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早朝原文 诗词名句

早朝

作者: 白居易朝代: 唐代

早朝原文

鼓动出新昌,鸡鸣赴建章。
翩翩稳鞍马,楚楚健衣裳。
宫漏传残夜,城阴送早凉。
月堤槐露气,风烛桦烟香。
双阙龙相对,千宫雁一行。
汉庭方尚少,惭叹鬓如霜。

诗词问答

问:早朝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早朝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早朝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早朝书法欣赏

白居易早朝书法作品欣赏
早朝书法作品

全唐诗

参考注释

鼓动

(1) 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

鼓动人们去斗争

(2) 唆使

这些坏事是谁鼓动你干的?

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新唐书·崔群传》

出新

文学艺术上指旧有的事物得到新发展

写反面人物,如何才能出新,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鸡鸣

(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事又见《晋书·祖逖传》。后以“鸡鸣”为身逢乱世当及时奋起之典。 唐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诗:“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建章

见“ 建章宫 ”。

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鞍马

(1) 泛指马和马具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2) 指人骑的马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骑马的人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4) 一种体育器材,形状略像马,背部有两个半圆环,可以调整高度,用来做体操

楚楚

(1) 草木丛生的样子

(2) 整洁鲜明的样子

衣冠楚楚

(3) 娇柔纤弱的样子

楚楚可怜

门前垂柳,楚楚可人

(4) 凄苦的样子

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宫漏

古代宫中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唐 白居易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诗:“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宋 欧阳修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诗:“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元顺帝 自制宫漏,藏壶匱中,运水上下。”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象扯不断的丝那样长。”

残夜

夜将尽时。 唐 王湾 《次北固山下》诗:“海日生残夜, 江 春入旧年。” 唐 杜甫 《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宋 范成大 《虎牙滩》诗:“步头可檥船,安稳睡残夜。”

月堤

亦作“ 月隄 ”。1.呈半月形的堤防。在险要或单薄的堤段,于堤内或堤外加筑形如半月之堤,以备万一。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杜伟长 为转运使,人有献説,自 浙江 税场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元史·河渠志二》:“﹝ 文宗 至顺 元年﹞六月五日, 魏家道口 黄河 旧隄将决,不可修筑,以此差募民夫,创修护水月隄。”《清会典·工部三·都水清吏司》“凡工有隄”原注:“隄之式有大隄、有月隄、有越隄、有遥隄、有缕隄、有格隄、有撑提,以土或石为之。”

(2).指月光下的堤防。 唐 白居易 《早朝》诗:“月堤槐露气,风燮燁烟香。” 宋 秦观 《如梦令》词:“孤馆悄无人,梦断月隄归路。”隄,一本作“ 堤 ”。

露气

水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唐 孔颖达 疏:“谓之寒露,言露气寒将欲凝结。” 唐 李百药 《秋晚登古城》诗:“霞景焕餘照,露气澄晚清。”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词:“凉生露气湘絃润,暗滴花梢。”

风烛

(1).风中之烛。《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2).风中之烛易灭,后遂以“风烛”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遗教子孙耳。” 前蜀 韦庄 《哭同舍崔员外》诗:“池塘春草在,风烛故人亡。” 梁斌 《播火记》三:“可是老年到来的时候,黑发里要长出银丝,跟前没有一儿半女,怎么度过风烛的晚年呀?”

桦烟

桦烛之烟。 唐 白居易 《早朝》诗:“月堤槐露气,风烛樺烟香。” 前蜀 薛昭蕴 《喜迁莺》词:“樺烟深处白衫新。认得化龙身。” 南唐 张泌 《浣溪沙》词:“鈿轂香车过柳堤。樺烟分处马频嘶。”

双阙

(1).古代宫殿、祠庙、陵墓前两边高台上的楼观。《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两宫遥相望,双闕百餘尺。” 唐 吴融 《送僧归破山寺》诗:“别来双闕老,归去片云閒。” 明 王宠 《入消夏湾》诗:“千山翫迴转,双闕开嶙峋。”

(2).借指宫门。 唐 广宣 《驾幸天长寺应制》诗:“宸游双闕外,僧引百花间。”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过於双闕,未尝一对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闕间。” 唐 杜甫 《承间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十:“意气即归双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鳌 注:“双闕,谓都中。” 明 戴缙 《楚江旅怀》诗:“客梦悬双闕,乡心逐五羊。”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一行

(1) 一面;一边。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2) 一经

一行作吏

(3) 一群,多指同行的人

贫僧一行四人

汉庭

指 汉 朝。 汉 张衡 《思玄赋》:“王肆侈於 汉 庭兮,卒衔恤而絶绪。”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汉 庭和异域,《晋史》坼中臺。” 明 何景明 《送雷长史》诗:“ 汉 庭亦羡 相如 美, 楚 客重看 贾傅 尊。”

惭叹

亦作“慙叹”。惭愧感叹。《后汉书·赵咨传》:“盗尝夜往劫之, 咨 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盗皆慙叹。”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美人望昏至,慙叹前相持。” 唐 白居易 《早朝》诗:“ 汉 庭方尚少,慙叹鬢如霜。”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王璋,朝代: 元代

    月树漫同名,春风偏自知。

    姮娥空老去,未识此花枝。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饮露声才洁,因炎噪略腾。

    随时物皆尔,自立汝何曾。

  • 作者: 孙逖,朝代: 唐代
    都邑西楼芳树间,逶迤霁色绕江山。山月夜从公署出,江云晚对讼庭还。谁知春色朝朝好,二月飞花满江草。一见湖边杨柳风,遥忆青青洛阳道。
  • 作者: 曾巩,朝代: 宋代
    故人容下榻,清宴得传杯。地秀偏宜竹,天寒未见梅。云林千嶂出,烟艇一帆开。且醉休言别,归期信召催。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吴楚千万山,山泉莫知数。其以甘味传,几何若饴露。大禹书不载,陆生品尝著。昔唯庐谷亚,久与茶经附。相袭好事人,砂缾和月注。持参万钱鼎,岂足调羹助,彼哉一勺微,唐突为霖澍。疏浓既不同,物用诚有处。空林癯面僧,安比侯王趣。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皦然宣尺二,师出贵先声。

    司马传巴郡,孔璋擅魏营。

    千言明电曜,万里顺风行。

    立辨驻驰马,房乔早著名。

  • 作者: 徐铉,朝代: 唐代
    标签: 写人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蘸甲递觞织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 作者: 李洞,朝代: 唐代
    海涛痕满旧征衣,长忆初程宿翠微。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扫地学忘机。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王孙山水师摩诘,青绿斯兼法伯驹。

    亦自超超饶气韵,宁惟录录肖规模。

    楼头松树经千岁,洞口桃花发万株。

    居此定当佺羡辈,庚申那藉守丹炉。

  •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触眼嗟黄落,凭高接翠微。幽禽私自语,寒蝶晚相依。醉熟风吹帽,愁生带减围。功名竟何许,尊酒莫相违。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