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王璠伯玉携诗见过二首原文 诗词名句

王璠伯玉携诗见过二首

作者: 赵蕃朝代: 宋代

王璠伯玉携诗见过二首原文

大热有如此,凉风安在哉。
书凭长日度,客欠好怀开。
豹立妨看竹,蟾飞为扫槐。
欣然王氏子,枉步袖诗来。

诗词问答

问:王璠伯玉携诗见过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王璠伯玉携诗见过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凉风

清凉的风

凉风掠面

日度

(1).一天一天地过去。《楚辞·九叹·惜贤》:“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王逸 注:“度,去也。”《文选·陆机<叹逝赋>》:“川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 吕延济 注:“终日流去而后水相续。”

(2).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度数。《宋书·律历志中》:“推日度术曰:以纪法乘朔积日,满周天去之,餘以纪法除之,所得为度,不尽为分。”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今则分为二説者,盖日度随黄道岁差。”

好怀

好兴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歟,田父有好怀。” 宋 陈师道 《绝句》之四:“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明 高攀龙 《夏日闲居》诗:“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看竹

晋 王徽之 爱竹,曾过 吴中 ,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遂欲出门。主人令左右闭门不听出,乃留坐,尽欢而去。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后因以“看竹”为名士不拘礼法的典故。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宋 黄庭坚 《寄南阳谢外舅》诗:“看竹辟强宅,閲士 黄公 壚。”

欣然

非常愉快地

欣然受邀

欣然规往。——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宋将军欣然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王氏子

《南史·王僧虔传》:“ 僧虔 金紫光禄大夫 僧绰 弟也。父 曇首 ,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 僧达 跳下地作彪子时, 僧虔 累十二博棊,既不堕落,亦不重作。 僧绰 採蜡烛珠为凤皇、 僧达 夺取打坏,亦復不惜。伯父 弘 叹曰:‘ 僧达 俊爽,当不减人,然亡我家者,终此子也。 僧虔 必至公, 僧绰 当以名义见美。’”后以“王氏子”指贵家子弟。 明 高启 《戏婴图》诗:“庭前 王 氏子,陌上 卫 家郎。弱草身眠软,芳英手弄香。”

枉步

犹劳步。称人走访的敬词。 宋 欧阳修 《与焦殿丞》:“来日见过家飱,幸早枉步,乘午前稍凉,庶几可坐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欧阳修,朝代: 宋代
    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 作者: 赵崇璠,朝代: 宋代
    豸冠铁面气昂藏,古柏亭亭降异香。天挺孤姿培相业,风裁老干肃台纲。岁寒常卷珠帘雪,炎暑犹飞白简霜。夜半群乌惊宿飞,恍疑骢马召归忙。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仲夏园中百草灵,风吹露坼各青青。劝君办取金鸦觜,不问昌阳与豨苓。
  • 作者: 朱继芳,朝代: 宋代
    一蛬何唧唧,吟落儿童心。只在竹篱外,篝灯无处寻。
  • 作者: 郭印,朝代: 宋代
    高人来折节,不免稻粱谋。排闷唯诗卷,消愁只茗瓯。此时同幕府,何日共仙舟。气味难相得,逢君写我忧。
  • 作者: 陈宓,朝代: 宋代
    交游二十载,恐负壁间名。图籍有真味,林泉无俗情。我方穿短履,君始彯长缨。出处今殊致,同司山月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月在天中水在湖,不离不即那同殊。

    谢他恒印千而一,到此堪知有若无。

    且喜小年风自爽,漫言清夜景常孤。

    亦思驻久应偷暇,试證分明或可乎。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御园荷欲阑,山庄荷正放。

    沿堤已宜观,而况漾轻舫。

    左右皆君子,居州奚数量。

    松柏拟后凋,云霞岂时尚。

    幽香拂山籁,冷 * 野涨。

    耐时异求人,曰惟得之让。

  • 作者: 韩愈,朝代: 唐代
    标签: 古文观止,动物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一抹红霞落远天,春林又复蔚轻烟。

    幽人杖策寻归径,意在浮图阿那边。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