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宁远道中作原文 诗词名句

宁远道中作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宁远道中作原文

关外曾馀百里遥,谓之曰远名诚嚣。

欲宁而又弗能宁,上下否政嗤胜朝。

我祖创兴实泰运,君臣努力同心奋。

荷天之龙定中原,重熙累洽恩膏润。

和则为泰乖则否,消息之分敬怠耳。

用告后人尚慎哉,分明殷鉴可忽此。

诗词问答

问:宁远道中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宁远道中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一百

参考注释

关外

指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一带地区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远名

声名的远播。 唐 韩愈 《唐故江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敷 文帝 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不追求声名。 宋 宋祁 《冯侍讲行状》:“公一无建白者,其远名若此。”《明史·刘大夏传》:“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胜朝

指已被现王朝取代的前王朝

这批胜朝遗少虽然个个年轻,但都迂腐守旧

创兴

创建。 清 刘大櫆 《赠大夫方君传》:“而君之父 承晟 ,始以应世之才,创兴贾业。”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兹特联络中外 华 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泰运

(1).大运,天运。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 太祖 文皇帝 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采乐调风,集礼宣度,祖宗相映,轨迹重暉。”

(2).好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邢 得艳妻,方忧四壁,得金甚慰。往谢 顾 。 顾 又审之曰:‘尚未尚未,泰运已交,百金何足言!’遂不受谢。”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努力

尽量将力量使出来

努力钻研业务

同心

(1) 思想或认识一致

同心同德

(2) 共一中心或核心

同心圆

同心度

(3)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

神佛原有同心

(4)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重熙累洽

谓前后功绩相继,累世升平。《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 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 太宗 、 真宗 ,二圣继统,重熙累洽,可谓有德矣。” 明 高启 《送黄省掾之钱塘序》:“迨我朝……列圣相承,重熙累洽,涵养安息,以至於今。” 黄远庸 《囍日日记》:“﹝ 民国 ﹞已由蓽路蓝缕之时期,入於重熙累洽之时期,此后庄严 民国 之现象亦当若此耳。”

恩膏

犹恩泽。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至夷商来至内地,饮食居处,无非天朝之恩膏;积聚丰盈,无非天朝之乐利。”参见“ 恩泽 ”。

乖则

违反法则。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且今之官漏,出自 会稽 ,积水违方,导流乖则,六日无辨,五夜不分。”

消息

(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后人

(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殷鉴

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殷鉴不远,在 夏后之世。——《诗·大雅·荡》

青史已书殷鉴在,词人劳咏楚江深。——刘威《三闾大夫》

可资殷鉴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张方平,朝代: 宋代

    先生莫可测,沧海远沈沈。

    詹尹徒端策,昭文不鼓琴。

    一丸天上药,几日静中吟。

    安得菊花酒,盈卮金液深。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扪萝伏虎岩,把钓斩蛟潭。偶有樵夫过,呼来与共谈。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夜凉漏永声鼕鼕,征衣自裁还自缝。

    素丝牵恨纷难理,银釭照泪阑干红。

    香闺无那秋萧索,频忆龙堆朔风作。

    及时遥寄禦君寒,只恐到迟君不著。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图静于焉憩,憩固祗俄顷。

    尔思苟憧憧,朋从讵能静。

    是知静由已,宁云藉外境。

    境终不可无,亦视已所领。

    隔壁即花宫,正尔标幡影。

  • 作者: 贾岛,朝代: 唐代
    鹭雏相逐出深笼,顶各有丝茎数同。洒石多霜移足冷,隔城远树挂巢空。其如尽在滩声外,何似双飞浦色中。见此池潭卿自凿,清泠太液底潜通。
  • 作者: 佚名,朝代: 宋代
    既登乃依,如日之升。有严有翼,丕相丕承。天作之合,家邦其兴。朱芇斯星,子孙绳绳。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有寺却无僧,此意人知否。

    艰得赐紫流,得亦名利薮。

    不如付碧峰,面目本来有。

    设问那开门,曰付鹿为守。

  • 作者: 释智圆,朝代: 宋代
    凿得新泉古砌头,煮茶滋味异常流。夜来闲看澄明性,天上无云月正秋。
  • 作者: 张耒,朝代: 宋代
    贫舍无旨蓄,种圃治寒蔬。纵横数席间,灌溉亦勤劬。积雨有新甲,时摘付中厨。何劳樊迟学,当问汉阴夫。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莲叶东西鱼极乐,藕花高下鹭无猜。

    却赢越若将吴渎,不放采香小艇来。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