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程朱之学四首原文 诗词名句

程朱之学四首

作者: 陈普朝代: 宋代

程朱之学四首原文

杨氏枯不生,墨者散无纪。
申韩明不仁,黄老信非礼。
岂难定邪正,未足容臧否。
世有颜孟徒,一鼓俘其垒。
独惟一妖鸟,来自昆仑趾。
其高出天地,其毒逾蛇豕。
名公不能辨,韩愈亦窍喜。
高士溺其深,愚夫乐其鄙。
精散不知收,魂飘不能止。
五典潜扫除,三纲悉沦委。
遂令四海人,没溺怀襄水。
绝非是似圣,大病在近理。
仁哉天地心,特出程朱子。

诗词问答

问:程朱之学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问:程朱之学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普名句大全

陈普程朱之学四首书法欣赏

陈普程朱之学四首书法作品欣赏
程朱之学四首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墨者

(1). 墨 家的门徒和学者。《孟子·滕文公上》:“ 墨 者 夷之 ,因 徐辟 而求见 孟子 。”《吕氏春秋·去宥》:“东方之 墨 者 谢子 ,将西见 秦惠王 。”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 墨 者之道,度身而衣,量腹而食,生不歌,死无服,以薄为其道,却是无所不爱。”

(2).受墨刑的人。《周礼·秋官·掌戮》:“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

申韩

(1). 战国 时法家 申不害 和 韩非 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 申 韩 之学。《史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 申 韩 之术而脩 商君 之法。”《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好 申 韩 法,善恶立断。”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竝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

(2).借指酷法。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七:“自 秦 垂暴法,於 会稽 刻石, 宋 儒煬之,妄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瞽説,直於家施 申 韩 ,闺闥为岸狱。”

不仁

(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黄老

黄帝 和 老子 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子 之学本於 黄 老 而主刑名。” 唐 韩愈 《原道》:“ 黄 老 于 汉 ,佛于 晋 、 魏 、 梁 、 隋 之间。” 宋 陆游 《古风》诗之一:“少年慕 黄 老 ,雅志在山林。”

非礼

(1).不合礼仪制度。《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越石父 免于羈束,未旋踵而责以非礼,善窥其合而已矣。” 清 谭嗣同 《仁学》七:“ 湘 人士……方自以为巍巍然尊,任我以非礼施设,而莫余敢止。”

(2).指违礼之事。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素娥 ﹞正色峻拒曰:‘与官人无缘,安得为非礼!’”

邪正

(1). * 与正直。《汉书·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殽,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宋 苏轼 《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为《穀梁》者曰: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 清 卢文弨 《注<颜氏家训>序》:“又引之使略涉载籍之津涯,明古今之治乱,识流品之邪正。”

(2).星体偏离正常运行轨道为邪,不偏为正。《汉书·天文志》:“其伏见蚤晚,邪正存亡……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伏见蚤晚,谓五星也。日月五星下道为邪。存谓列宿不亏也。亡谓恒星不见。”

足容

脚走动时的姿态。《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

矫饰恭谨的姿容。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李轨 注:“足言,夸毗之辞;足容,戚施之面。言皆藻饰之伪,非篤实之真。” 明 耿定向 《权子·志学》:“其一人足恭缓步如之,偶骤雨至,疾趋里许,忽自悔曰:‘吾失足容矣,过不惮改可也。’乃冒雨还始趋处,紆徐更步过焉。”

臧否

(1) 褒贬,评论

陟罚臧否。——诸葛亮《出师表》

臧否政界

臧否人物

(2) 善恶

未知臧否。——《诗·大雅·抑》

一鼓

(1).古以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四石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晋 赵鞅 、 荀寅 帅师城 汝 滨,遂赋 晋国 一鼓铁,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焉。”《孔子家语·正论解》:“ 赵简子 赋 晋国 一鼓鐘,以铸刑鼎,著 范宣子 所为刑书。” 王肃 注:“三十斤谓之鐘,鐘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2).击鼓一次。引申谓一举,一战。《晋书·温峤传》:“ 峻 ( 苏峻 )勇而无谋,藉骄胜之势,自谓无前,今挑之战,可一鼓而擒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操 若攻将军, 宫 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於后;不过旬日, 操 军食尽,可一鼓而破。”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二章:“一鼓打下 太原 ,不令敌人跑掉一个!”参见“ 一鼓作气 ”。

独惟

亦作“ 独唯 ”。唯独,只有。《史记·燕召公世家》:“ 齐 城之不下者,独唯 聊 、 莒 、 即墨 。”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臣伏自忖度,有方刚之力,不得备戎行,致死命。况今已无事,思报国恩,独惟文章。”

来自

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主要收入来自开采煤矿

昆仑

亦作“崐仑2”。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和《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其高

犹有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覷来手下诸军校,英雄怎画,倜儻难描……掂详了,纵六千来不到,半万来其高。”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五夜其高,六日向上。”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离城中则半载其高,可怎么白日神嚎,到黄昏鬼闹?”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蛇豕

长蛇封豕。比喻贪残害人者。语出《左传·定公四年》“ 吴 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晋 杜预 注:“言 吴 贪害如蛇豕。”《晋书·乐志上》:“蛇豕放命,皇斯平之。” 唐 李咸用 《题陈正字林亭》诗:“家林蛇豕方羣起,宫沼龟龙未有期。” 清 鲁一同 《重有感》诗:“全开门户容蛇豕,漫握韜鈐布鸛鹅。”

名公

(1).有名望的贵族或达官。《宋书·谢景仁传》:“ 高祖 目之,曰:‘此名公孙也。’”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活国名公在,拜坛羣寇疑。”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婚议婚》:“紫阁名公,黄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2).泛指有能耐或有名的人。《儒林外史》第五二回:“你敢在 凤四哥 的肾囊上踢一下,我就服你是真名公。” 鲁迅 《准风月谈·偶成》:“ 上海 又有名公要来整顿茶馆了。”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韩愈

(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

高士

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超脱世俗的人,多指隐士

吾闻鲁连先生, 齐国之高士也。——《战国策·赵策》

愚夫

愚昧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是以愚夫之所欲,乃达者之所悲也。”《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恐愒愚夫,诈欺庸品。”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夫以万鎰之璧徇一破瓦,愚夫不取也。”

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五典

(1).古代的五种 * 道德。《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2).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少吴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3).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4).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 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扫除

(1) 用扫帚、刷子等清除脏东西

大扫除

(2) 清除;消除

扫除文盲

(3) 全部

都来投降;若不从者,便行扫除处死。——《水浒传》

三纲

(1).我国封建社会中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合称三纲。 汉 班固 《 * 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君臣、父子、夫妇也。”《礼记·乐记》“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唐 孔颖达 疏:“《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杨 墨 交乱,而圣贤之道不明,则三纲沦而九法斁,礼乐崩而夷狄横,几何其不为禽兽也!” 宋 文天祥 《正气歌》:“三纲实繫命,道义为之根。”

(2).佛寺有上座、维那、典座,皆为主要职务,称三纲。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三纲等皆论穷弥天,惠湛清月。” 王琦 注引《翻译名义》:“寺立三纲:上座、维那、典座也。”

海人

(1).指海上渔民。 三国 魏 嵇康 《答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若守药则弃宅,见交则非赊,是海人所以终身无山,山客白首无大鱼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连珠》之二:“是以高罗举而云鸟降,海人萃而水禽翔。” 唐 鲍溶 《采珠行》:“海人惊窥水底火,百宝错落随龙行。” 宋 苏洵 《答二任》诗:“习见反不怪,海人等龙虾。”

(2).指海外异族。《南史·夷貊传下·倭国》:“国西南万里,有海人身黑眼白,裸而丑。”

(3).谓水神。《全唐诗》卷八 * 载《霅溪夜宴诗》:“海人瑞锦前,岂敢言文章。”

(4).海中怪物。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观物》:“ 南海 时有海人出,形如僧,人颇小。登舟而坐,至则戒舟人寂然不动,少顷復沉水,否则大风翻舟。”

没溺

(1).沉没。 汉 刘向 《说苑·杂言》:“不临於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冀 、 兖 、 徐 、 豫 四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振救之。”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蔡 ( 蔡京 )在翰苑,尝因锡宴 西池 ,失脚落水,几至没溺。” 清 戴名世 《疑解》:“吾方没溺於波涛之内,泛泛乎而不知所之。”

(2).沉迷。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不有 辛 癸 之没溺,曷用贵钦明之高济哉?”《新唐书·礼乐志三》:“学者由此牵惑没溺。”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庶几委命而顺化者,其与没溺牵缠於厚利不能自反者,固有间歟!”

怀襄

见“ 怀山襄陵 ”。

非是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侵官固非是,妄作谴可惩。”

大病

(1).死的婉辞。《庄子·徐无鬼》:“ 仲父 之病病矣,可不讳云,至於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陆德明 释文:“大病,谓死也。”《礼记·檀弓上》:“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 陈澔 集说:“大病,死也,讳之之辞。”

(2).重病。《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常抱刻骨之恨。”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哎!’ 老韩 应了一声,声音就象是大病当中的呻吟。”

近理

近乎情理;合理。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所管盐务,所由人数有几,量留之外,收其粮课,一岁尚得十万贯,此又不近理也。”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其言最近理。”《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因这话説得近理, 卢南村 将信将疑。”

地心

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3360公里,其物理性质与周围的地幔和地壳有明显不同

特出

格外突出;特别出众

特出的成绩

特出的作用

足下之材,可谓特出。——宋· 曾巩《回傅权书》

程朱

宋 代理学家 程颢 、 程颐 兄弟和 朱熹 的合称。因他们三人提倡性理之学,成一学派,故后人以“ 程 朱 ”代指这一学派。 清 赵翼 《后园居诗》:“言政必 龚 黄 ,言学必 程 朱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公可谓篤信 程 朱 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秀水 主事 吴源起 ,以 陆清 献名上其荐牘,中有‘理学深醇,久入 程 朱 之室;文章閎博,復登 韩 柳 之堂’四语。”参见“ 程朱学派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杜荀鹤,朝代: 唐代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茸读书堂。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 作者: 许有壬,朝代: 元代
    叹流光如水,又分破,一年秋。柰妒雨痴云,良宵佳节,不遂登楼。山川满前图画,幸故乡无复有新愁。风物催成老境,乾坤付与双眸。几年京国苦淹留。今得赋归休。况天柱峰头,清辉好在,氛翳俱收。身闲更逢全景,是腰钱骑鹤上扬州。明日霜天红树,绝胜芦叶汀洲。
  • 作者: 王之望,朝代: 宋代
    绝顶凭栏思有余,沧江下眺眇三隅。月光此夜十分满,风色今朝一点无。乡国不须悲楚蜀,庭阶且喜集封胡。史君邂逅分鲜鲫,斫脍还成逸少图。
  • 作者: 宋伯仁,朝代: 宋代
    绿阴阴裹惜韶华,自缚筠梢扫落花。可笑游人心未懒,杜鹃啼处拨琵琶。
  • 作者: 曾会,朝代: 宋代
    赤城山去刺桐城,还往都无一月程。日日焚香遥稽首,五更河露湿人衣。
  • 作者: 贾岛,朝代: 唐代
    居枕江沱北,情悬渭曲西。数宵曾梦见,几处得书披。驿路穿荒坂,公田带淤泥。静棋功奥妙,闲作韵清凄。锄草留丛药,寻山上石梯。客回河水涨,风起夕阳低。空地苔连井,孤村火隔溪。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陇色澄秋月,边声入战鼙。会须过县去,况是屡招携。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石有丰棱花有姿,睡鹅宜画又宜诗。

    南华经倩石田注,才不才间酌取之。

  • 作者: 孙元晏,朝代: 唐代
    位高名重不堪疑,恳让仪同帝亦知。不学常流争进取,却忧门有二台司。
  • 作者: 赵士掞,朝代: 宋代
    夕阳低尽已西红,百尺楼高万里风。白发年年何处得,只应多在倚栏中。
  • 作者: 释文珦,朝代: 宋代
    不知何代公侯墓,酹坛欹倾牧儿聚。凄凉翁仲满身苔,独对寒松泣秋雨。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