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渔家傲原文 诗词名句

渔家傲

作者:无际道人 朝代:宋代

渔家傲原文

七坐道场三奉诏。
空花水月何时了。
小玉声中曾悟道。
真堪笑。
从来漫得儿孙好。
辩涌海潮声浩浩。
明如皓月当空照。
飞锡西归云杳渺。
巴猿啸。
大家唱起还乡调。

诗词问答

问:渔家傲的作者是谁?答:无际道人
问:渔家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渔家傲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无际道人的名句有哪些?答:无际道人名句大全

无际道人渔家傲书法欣赏

无际道人渔家傲书法作品欣赏
渔家傲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道场

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奉诏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崇文 奉詔,进退规矩。”《玉娇梨》第十一回:“原来 吴翰林 奉詔还京,择了吉日起行。”

(2).犹称旨。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钱少监 子,风骨不羣,文采富赡,恐可奉詔。’”

空花

见“ 空华 ”。

水月

(1).水和月。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山城苍苍夜寂寂,水月逶迤绕城白。” 宋 杨万里 《夜离零陵留二绝简诸友》:“思归日日只空言,一棹今真水月间。”

(2).指明净如水的月亮。 唐 郑谷 《南康郡牧陆肱郎中辟许棠先辈为郡从事有寄赠》诗:“夜清僧伴宿,水月在松梢。”《花月痕》第十回:“小饮偶然邀水月,謫居犹得住 蓬莱 。”

(3).水中月影。常形容明净。 唐太宗 《大唐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润!”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诗:“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玉声

(1).佩玉相击的声音。用以节步。《礼记·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 孔颖达 疏:“既服,著朝服已竟也,服竟而私习仪容,又观容听己珮鸣,使玉声与行步相中适。”《宋书·乐志二》:“多士盈九位,俯仰观玉声。”《文献通考·乐十》:“故燕乐有大箜篌、小箜篌。音逐手起,曲随弦成,盖若鹤鸣之嘹唳,玉声之清越。”

(2).引申为美妙的声音。 唐 杜牧 《闺情代作》诗:“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簫管玉声微。”

(3).对他人言语的敬称。《战国策·楚策二》:“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强 齐 ;而不与,负不义於天下。”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今大夫不辱而身见之,又出玉声以教孤,孤赖先人之赐,敢不奉教乎?”

(4).敬称他人的诗文。 唐 令孤楚 《奉和仆射相公酬忠武李相公见寄之作》:“初瞻綺色连霞色,又听金声继玉声。”

悟道

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

悟道成佛

堪笑

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海潮

海水有规律涨落的自然现象

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皓月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当空

在空中

飞锡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 隐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 应真 飞锡以躡虚。” 李周翰 注:“ 应真 ,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

(2).佛教语。指僧人游方。 唐 冷朝阳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 清 钱谦益 《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3).佛教语。指游方僧。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西归

(1).向西归还;归向西方。《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南朝 梁 何逊 《临行与故游夜别》诗:“復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唐 孟郊 《感怀》诗之五:“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

(2).用作人死亡的婉词。如:跨鹤西归;鸾驭西归。

杳渺

悠远,渺茫貌

岂可因事杳渺,人有妍媸,一并使之泯灭?——《镜花缘》

大家

(1) 巨室,世家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艺苑品题有大家之目,自论诗者推李杜始。——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

(3) 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4) 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5) 知识渊博者,博学的人

还乡

返回乡里。《南史·刘之遴传》:“ 武帝 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老弟,你这年纪正好给朝廷出力,为什么倒要告退还乡。” 闻一多 《红烛·太阳吟》诗:“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反转方向。乡,通“ 向 ”、“ 嚮 ”。《庄子·渔父》:“顾见 孔子 ,还乡而立。”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小帧成戊子,逾周甲始题。

    西清旧命吟,多作古与稽。

    晨星今馀谁,疏草木者嵇。

  • 作者:曹邺,朝代:唐代
    美人如新花,许嫁还独守。岂无青铜镜,终日自疑丑。
  • 作者:常衮,朝代:唐代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遂结云外侣,共游天上春。鹤鸣金阁丽,僧语竹房邻。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回首空门外,皤然一幻身。
  •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宫暗坐迷归。朝云暮雨长相接,犹自君王恨见稀。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已闻佩响知腰细,更辨弦声觉指纤。暮雨自归山悄悄,秋河不动夜厌厌。王昌且在墙东住,未必金堂得免嫌。
  • 作者:李昱,朝代:元代

    断桥流水月黄昏,几度相思对酒樽。

    只作总宜船上看,槎枒玉树挂金盆。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西峪兹初到,书堂据迥厜。

    果然秀无比,率致起遐思。

    空翠四邻落,秋云一缕驰。

    留当作雨好,荞菜待沾滋。

  • 作者:黄文雷,朝代:宋代
    典午固薄德,南风扇群污。痴儿各翻覆,血刃起相屠。老羝作人语,海上生羊鱼。山东二百州,白日栖群胡。更擅年代足,文皇受乾符。泰少否则长,岂亦天意欤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十载京华白发生,归来海上结鸥盟。

    长江春水桃花发,又逐孤帆下石城。

  • 作者:王珪,朝代:唐代
    玉兔何年上月宫,夜间捣药特无踪。神丹不老姮娥鬓,乞取刀圭驻玉容。
  • 作者:王维,朝代:唐代

    聊上君兮高楼,飞甍鳞次兮在下。俯十二兮通衢,
    绿槐参差兮车马。却瞻兮龙首,前眺兮宜春。
    王畿郁兮千里,山河壮兮咸秦。舍人下兮青宫,
    据胡床兮书空。执戟疲于下位,老夫好隐兮墙东。
    亦幸有张伯英草圣兮龙腾虬跃,摆长云兮捩回风。
    琥珀酒兮雕胡饭,君不御兮日将晚。秋风兮吹衣,
    夕鸟兮争返。孤砧发兮东城,林薄暮兮蝉声远。
    时不可兮再得,君何为兮偃蹇。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