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原文 诗词名句

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

作者: 王吉昌朝代: 元代

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原文

心开五对忘,性逸六情绝。
气神形变化,首级空飞血。
功旌丹品莹,产阳魂,奋威烈。
始终不变实相露,贯通无内外,貌难分别。
出生灭。
纵横清净体,无像天中彻。
究竟真法眼,剔眉毛纤翳抉。
辉开万古清光洁。
圆明物物显,了然如缺。

诗词问答

问: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的作者是谁?答:王吉昌
问: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爱芦花 以上会真集卷之五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吉昌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吉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心开

谓心灵开悟。《汉书·酷吏传·王温舒》:“为人少文,居它惛惛不辩,至於中尉则心开。”《明史·孙承宗传》:“帝每听 承宗 讲,輒曰:‘心开。’”

六情

(1).人的六种感情:喜、怒、哀、乐、爱、恶。 汉 班固 《 * 通·情性》:“六情者何谓也?喜、怒、哀、乐、爱、恶谓六情。” 晋 陆机 《文赋》:“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2).指廉贞、宽大、公正、奸邪、阴贼、贪狼六种性情。古代数术家据阴阳五行,由喜、怒、哀、乐、好、恶推演而出。谓恶行廉贞,寅午主之;喜行宽大,巳酉主之;哀行公正,戌丑主之;乐行奸邪,辰未主之;怒行阴贼,亥卯主之;好行狼贪,申子主之。见《汉书·翼奉传》。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情六情》:“六情者,地支也:申子为贪狼,寅午为廉贞,亥卯为阴贼,巳酉为宽大,戌丑为公正,辰未为奸邪。”

(3).人的六种 * 。《韩诗外传》卷五:“人有六情:目欲视好色,耳欲听宫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旨,其身体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绣而轻暖。此六者,民之六情也。”

(4).犹六义。《初学记》卷二一引《春秋孔演图》:“《诗》含五际六情。” 宋均 注:“六情即六义,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5).犹六根。《百喻经·饮水筩水喻》:“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脱。” 唐 房融 《谪南海过始兴广胜寺果上人房》诗:“方烧三界头,遽洗六情尘。”参见“ 六根 ”。

神形

(1).精神与形体。《列子·杨朱》:“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餘名,岂足润枯骨?”《汉书·司马迁传》:“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晋 慧远 《明报应论》:“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

(2).神仙之形体。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弃世俗,飞神形,翔云霄,浮太清。”

(3).指神像。《北史·隋纪上·文帝》:“詔毁坏偷盗佛及天尊像、岳镇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论。”

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首级

古时指斩下的人头

阳魂

日的别称。亦指日的魂魄、精气。 宋 梅尧臣 《长歌行》:“日中不见影,阳魂与鬼并。”《西游记》第三六回:“月至三十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

威烈

(1) 有威力,有气势

剽悍威烈

(2) 威势强大

始终

自始至终

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渔夫的故事》

不变

(1)

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

尔不变,余亦不变

(2)

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

现在的税额不变

(3)

使 不再改变

使一切未解决的问题…十年不变,在此期间将共同努力寻求永久的和平解决的办法

实相

(1).佛教语。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法华经·方便品》:“惟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支遁》:“追踪 马鸣 ,躡影 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我欲相期谈实相, 东林 何必谢 刘 雷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话説人生荣华富贵,眼前的多是空花,不可认为实相。”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实相。” 吕澂 《中国佛教源流略讲》第五讲:“实相是佛教的 * 观。”

(2).真相。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此正 满洲 行政之实相也。”

贯通

(1) 全部彻底地了解

融汇贯通

(2) 连接,通连

洞中泉流跟冰壶、双龙上下相贯通。——《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内外

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分别

(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出生

胎儿生下来

纵横

(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无像

见“ 无象 ”。

天中

(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究竟

到底

他究竟想干什么?

在这方面,他究竟是行家

真法

指佛法。 唐 皇甫曾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五灯会元·西天祖师·提多迦尊者》:“巍巍七寳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

眉毛

眼眶上缘长的毛

纤翳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 * 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万古

万世

万古长青

光洁

光滑而洁净

这磁器光洁度不错

圆明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 白居易 《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沉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了然

(1).明白;清楚。 唐 白居易 《睡起晏坐》诗:“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周繇》:“考其时变,商其格製,其邪正了然在目,不能隐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九:“我听了,心里到底了然点。”

(2).全然。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宋 梅尧臣 《题刁经臣山居》诗:“散帙理旧学,了然无俗喧。”《红楼梦》第二九回:“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髮私心了。”

(1).眼明貌。 唐 张仲方 《赠毛仙翁》诗:“方口秀眉编贝齿,瞭然炅炅双瞳子。” 宋 苏轼 《书林逋诗后》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瞭然光可烛。”

(2).明白;清楚。《新唐书·韦嗣立传》:“臣愿陛下廓天地之施,雷雨之仁,取 垂拱 以来罪无重轻所不赦者,普皆原洗,死者还官,生者霑恩,则天下瞭然,知向所陷罪,非陛下意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吾子之高明,自当一语之下便瞭然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自 晋以来,文笔有别,判而益彰。 刘勰 所云:‘有韵曰文,无韵曰笔。’涂辙瞭然。”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清禁已无莲炬分,名山尚欠草鞋缘。贺公未是真知己,却唤诗仙作谪仙。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奕奕香岩山,隆崇冠云表。

    幽幽香岩阁,窈窕栖山㟽。

    借问因何传,浪仙人贾岛。

    人与阁何往,春山依旧好。

    我来山下望,睪然兴遐抱。

    当其苦推敲,逢人不之觉。

    僻瘦亦何妨,自得因深造。

    佳句出穷饿,妙论创坡老。

    信其言而然,吾诗何足道。

  • 作者: 沈鍊,朝代: 明代

    仙子悟长生,鍊元积真道。

    一气含太虚,宝鼎手能造。

    衣裳翳白云,鸡犬呜丹灶。

    玉帝校尺籍,紫书方命召。

    韩众携竹冠,卢敖奉金诰。

    济世有丹砂,冲举何足好。

  • 作者: 周弼,朝代: 宋代
    江南牡丹凡有几,德安打头歙为二。金陵旧物间有之,池阳吴郡皆居次。地近京畿种偏好,鄂城栽接不草草。舂土筛泥绕画栏,石甃方坛净如扫。当头第一带鞓红,腻紫娇黄别作丛。盘盂擎出最迎日,碧玉万片藏春风。宝叶丝丝带缕金,锦斑酒晕问攒心。翻腾栀茜乱朱粉,样各数名分浅深。低树犹高五六尺,花重刚枝反无力。迥出层阴转耐看,始悟年深有真色。晚添细雪来相簇,露醒香魂冷方浴。倚柱黄昏眼倍明,顿觉夜阑须秉烛。洛水芳林应更多,不禁飞雨洗铜驼。酥煎送酒有人在,草没故园无柰何。莫对余春起叹嗟,最难保守是繁华。君看南渡百年内,看到子孙能几家。
  • 作者: 杨莱儿,朝代: 唐代
    长者车尘每到门,长卿非慕卓王孙。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娇别翠钿黏去袂,醉歌金雀碎残尊。多情多病年应促,早办名香为返魂。
  • 作者: 真山民,朝代: 宋代
    禅房花木锁深幽,借与诗人信宿留。幡影分来半廊月,磬声敲破一林秋。僧偏好事能青眼,佛本无心亦白头。试问青松峰外鹤,閒边曾见几人游。
  • 作者: 李彭,朝代: 宋代

    络纬井干空复啼,萧然脱叶望秋衰。

    最怜庭下婆娑桧,郁郁已含梁栋姿。

  • 作者: 许浑,朝代: 唐代
    绕屋遍桑麻,村南第一家。林繁树势直,溪转水纹斜。竹院昼看笋,药栏春卖花。故园归未得,到此是天涯。北岭枕南塘,数家村落长。莺啼幼妇懒,蚕出小姑忙。烟草近沟湿,风花临路香。自怜非楚客,春望亦心伤。
  • 作者: 王哲,朝代: 元代
    堪叹水流一道。须凭浩大添鼎千遭。海心万丈袅竿牢。定后尖生芝草。会得功夫早早。自然快乐陶陶。西江月里采芝苗。携去十洲三岛。
  • 作者: 赵公豫,朝代: 宋代

    古墓尚巍然,蒙茸皆宿草。

    经春一发生,士女争祈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