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宿观山原文 诗词名句

宿观山

作者: 黄庭坚朝代: 宋代

宿观山原文

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
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
野僧如惊麏,避堂具灯烛。
我眠兴视夜,部曲始炊熟。
笕水烟际鸣,万籁入秋木。
平生萧洒兴,本愿终涧谷。
世累渐逼人,如垢不沐靧。
已成它翁为,作吏长碌碌。

诗词问答

问:宿观山的作者是谁?答:黄庭坚
问:宿观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庭坚的名句有哪些?答:黄庭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暮发

老年的白发。 南朝 梁 沉约 《却出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

下地

(1) 犹下土,天下

(2) 瘠地;下等的土地

(3) 孩子出生

赶我到了家时,他的私孩子已经下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 到田地里去

下地干活

(5) 下病床

病有好转,可下地活动

赤栏桥

见“ 赤阑桥 ”。

一径

亦作“ 一逕 ”。1.一条小路。《晋书·贾充传》:“ 充 帐下都督 周勤 时昼寝,梦见百餘人録 充 ,引入一逕。” 唐 杜甫 《遣意》诗之一:“一逕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溪南重迴首,一径出修篁。”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八:“山根一径抱溪斜,片地纔宽便数家。”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千峯匼匝更分明,磵复冈迴一径清。”

(2).径直。《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明日捉个空,便一逕到 临安府 前叫起屈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衝军阵,鞭骏马,一径地西南上迓。”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姑姑,你姪儿除授 潭州 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水浒传》第四二回:“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孽海花》第四回:“长班要去通报, 雯青 説:‘不必。’説着,就一逕向 公坊 住的那三间屋里去。”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

(3).方言。一直。谓持续不断。《海上花列传》第十二回:“只要 王老爷 一径搭 沉小红 要好落去,故末算是耐 沉小红 本事大哉。” 朱自清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后来又在一个乡镇-- 甪直 --里住了四五年,一逕是做着小学教师。”

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惊麏

受惊的鹿。《文选·沉约<宿东园>诗》:“惊麏去不息,征鸟时相顾。” 李善 注:“今以 江 东人呼鹿为麏。” 清 朱昆田 《竞渡歌》:“或聚如鬭龙,或散如惊麏。”

避堂

见“ 避正堂 ”。

灯烛

油灯和蜡烛;泛指灯光

部曲

(1).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新唐书·李光弼传》:“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坚,贼不敢逼。”

(2).借指军队。《后汉书·董卓传》:“寻而 何进 及弟 苗 先所领部曲皆归於 卓 , 卓 又使 吕布 杀执金吾 丁原 而并其众, 卓 兵士大盛。”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3).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孙权 已没,大臣未附, 吴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南史·张瓌传》:“ 瓌 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曰:‘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

(4).部属;部下。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今将军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之时也。” 宋 张元干 《叶少蕴生朝》诗:“小试擒纵孰敢攖?部曲爱戴如父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当年宿将,久经战阵者尚不乏人,若择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统带旧部,协同进剿,准其部曲诸将以原官酌补新兵制之缺,新旧相閒,不能为变,而易於图功。”

炊熟

(1). 宋 代称寒食节前一日为炊熟。因寒食禁火,节前一日必须烧好食物,故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

(2).指饭菜已烧熟。 宋 张耒 《叙十五日事》诗:“起来炊熟日亭午,槐叶新成庭覆翠。”

笕水

用笕所引的水。 宋 陆游 《杜门》诗:“筧水晨浇药,灯窗夜覆棋。”

烟际

亦作“烟际”。云烟迷茫之处。 北齐 刘昼 《新论·通塞》:“入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峯眺目,极於烟际。” 唐 李峤 《咏绫》:“何当画 秦 女,烟际坐氤氲。” 宋 苏辙 《黄楼赋》:“放田渔於江浦,散牛羊於烟际。” 元 李存 《送倪东江之上元县主簿》诗:“沙头烟际挹征襟,嚼尽梅花出短吟。”

万籁

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

万籁有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

秋木

秋日的树木。 汉 王嫱 《怨诗》:“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四:“攒攒劲秋木,昭昭浄冬暉。” 唐 皎然 《宿道士观》诗:“古观秋木秀,冷然属鲜飆。”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萧洒

言行人品超逸而不同流俗

本愿

本来的愿望;本意

此举非我本愿

涧谷

溪涧山谷。《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宋 苏辙 《武昌九曲亭记》:“ 武昌 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 金 党怀英 《过棠梨沟》诗:“地僻人烟少,山深涧谷重。”

世累

世俗的牵累。 三国 魏 嵇康 《六言·东方朔至清》诗:“不为世累所攖,所欲不足无营。” 宋 陆游 《夜坐园中至夜分》诗:“渐近秋清知病减,尽捐世累觉心平。”

逼人

(1) 刺激人行动

形势逼人

(2) 以继续不断迫人的强度照射

天气炎热,阳光逼人

作吏

谓担任官职。 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可作吏风尘下。”

碌碌

(1) 多石头

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老子》

(2) 平庸无能

碌碌庸才

(3) 忙碌,有许多事要做

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红楼梦》

(4) 车转滚动声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葛胜仲,朝代: 宋代
    郊外黄垓端可厌,归来移病香闺。象床珍簟共委蛇。耆婆寻草尽,天女散花迟。小雨作寒秋意晚。檐声与梦相宜。冷侵罗幌酒烟微。试评书五朵,何似画双眉。
  • 作者:方鹤斋,朝代: 清代
    标签:除夕

    戎马书生气爽森,将军韬略出儒林。

    指麾再捷雄威霸,拜赐三年积虑深。

    东国谋夫工相背,北门重寄误推心。

    翻云覆雨嗟何及,京洛尘缁泪染襟。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新疆底定后,安远建祗林。

    万里夜来往,廿年久静愔。

    众生资庇荫,一已致虔钦。

    回逆偏猖近,陈师却愧心。

  • 作者: 李山甫,朝代: 唐代
    君父昏蒙死不回,谩将平地筑高台。九层黄土是何物,销得向前冤恨来。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标签:狮子林

    当石危梯讶不通,攀过奇境得壶中。

    似兹结搆安措想,宛彼楼轩若倚空。

    俯畅物华皆入望,春和吾意与俱融。

    稿摹倪也还黄也,莫漫区区辨异同。

  • 作者: 张咏,朝代: 宋代
    公余长闭目,只是老心情。闻道寻山去,连忙出户迎。好峰须到顶,灵迹要知名。回日从容说,余将少解醒。
  • 作者: 方回,朝代: 宋代
    徒步无车马,颓然一秃翁。早班朝士底,还杂市人中。所向都非旧,焉能独不穷。否臧元自在,芳秽未俱空。
  • 作者: 华汝翊,朝代: 元代

    草堂幽僻迥无尘,竹几箪瓢意自亲。

    下榻未尝留俗客,杖藜也复访闲人。

    青山绿水情偏好,白发乌纱老更真。

    须信先生清乐在,床头有酒不全贫。

  • 作者: 曹勋,朝代: 宋代
    置酒临芳观,张筵继落晖。选妓调丝竹,迎宾奉酒卮。月影移歌扇,花光照舞衣。霞觞飞白羽,高论吐虹霓。人生不满百,行乐当及时。当歌期酩酊,谁能较是非。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灵台注日巧安排,昨岁今春值望皆。

    骈喜团圞端正体,三千遍仰上元佳。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