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赋得春服既成(得鲜字八韵会试题)原文 诗词名句

赋得春服既成(得鲜字八韵会试题)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原文

礼闱当此日,阙里忆前年。

言志稡师友,契神缅圣贤。

宁须渴用世,亦曰乐由天。

春服既成矣,西沂宛近焉。

抒情资俯仰,称体著新鲜。

五六七皆可,冠童子后先。

风乎兴以适,浴已咏而旋。

狂也几于道,与之叹喟然。

诗词问答

问:《赋得春服既成(得鲜字八韵会试题)》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六

2. 得鲜字八韵会试题

参考注释

礼闱

(1). 汉 代尚书省在 建礼门 内,又近禁闱,故称之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闈,朝夕旧馆。” 李善 注引《十洲记》:“ 崇礼闈 ,即尚书上省门; 崇礼 东 建礼门 ,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闈’也。” 张铣 注:“礼闈,尚书省也。” 唐 王维 《工部杨尚书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朝含香兮礼闈,夕青琐兮黄扉。”

(2).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唐 杜甫 《哭长孙侍郎》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刘禹锡 《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续和》:“礼闈新榜动 长安 ,九陌人人走马看。”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礼闱》:“ 开元 七年考功员外郎 李昂 为举人詆呵,帝以员外郎望轻,乃移贡举於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见《新唐书·选举志》。”

阙里

(1). 孔子 故里。在今 山东 曲阜 城内 阙里街 。因有两石阙,故名。 孔子 曾在此讲学。后建有 孔庙 ,几占全城之半。《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 颜由 , 颜回 父,字 季路 , 孔子 始教学于 闕里 ,而受学,少 孔子 六岁。”

(2).借指 曲阜 孔庙 。 三国 魏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於玄寺,泥人鹤立於 闕里 。”

(3).借指儒学。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究蓬山之百氏,综 闕里 之六艺。”

前年

去年前边的那一年

前年予病。——清· 袁枚《祭妹文》

言志

指诗歌。语出《书·舜典》:“诗言志。”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 去文 不才,亦有两篇言志奉呈。”

师友

老师和朋友,泛指可以求教或互相切磋的人

贫乏无以远寻师友

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用世

(1).犹历世。《晏子春秋·杂下二八》:“自吾先君 定公 至今,用世多矣, 齐 大夫未有老辞邑者。”

(2).见用于世,为世所用。 唐 戴叔伦 《寄孟郊》诗:“用世空悲闻道浅,入山偏喜识僧多。” 宋 苏轼 《篆般若心经赞》:“草隶用世今千载,少而习之手所安。”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二》:“使 孟子 而用世,必用 杨 墨 ,不用 仪 秦 也。”

春服

春日穿的衣服。《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 晋 陶潜 《时运》诗:“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宋 梅尧臣 《湖州寒食陪太守南园宴》诗:“游人春服靚粧出,笑踏俚歌相与嘲。” 明 张羽 《三月三日期黄许二山人游览不至因寄》诗:“济济少长集,鲜鲜春服明。”

既成

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诗·小雅·六月》:“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毛 *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 郭沫若 《革命诗人屈原》:“到了这个时候,或早或迟必然的要起来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脱去了桎梏的言语急起直追。”

抒情

表达情思,抒 * 感

抒情诗

夜曲本来是一种抒情的曲子,夜晚在人家窗下随便唱。——《威尼斯》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称体

合身。《水浒传》第二三回:“取出一箱缎匹绸绢,门下自有针工,便叫做三人的称体衣裳。”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引 清 侯光第 《山塘竹枝词》:“当鑪十五髩堆鸦,称体单衫浅碧纱。”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他们身穿不称体的草绿色军服。”

新鲜

(1) 刚生产、刚收集或刚制成的

新鲜面包

(2) 希罕的,新奇的

(3) 崭新华美

新鲜观点

童子

(1)

(2)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论语·先进》

彼童子之师。——唐· 韩愈《师说》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3) 童生,明清科举,凡中举以前,不论年龄大小,皆称童生

操童子业。——《聊斋志异·促织》

后先

脚前脚后距离很近

舟与哨相后先。——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几于

近于;几乎。《后汉书·申屠蟠传》:“ 申屠蟠 禀气玄妙,性敏心通,丧亲尽礼,几於毁灭。”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古人握沐之风,几於永絶。” 鲁迅 《集外集拾遗·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此二者虽间亦微涉天物,而繁复腠会,几於脱离。”

喟然

形容叹气的样子

孔明喟然叹曰:“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言听计从。”——《三国演义》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