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过富池水军寨前原文 诗词名句

过富池水军寨前

作者: 董嗣杲朝代: 宋代

过富池水军寨前原文

山暝沉晴霭,江春荡夕晖。
水从螺港下,云接鹿矶飞。
雷鼓茶船众,风旗酒店稀。
黄昏入凄怆,营屋柝声微。

诗词问答

问:过富池水军寨前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过富池水军寨前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晴霭

清朗的云气。 唐 李咸用 《富贵曲》:“画藻雕山金碧彩,鸳鸯叠翠眠晴靄。” 宋 苏轼 《夜直秘阁呈王敏甫》诗:“瓦弄寒暉鸳卧月,楼生晴靄凤盘云。”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 瑞华 的表情就好像雨后的秋山一样,是很静穆的,而她的是玫瑰色的春郊的晴霭。”

夕晖

日暮前余辉映照;夕阳的光辉。 唐 韦应物 《送别河南李功曹》诗:“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暉。” 前蜀 韦庄 《婺州和陆谏议将赴阙怀阳羡山居》诗:“故国饶芳草,他山掛夕暉。” 宋 秦观 《晚出左掖》诗:“金爵觚稜转夕暉,翩翩宫叶堕秋衣。” 陈毅 《淮河晚眺》诗:“柳岸沙明对夕暉,长天 淮 水鶩争飞。”

雷鼓

亦作“ 雷皷 ”。亦作“靁鼓”。1.八面鼓。古代祭祀天神时所用。《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郑玄 注:“雷鼓,八面鼓也。神祀,祀天神也。”《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孤竹之管, 云和 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文选·张衡<东京赋>》:“雷鼓鼝鼝,六变既毕。” 薛综 注:“雷鼓,八面鼓。”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雷皷八面,龙旂九斿。”

(2).小鼓。犹今之拨浪鼓。《元史·礼乐志二》:“雷鼓二,制如鼓而小,鞔以马革,持其柄播之,旁耳自击,郊祀用之。”

(3).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杨倞 注:“雷鼓,大鼓,声如雷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若不一叩洪鐘,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4).指大鼓发出的如雷鼓声。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之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5).挂在 会稽 城门上的鼓。 清 钱谦益 《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挥洒剡藤成五色,鏗鍧雷鼓有餘音。”参见“ 雷门 ”。

(6).指雷,雷声。《管子·内业》:“不言之声,疾於雷鼓;心气之形,明於日月。”《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李善 注:“混混庉庉,波浪之声也。《越絶书》:‘ 越王 勾践 曰:浩浩之水,声音若雷霆。’”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 明 夏完淳 《观涛》:“海女霓旌乍有无,雷鼓填填 屏翳 怒。”按, 屏翳 ,雷神名。

亦作“ 雷皷 ”。亦作“靁鼓”。擂鼓,打鼓。雷,通“ 擂 ”。 三国 魏 曹操 《船战令》:“雷鼓一通,吏士皆严。再通,什伍皆就船。”

茶船

茶托子。形如船,故名。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五:“富贵家茶杯用托子,曰茶船。”

风旗

(1).风中飘动的旗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诗:“风旗争曳影,亭皋共生阴。” 唐 雍陶 《送徐使君赴岳州》诗:“渺渺 楚 江上,风旗摇去舟。”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以前他是改组派,但像风旗似的转得真快。”

(2).指酒帘。旧时酒家的标识。 宋 梅尧臣 《和资政侍郎雪后》:“风旗冷落偏欺酒,众树芳菲欲并梅。”

(3).古时仪仗旗之一。见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仪制三·国朝仪仗图上》。

酒店

(1) 喝酒的地方

(2) 〈方〉∶较大而设备好的旅馆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凄怆

凄惨悲伤

这笑容里含有那么多的凄怆

营屋

(1).建造房屋。

(2).犹营房。《宋史·河渠志七》:“发捍江兵士五十名,专充开撩沙浦,不得杂役,仍从本府起立营屋居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孔文仲,朝代: 宋代
    商飙结新寒,草木起余怨。翩翩前庭叶,追逐已千万。斜阳背西壁,迤逦落藤蔓。安得金满堂,聊换酒家券。追随只鸿鹄,摆脱旧笼圈。胡为汗流赭,日与绳争饮。常恐计不就,更以诗屡动,江湖秋水高,百尺风帆健。何当开竹溪,玉腕互醉献。左手持蟹螯,平昔固有愿。
  • 作者: 吴芾,朝代: 宋代
    公余不惮陟崔嵬,三到谢公池上来。下视众山俱培塿,俯窥尘世尽氛埃。松生清籁醒人耳,花褪残红堕酒杯。喜与诸君同胜赏,莫辞一醉少徘徊。
  • 作者: 释重顯,朝代: 宋代
    由基箭射猿,遶树何太直。千箇与万箇,是谁曾中的。相唤相呼归去来。曹溪路上休登陟。
  • 作者: 周南,朝代: 宋代
    此花高是少人知,步到乔林始见之。老我怕风并怕雨,一年过了又无诗。
  • 作者: 李刘,朝代: 宋代
    制锦新城衣锦归,种桃遗爱满桃蹊。恩波淮水流不尽,福力螺山高与齐。天上已催班玉笋,日边行见月璇题。欢声都是长生曲,薰作香云覆宝猊。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正晦游观自古传,玉泉十里近临便。

    已瞻塔影白云表,遂入墙匡碧嶂边。

    不冻灵渊舒藻荇,为欣新水浴凫鸢。

    文皇五字真清俊,即景因之学命篇。

  • 作者: 李咸用,朝代: 唐代
    先贤忧民诈,观迹成纲纪。自有书契来,争及结绳理。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人生昏宦只二事,忧喜相缠不知几。我今岂可老更痴,颊有霜髭口无齿。举案齐眉安在哉,独自饭蔬而饮水。半生同住不同行,稍感伤悲心亦清。雉鸣雌应春日暖,鸠唤妇归天雨晴。断除此念如尸坐,调护坎离交水火。
  • 作者: 龚自珍,朝代: 清代
    我言送客非佛事,师言不送非佛智。双照送是不送是,金光大地乔松寺。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缥缈云边罨画楼,空蒙雨外木兰舟。谁知老子清狂甚,独占城南十里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