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送修书记游天台原文 诗词名句

送修书记游天台

作者:李鼐 朝代:宋代

送修书记游天台原文

尘事日改人,筋力随以劳。
三年梁溪上,俯仰如桔槔。
穷巷躬水菽,杜门匪禅逃。
修公岩壑人,臭味合我曹。
閒从茗碗集,有往不待招。
清芬落净几,宴坐挥霜毫。
脱略畦畛外,寂寞期久要。
春风草离离,飞花照方袍。
朝来遽别我,明月挂一瓢。
笑指天台云,意气东南高。
去去不可挽,独鹤鸣九皋。
会看精进力,觉性一宿超。
全提法王法,众说障奔涛。
大千廓沙界,体现无丝毫。
异时药山偈,问道惭非翱。

诗词问答

问:送修书记游天台的作者是谁?答:李鼐
问:送修书记游天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鼐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鼐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尘事

旧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

尘事纷繁

筋力

(1).犹体力。《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后汉书·独行传·刘茂》:“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 鲁迅 《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如:这种纸有筋力。

筋骨之力。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夫物之相胜,或以觔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母亲也年纪高,觔力乏。”

俯仰

(1) 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桔槔

亦作“ 桔皋 ”。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淮南子·氾论训》:“斧柯而樵,桔皋而汲。” 唐 陆龟蒙 《江边》诗:“江边日晚潮烟上,树里鸦鸦桔槔嚮。”《红楼梦》第十七回:“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属。”

穷巷

(1).冷僻简陋的小巷。《墨子·号令》:“吏行其部,至里门,正与开门内吏,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清 方苞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穷巷篳门,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更不知其几矣。”

(2).犹穷乡。《商君书·更法》:“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水菽

《礼记·檀弓下》:“ 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菽,泛指豆类。后以“水菽”借指粗淡的饮食,常用作孝养父母之典。《后汉书·刘平赵孝等传序》:“夫患水菽之薄,干禄以求养者,是以耻禄亲也。” 宋 王安石 《夜梦与和甫别》诗:“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

杜门

闭门

光退门闾,杜门自守。——《汉书·孙光传》

而又剪发杜门。——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臭味

臭恶之气味。《周礼·天官·内饔》“辨腥臊羶香之不可食者” 汉 郑玄 注:“腥臊羶香可食者,是别其不可食者,则所谓者皆臭味也。” 清 赵翼 《裙带鱼臭如醃鲞莪洲白门乃酷嗜诗以调之》:“臭味輼輬不可亲,嗜痂偏作席间珍。”

(1).气味。 汉 仲长统 《昌言下》:“性类纯美,臭味芬香,孰有加此乎?” 宋 苏轼 《题杨次公蕙》诗:“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2).比喻志趣。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唐 元稹 《与吴端公崔院长五十韵》:“吾兄諳性灵, 崔子 同臭味。投此挂冠词,一生还自恣。” 清 方苞 《赠潘幼石序》:“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

(3).比喻同类。《左传·襄公八年》:“ 季武子 曰:‘谁敢哉!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杜预 注:“言同类。” 唐 李百药 《房彦谦碑》:“且復留连宴赏,提携臭味,登山临水,必动咏言。”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媾婚姻,顾门阀之虽微,恃臭味之不远。”

我曹

我们。《东观汉记·张堪传》:“ 堪 守 蜀郡 , 公孙 述 遣击之。 堪 有同心之士三千人,相谓曰:‘ 张君 养我曹,为今日也。’” 汉 蔡琰 《悲愤诗》:“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 长安 秋雨十日泥,我曹鞴马听晨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看议何观》:“上虽怒 观 ,犹令我曹看议,盖甚盛德也。”

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清芬

(1).清香。 宋 韩琦 《夜合诗》:“所爱夜合者,清芬踰众芳。”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畿辅杂记·盘山》:“又 武林 黄汝亨 《盘泉诗》:‘ 李愿 归 盘谷 ,泉甘自昔闻。偶来谐胜赏,独坐挹清芬。’” 清 陈维崧 《月华清·为蒋元肤催妆》词:“寄语酒徒 蒋济 ,总北酿清芬,休教酩酊。” 梅阡 《春夜》:“五月的夜风,飘着道边槐花的清芬。”

(2).喻高洁的德行。 晋 陆机 《文赋》:“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 唐 黄滔 《书怀寄友人》诗:“常思 扬子云 ,五藏曾离身,寂寞一生中,千载空清芬。”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诗:“至今存清芬,烜赫耀图史。” 元 周德清 《满庭芳·韩世忠》曲:“闲评论,中兴宰臣,万古揖清芬。”

宴坐

静坐,安坐

龙湫宴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霜毫

(1).白色兽毛。《宋书·礼志三》:“霜毫玄文,素翮頳羽。” 明 田艺蘅 《白鹿赋》:“雪毳含辉,霜毫出浴,洁若凝冰,素如琢玉。”

(2).借指白兔。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 明 徐渭 《书画兔中有一白雏》诗:“中有霜毫真逸足,腾身高入月明中。”

(3).指毛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大人呵尚兀自高擎着玉液来酬我,你待浓蘸着霜毫敢抹谁?”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四:“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4).白色须发。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雪刺满头》:“ 宋璟 《求致仕表》云:‘臣窃禄簪裳,备员廊庙,霜毫生頷,雪刺满头。’”

(5).白色的光芒。寒光。 唐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诗:“诗情分绣段,剑彩拂霜毫。”

脱略

(1) 放任;不拘束

(2) 轻慢,不以为意

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晋书·谢尚传》

脱略公卿,跌宕文史。——江淹《恨赋》

畦畛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久要

(1).旧约。《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久要,旧约也。平生,犹少时。” 邢昺 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守一言於久要,歷岁衰而不渝者,信人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着他回本乡去,认了伯父伯娘,着他一家儿团圆,也见的我久要不忘之意。” 章炳麟 《八月十五夜咏怀》诗:“丈夫贵久要,焉念睚眦仇。”

(2).旧交。《文选·曹植<箜篌引>》:“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刘良 注:“久要,久交也。” 唐 沉亚之 《秦梦记》:“公谓 亚之 曰:‘本以小女将託久要,不谓不得周奉君子而先物故。’” 宋 王安石 《老人行》:“古来人事已如此,今日何须论久要。” 明 汪錂 《春芜记·访友》:“忆昔风尘订久要,奈雌伏盐车老。”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离离

(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浓密貌。 三国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鬱鬱长堤土,离离浅渚毛。” 明 高启 《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诗:“远愁高树共离离,风逆潮声上浦迟。”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隋 虞世基 《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宋 苏轼 《寄蕲簟与蒲传正》诗:“ 兰溪 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

(4).旷远貌;空貌。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 * 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鲜貌。 五代 齐己 《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 吴 姬 越 女羞上机。” 明 唐寅 《七夕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飃颻即故期。” 孙世伟 《克庵寄示莅闽以来诗稿哀时感物忧谗畏讥赋此以志同声之感并呈朴庵》:“西维星象离离变,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为光彩、光荣。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邇伊遥。”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王琦 注:“即水清石见之意。” 明 李东阳 《赤壁图歌》:“姦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8).隐约貌。 唐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明 张居正 《人日对雪赠朱镇山》诗:“九逵密如绣,双闕影离离。”

(9).若断若续貌;相连貌。 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苏轼 《文与可飞白赞》:“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杨谦 《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

(10).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杨倞 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离离,谓不耐烦苦劳顿,嬾散疏脱之容也。”

(11).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鸞之譻譻。” 张铣 注:“离离,飞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明 方孝孺 《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记》:“随波离离,影界水陆,下拂鱼尾,上憇鸟足者,名曰葑田。”

(12).轻细貌。 唐 谢偃 《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詎障尘。”

(13).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 王逸 注:“离离,剥裂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清 孙枝蔚 《寄怀方尔止》诗:“离离怕见花枝动,蔼蔼长教酒盏亲。”

(14).独特貌;孤独貌。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离离一寒骑,嫋嫋驰白天。” 清 刘火炤 《泗州道上》诗:“极目离离土一丘, 汉 皇陵庙此山头。”

(15).象声词。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落槭槭之霜叶,叫离离之晚鸿。” 唐 温庭筠 《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飞花

(1).落花飘飞。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飘飞的落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茶客娶兴》:“你掩泪含羞辞别去,似飞花逐水悠悠,萧萧孤影向谁投。”

(3).比喻飘飞的雪花。 宋 苏辙 《上元前雪三绝句》之一:“不管上元灯火夜,飞花处处作春寒。”

(4).纺织时飞散的棉花纤维。

方袍

(1).僧人所穿的袈裟。因平摊为方形,故称。 唐 许浑 《泊蒜山津闻东林寺光仪上人物故》诗:“云斋曾宿借方袍,因説浮生大梦劳。”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 从诲 ﹞累年供奉,望方袍之赐,以耀法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道人灵一》:“一食自甘,方袍便足;灵台澄皎,无事相干。”

(2).借指僧人。 唐 司空曙 《题凌云寺》诗:“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赞皇 李公 之镇 浙 右,以 南朝 众寺,方袍且多,其中必有妙通《易》道者。因帖下诸寺,令择一人,送至府中。”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一瓢

《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后因以喻生活简单清苦。 宋 王禹偁 《滁上谪居》诗之三:“巧宦或五鼎,甘贫唯一瓢。” 宋 林逋 《寄呈张元礼》诗:“駟马交游从此少,一瓢生事不胜空。”参见“ 一簞一瓢 ”。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意气

(1) 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志趣

意气投合

(4) 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去去

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鹤鸣九皋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进力

努力,使劲。《魏书·辛雄传》:“此其所以望敌奔沮,不肯进力者矣。”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勤行进力,护供庄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稷》:“稷从禾从畟,畟音即,谐声也。又进力治稼也。《诗》云‘畟畟良耜’是矣。种稷者必畟畟进力也。”

觉性

佛教语。谓能断离一切迷惘而开悟真理的本性。 南朝 梁 沉积 《梁武帝<立神明成佛义记>序》:“莫能精求,互起偏执,乃使天然觉性自没。” 宋 秦观 《录龙井辩才事》:“讼既往过愆,反本来清浄觉性。” 宋 储泳 《祛疑说》:“人惟一觉性耳。觉之一字,可以断疑情,祛邪妄。”

一宿

(1).谓住宿一夜。《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虽则在此一宿,我不殯葬他,谁人殯葬?”参见“ 一宿之行 ”。

(2).一夜。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闻 歷阳 之都一宿沉而为湖。”《敦煌曲子词·乐世词》:“霜多雨湿飞难进,慙借荒田一宿眠。”《红楼梦》第二四回:“那天已是掌灯时候, 贾芸 吃饭,收拾安歇,一宿无话。”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交通》:“谁的身子也不是铁打的,一宿的工夫要走一百一二十里,怎么能抗得了?”

法王

(1).佛教对 释迦牟尼 的尊称。亦借指高僧。《法华经·譬喻品》:“我为法王,於法自在。” 宋 苏轼 《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却须重説圆通偈,千眼薰笼是法王。” 清 金农 《得宋高僧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诗:“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寒与饥。”

(2). 元 明 等朝授予红教喇嘛首领的封号。 元世祖 至元 七年封萨迦派首领 八思巴 为大宝法王。 明 朝分封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的上层喇嘛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 明 朝继承 元 朝的制度,设立了军事统治机构,并封其长老为国师、法王,令其抚治人民,定期朝贡。”

(3).指天主教教皇。 鲁迅 《坟·人之历史》:“ 罗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学者之口。”

众说

多种多样的说法

众说纷纭

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称。 晋 道恒 《释驳论》:“故神暉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气吞大千, 天安门 外, 泰岱 壮严。”

沙界

佛教语。谓多如 恒河 沙数的世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 李善 注:“《金刚般若经》曰:诸 恒河 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寧为多不?”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元 汤式 《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张无尽 气冲冲待打折了鶯花寨, 韩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烟月牌,赢得虚名满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赞》之一:“神在丹青,遍诸沙界,无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祷不许。”

体现

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这幅油画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这个人身上体现了时代精神

所有这些尖锐有力的话都变成了体现平民理想的口号

在这本书中体现了新思想

丝毫

比喻数量极小或很小;一点点

愈为相公官属五年,辱知辱爱,伏念曾无丝毫事为报答效。—— 唐· 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知启》

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也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论鲁迅》

异时

(1).不同时候。《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路 者 颜回 父,父子尝各异时事 孔子 。” 晋 孙绰 《支遁方向子期》:“ 支遁 、 向秀 雅尚 庄 老 ;二子异时,风好玄同矣。” 唐 石贯 《和主司王起》:“絳帐青衿同日贵,春兰秋菊异时荣。”

(2).往时;从前。《史记·平準书》:“异时算軺车、贾人緡钱皆有差。” 司马贞 索隐:“异时,犹昔时也。”《新唐书·于頔传》:“部有湖陂,异时溉田三千顷,久廞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异时人主留意若此。” 章炳麟 《訄书·订孔》:“异时 老 墨 诸公,不降志於删定六艺,而 孔氏 擅其威。”

(3).以后;他时。《史记·苏秦列传论》:“然世言 苏秦 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 苏秦 。” 宋 陆游 《跋<西崑酬唱集>》:“记之为异时一笑。”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异时集成付刻,或即以此书列其首,亦无不可者。”

山偈

僧人唱诵的偈语。 明 高启 《送邻僧淡云归笠泽》诗:“坐间山偈曾同説,别后邻鐘不共闻。”

问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佘翔,朝代:明代

    楼控黄华树色阴,南薰一曲快登临。

    官閒拄笏西山爽,客到开尊北海深。

    雾泽空斋多变豹,风清古木听鸣禽。

    阁中山水谐心赏,倘许重携焦尾琴。

  • 作者:杨无咎,朝代:宋代
    月华灯影光相射。还是元宵也。绮罗如画,笙歌递响,无限风雅。闹蛾斜插,轻衫乍试,闲趁尖耍。百年三万六千夜,愿长如今夜。
  • 作者:杨万里,朝代:宋代
    雨早些时打麦残,雨迟许日即秧乾。阿谁会得天公意,只道今年乞雨难。
  • 作者:文徵明,朝代:明代
    积雨初收风乍颠,城南花事已茫然。黄鹂绕树空千啭,白发伤春又一年。竹几 * 供坐睡,茗杯香鼎有闲缘。客来莫说长安事,自理南华物外篇。
  • 作者:弘己,朝代:明代

    洒竹骤鸣秋易知,兼风况打败荷池。

    茅檐一夜溜声里,想起石梁听瀑时。

  • 作者:陆游,朝代:宋代
    天下不难一,孰能凝使坚?自古功已成,或散如飞烟。惟唐用房魏,规模三百年。至今河潼路,过者犹泫然。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西北油云送雨来,光飞列缺殷其雷。

    溪亭未展伯时卷,眼底翻成滟滪堆。

  • 作者:曾觌,朝代:宋代
    小宴清秋。霎时见了,雨散云收。柳絮轻柔,梅花闲澹,宫院风流。空教梦绕青楼。待说个、相思又休。无奈情何,不来眼底,常在心头。
  • 作者:何吾驺,朝代:明代

    赐锦身依日月光,呼嵩满祝五云觞。

    圣明衣被恩难报,愿及垂裳遍万方。

  • 作者:艾性夫,朝代:宋代
    旧时邻曲各东西,野蔓荒藤压树低。过尽路牌无客影,一冈秋雨鹧鸪啼。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