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诗曰:‘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诗曰:‘念兹皇祖,陟降庭止。’《访落》诗曰:‘绍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随天神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后因以为祖宗神灵暗中保佑之义。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陟降左右,诚达幽圆。” 宋 陈亮 《重华宫正谢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寿;陟降在帝,孰知 文后 之声!” 清 唐孙华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灵游。”

(2).犹往来。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郑序》:“今则囊如悬罄,佣室寓食。方将适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栈道。”《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礼史 王曾 言:‘皇帝执玉被衮,酌献七室,而每室奏乐章,恐陟降为劳,请节宫架之奏。’” 王国维 《观堂集林·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古又有陟降一语,古人言陟降犹今人言往来,不必兼陟与降二义。”

(3).谓中晷影的长短变化。《新唐书·历志三上》:“中晷长短,谓之陟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可胜

岂能忍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八陵废祀,可胜抔土之悲!”

冰渊

《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遂以“冰渊”喻指处境危险。 宋 苏轼 《赐安焘乞外郡不允批答》:“而况艰难之际,一日万几,冰渊之惧,当务同济。卿练达兵要,灼知边情,寄托之深,义难引去。” 明 李东阳 《潘公墓志铭》:“载启手足,永辞冰渊。有穴孔深,有筑孔坚。公灵在兹,世守弗諼。”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代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 作者:张籍,朝代:唐代
    别家行万里,自说过扶余。学得中州语,能为外国书。与医收海藻,持咒取龙鱼。更问同来伴,天台几处居。
  • 作者:项安世,朝代:宋代
    门前贴子蟲书小,壁上仙人虎脊高。欲起沉疴无旧艾,枕边霖鬓日萧骚。
  • 作者:贾似道,朝代:宋代
    莫言促织正奇能,养者须当耐性情。只宜漫鬭无疎失,不可忙忙去鬭频。交锋一口停三日,大鬭须还隔一旬。不依此法随心好,撞了齐肩必定倾。
  • 作者:陈师道,朝代:宋代
    当年天下无双誉,此日朝中第一人。坐使黄流随指顾,即看丹阁画精神。天威行复朝三接,和气今如物再春。肯驻行轩慰离索,听歌举白莫辞频。
  • 作者:黄庭坚,朝代:宋代
    折脚铛中同淡粥,曲腰桑下把离杯。知君不是南迁客,魑魅无情须早回。
  • 作者:齐己,朝代:唐代
    热烟疏竹古原西,日日乘凉此杖藜。闲处雨声随霹雳,旱田人望隔虹霓。蝉依独树干吟苦,鸟忆平川渴过齐。别有相招好泉石,瑞花瑶草尽堪携。
  • 作者:耿湋,朝代:唐代
    九陌朝臣满,三朝候鼓赊。远珂时接韵,攒炬偶成花。紫贝为高阙,黄龙建大牙。参差万戟合,左右八貂斜。羽扇纷朱槛,金炉隔翠华。微风传曙漏,晓日上春霞。环珮声重叠,蛮夷服等差。乐和天易感,山固寿无涯。渥泽千年圣,车书四海家。盛明多在位,谁得守蓬麻。
  • 作者:张籍,朝代:唐代
    双鹤出云溪溪,分飞各自迷。空巢在松杪,折羽落江泥。寻水终不饮,逢林亦未栖。别离应易老,万里两凄凄。
  • 作者:姚鹄,朝代:唐代
    立事成功尽远图,一方独与万方殊。藩臣皆竞师兵略,相国今多揖庙谟。礼乐政行凋弊俗,歌谣声彻帝王都。即随凤诏归何处,只是操持造化炉。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