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原文 诗词名句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作者: 苏颋朝代: 唐代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原文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诗词问答

问: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的作者是谁?答:苏颋
问: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苏颋的名句有哪些?答:苏颋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74_5

参考注释

朝望

(1).朝廷的人望;在朝廷的威望。《陈书·到仲举传》:“及 文帝 崩, 高宗 受遗詔为尚书令入辅, 仲举 与左丞 王暹 、中书舍人 刘师知 、 殷不佞 等,以朝望有归,乃遣 不佞 矫宣旨遣 高宗 还 东府 。”《南史·张融传》:“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四:“﹝ 陈规 ﹞復拜司諫,言事不少衰,朝望甚重,凡宫中举事,上曰:‘恐 陈规 有言。’”

(2).指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晋书·裴頠传》:“ 伦 又憯怀 * ,欲先除朝望,因废 贾后 之际遂诛之。”《晋书·谢鲲传》:“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 鯤 推理安常,时进正言。”

莲华

见“ 莲花 ”。

神心

(1).犹心神。谓魂与心。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意离未絶,神心怖覆。” 汉 扬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事繫诸道德仁义礼。”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 太公 避 紂 之乱,屠隐市朝,遯钓鱼水,何必 渭 滨,然后 磻溪 ,苟愜神心,曲渚则可。 磻溪 之名,斯无嫌矣。”

(2).犹圣心。谓天子的心。《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貽宴好会,不常厥数;神心所受,不言而喻。” 吕向 注:“言天子遗其宴会者,不常其数,但圣心所与者,不言而自晓。”

就日

比喻对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固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千仞

形容极高或极深。古以八尺为仞。《庄子·秋水》:“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上凌青云霓,下临千仞谷。” 清 方文 《陈卧子子龙》诗:“惠心烛千仞,雄风扇八区。”

仙掌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受命

(1) 接受命令或任务

临危受命

巴黎天文台台长 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风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受天之命

自古受命而王

(3) 受教

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晏子春秋·谏上》

(4) 听从号令

徒属皆书:“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金符

(1).犹符命。古代谓天赐与人君的符瑞,以为受命之凭证。《尚书璇玑钤》:“ 汤 受金符帝籙,白狼衔钩入 殷 朝。” 南朝 齐 孔稚珪 《褚先生伯玉碑》:“盖事详於玉牒,理焕於金符。”

(2).古代帝王授予臣属的信物,包括铜虎符、金鱼符、金符牌等。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施银黄之沃若,剖金符之陆离。” 唐 王维 《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之二:“返葬金符守,同归石窌妻。”《元史·百官志三》:“大都尚饮局,秩从六品。 中统 四年始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带金符。掌醖造上用细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王振鹏》:“后拜千户,佩金符,总海运。”

玉瑞

(1).镇圭之属。古代帝王用为信物。《周礼·春官·典瑞》:“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 郑玄 注:“人执以见曰瑞。瑞,符信也。” 贾公彦 疏:“人执之则曰瑞,即镇圭之等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符者,孚也。徵召防伪,事资中孚。三代玉瑞, 汉 世金竹,末代从省,易以书翰矣。” 唐 崔镇 《尚书省梧桐赋》:“剪刻为圭,琢磨石器。龙章凤軫,金符玉瑞。”

(2).犹瑞兆。 三国 魏 傅嘏 《请立贵嫔为皇后表》:“金璽未授,玉瑞先显。”

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树枝

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特指从主干上生长的枝条

残碑

残缺的碑石。 宋 王安石 《破冢》诗:“埋没残碑草自春,旋风时出地中尘。” 明 王偁 《黄陵庙》诗:“剥尽残碑无可问,春山唯有鷓鴣啼。”

圣皇

对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於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潁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道契

(1).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

(2).指一同修道的至交。《歧路灯》第七三回:“彼时结为道契。今日特便道过访,不料已物故几年。”

(3).谓与佛、道有缘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4). 清 末,外国人在 中国 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便拿了这契据,到道署里转道契。”

文字

(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岩隈

深山曲折处。 隋炀帝 《秦孝王诔》:“扈驾仁寿,抚席巖隈。” 唐 孟翔 《奉和郎中游仙山四瀑布》诗:“萝蔦罥紫綬,巖隈驻朱轓。” 元 张纬 《结庐》诗:“却恐 汉 庭须羽翼,鹤书未许老巖隈。”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山下溪流照城郭,幽庭柏子风自落。古坛苍藓少人行,不见双凫见黄雀。
  • 作者: 杨炎正,朝代: 宋代
    风光开旧眼。正梅雪初消,柳丝新染。楼台竞装点。照金荷十里,珠帘齐卷。湘弦楚管。动香风、旌旗影转。望云间,一点台星飞下,洞天清晚。争看。袖红围坐,舞翠回春,笑歌生暖。欢声正远。嬉游意,未容懒。恐丝纶趣召,清都仙伯,归去朝天夜半。倩邦人、挽取遨头,醉扶玉腕。
  •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月旦评犹在,题舆事已非。田园宁作计,鸥鹭本忘机。此地期相款,终天愿忽违。西风送丹旐,老泪不禁挥。
  • 作者: 伍瑞隆,朝代: 明代

    枕郎双玉臂,郎问夜何久。

    可怜侬片心,展转在郎手。

  • 作者: 姚勉,朝代: 宋代
    昼锦赋归欤,梅花万里余。同盟难此别,后会定何如。袍绿为亲寿,编青课弟书。燕山今再有,五桂耀乡闾。
  • 作者: 王佑诗,朝代: 明代

    乘舟四月过湘阴,湘水沈沈湘树深。

    百里元非仇览志,独醒因续屈原吟。

    清风洒落猗兰浦,细雨萧疏斑竹林。

    数载相逢重会面,洞庭无底是离心。

  • 作者: 冯伯规,朝代: 宋代
    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稼绿缀深黄。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御园多假山,爱山何以名。

    况应爱其真,爱假邻饰情。

    然吾有转语,乐即爱之朋。

    与其乐非仁,即假渐入诚。

    昔曾观宋史,至言闻诸程。

    宁为百人欺,好贤心勿更。

    吾意或类斯,五字识吟评。

  • 作者: 喻良能,朝代: 宋代
    漫仕叹迟暮,卜居城北偏。已教山白石,只欠沼清泉。帘透一檐月,窗横数尺天。杂花还映竹,故故自芳妍。
  • 作者: 马钰,朝代: 元代
    万种全般教得人。怎生教你绝心尘。悟来方可得良因。怕死自然恩爱断,忘机决定气神淳。无为清净合天真。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