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寄张文潜右史原文 诗词名句

寄张文潜右史

作者: 秦观朝代: 宋代

寄张文潜右史原文

解手亭皋才几月,春风已复动林塘。
稍迁右史公何泰,初阅除书国为狂。
日出想惊儒发冢,风行应罢女争桑。
东坡手种千株柳,闻说邦人比召棠。

诗词问答

问:寄张文潜右史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寄张文潜右史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名句大全

秦观寄张文潜右史书法欣赏

秦观寄张文潜右史书法作品欣赏
寄张文潜右史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解手

(1) 排泄大小便

(2) 分手;别离

解手天涯良独难

(3) 解决

(4) 解决的办法

我教仁兄一着解手

亭皋

亦作“ 亭皐 ”。水边的平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王先谦 补注:“亭当训平……亭皋千里,犹言平皋千里。皋,水旁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陁寺碑文》:“膴膴亭皐,幽幽林薄。” 唐 张说 《奉和春日出苑应制》诗:“雨洗亭皋千亩緑,风吹梅李一园香。” 宋 王安石 《移桃花》诗:“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清 纳兰性德 《东风第一枝·桃花》词:“是谁移向亭皋,伴取晕眉青眼。”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林塘

树林池塘。 南朝 梁 刘孝绰 《侍宴饯庾于陵应诏》诗:“是日青春献,林塘多秀色。” 唐 骆宾王 《萤火赋》:“林塘改夏,云物迎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行成》:“满目西风木叶黄,秋来杀气遍林塘。”

稍迁

蝉的别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鸟语》:“ 齐 俗呼蝉曰‘稍迁’,其緑色者曰‘都了’。”

右史

(1).古代史官名。《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古人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有古事古言都是出于史官之手。”

(2). 唐 以后为中书省起居舍人的别称。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赵右史 家有 顾禧 景蕃 补注《东坡长短句》真蹟云。”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容斋随笔》:“至起居郎曰左史,起居舍人曰右史,至 宋 犹沿其称,然实为 高宗 龙朔 二年所改官名,未几復旧,而此两官沿称不改。”

(3).复姓。《通志·氏族四》:“古者右史记事, 周 有 右史武 ,见 宋衷 《世本》。”

公何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 。见《左传·定公五年》。

除书

(1).拜官授职的文书。 唐 韦应物 《始治尚书郎别善福精舍》诗:“除书忽到门,冠带便拘束。” 宋 陆游 《十一月十八日蒙恩再领冲佑邻里来贺谢以长句》诗:“緑章封事彻虚皇,黄纸除书降野堂。”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诗:“天上除书恩主眷,风前残烛老亲年。”

(2).选任官员的花名册。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日出

指太阳初升出地平线或最初看到的太阳的出现

发冢

发掘坟墓。《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后汉书·郅恽传》:“ 俊 军士犹发冢陈尸,掠夺百姓。” 清 顾炎武 《子胥鞭平王之尸辨》:“疑 春秋 以前无发冢戮尸之事,而 子胥 亦不得以行之 平王 也。”

风行

(1) 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

风行一时

(2) 形容迅速

雷厉风行

罢女

无行的女子。《国语·齐语》:“罢士无伍,罢女无家。” 韦昭 注:“夫称家也。”

争桑

(1).争夺桑树。《史记·吴太伯世家》:“初, 楚 边邑 卑梁氏 之处女与 吴 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 吴 之边邑。 吴王 怒,故遂伐 楚 ,取两都而去。”后用为边境不宁的典实。《周书·杜杲传》:“ 陈国 息争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义。张旃拭玉,脩好如初。”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十二韵》:“风能行偃草,境静不争桑。” 黄人 《<清文汇>序》:“ 道 咸 两朝,争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儿作健,志士苦心。”

(2).泛指相争,不礼让。 宋 陆游 《书喜》诗之二:“俗美农夫知让畔,化行蚕妇不争桑。”

东坡

(1).东边坡地。 唐 苏颋 《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 唐 白居易 《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2).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 宋 苏轼 《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3). 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 ,因以“东坡”为其别称。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 六一 语;若此者, 温公 语;若此者, 东坡 语;若此者, 山谷 语; 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 东坡 为诗,无非讥切时政,借曰意在爱君,亦从讽諫可也。” 清 吴汝纶 《与杨伯衡论方刘二集书》:“於八家则 望溪 近 欧 曾 ,而 海峰 近 东坡 。”参见“ 东坡居士 ”。

闻说

犹听说。 唐 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闻説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水浒传》第二三回:“江湖上多闻説 武二郎 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闻説 天台 踰万丈,可容长啸碧峯头?”

邦人

(1).国人;百姓。《书·金縢》:“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按,《史记·鲁世家》作“国人”。 宋 沉辽 《和颖叔西园春宴》:“太守乐邦人,纵观迨时豊。” 清 方文 《东湖行》:“郡县有司既草草,邦人好事者亦少。”

(2).诸侯。《诗·小雅·沔水》:“嗟我兄弟,邦人诸友。” 毛 传:“邦人诸友,谓诸侯也。”

(3).乡里之人;同乡。《韩诗外传》卷十:“臣 麦丘 之邦人。”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 明 高启 《死亭湾》诗:“邸吏惊赤綬,邦人候朱轮。” 清 吴廷华 《沉孝子行》:“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召棠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召伯 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 疏、 朱熹 集传并谓 召伯 巡行南土,布 文王 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 金 李用章 《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 太行 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 赵翼 《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 陕 曾栽 召伯 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 燕人谒 《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 召公 棠。”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易水东头涞水西,寒芜远树揔凄迷。

    马知人意归蹄懒,一片白云山与齐。

  • 作者: 王灼,朝代: 宋代
    世论尚迫隘,吾道亦摧藏。行歌碧云暮,坐怨瑶草芳。不如寄层梯,转盼尽八荒。飞霞曳为裾,明月缀为珰。举手招卢敖,振步谒紫皇。归续大人赋,一笑遥相望。
  • 作者: 班固,朝代: 两汉
    标签: 古文观止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 作者: 邵君美,朝代: 宋代

    县方忧北又忧南,无寨无城么障拦。

    近县路头都置栅,哨鞭直突也应难。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寒鱼犹著底,白鹭已发前。履惜春泥滑,衣从涩蔓牵。偶来成野望,归兴自留连。
  • 作者: 姚合,朝代: 唐代
    日日思朝位,偷闲城外行。唯求采药者,不道在官名。好异嫌山浅,寻幽喜径生。病来文字拙,不要把归城。
  • 作者: 黄滔,朝代: 唐代
    背将踪迹向京师,出在先春入后时。落日灞桥飞雪里,已闻南院有看期。
  • 作者: 王炎,朝代: 宋代
    木末云屯飞雨暗,柳梢水到水溪深。身随王事有行役,家在江南无信音。但得林泉堪著眼,莫将轩冕更关心。拂衣何日径归去,青鬓不禁愁绪侵。
  • 作者: 潘牥,朝代: 宋代
    痴云吹尽月行天,新琢冰轮欠半边。须信缺中元不缺,便教圆处可长圆。寒生沙渚雁初下,冷浸纱窗人未眠。万事虚盈皆此类,几看如镜复如弦。
  • 作者: 卢照邻,朝代: 唐代
    闻有弦歌地,穿凿本多奇。游人拭一览,临玩果忘疲。窗横暮卷叶,檐卧古主枝。旧石开红莽,新河覆绿池。孤猿稍断绝,宿鸟复参差。泛艳月华晓,裴回星鬓垂。今日删书客,凄惶君诅知。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