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水仙子原文 诗词名句

水仙子

作者: 佚名朝代: 元代

水仙子原文

百年三万六千场,风雨忧愁一半妨。
眼里儿觑,心儿上想。
教我鬓边丝怎地当,把流年子细推详。
一日一个浅酌低唱,一夜一个花烛洞房,能有得多少时光?

诗词问答

问:水仙子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水仙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水仙子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水仙子书法欣赏

佚名水仙子书法作品欣赏
水仙子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忧愁

忧虑愁苦

忧愁满面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里儿

指乡里儿童。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

怎地

怎的

流年

(1) 流逝的岁月;年华

似水流年

(2) 相命者指人在一年中的运气

看流年大运

子细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诗:“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元 王仲元 《粉蝶儿·道情》套曲:“俺也曾子细评跋:譬似去丹墀内穿靴着袍,怎如俺草庵中丫髻环絛。” 梁启超 《袁政府伪造民意密电书后》:“至其种种鬼蜮情形,请读者将各电原文子细熟观,当能想像八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子细一想,他的话千真万确。”

(2).小心,留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相公且子细,秀才子口头言语,岂可便信?”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二折:“姐姐,到那里子细着。”

(3).清晰;分明。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三:“高浪垂翻屋,崩崖欲压牀;野桥分子细,沙岸绕微茫。” 唐 张鷟 《游仙窟》:“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絶。”

(4).详情;底细。 宋 欧阳修 《论讨蛮贼任人不一札子》:“臣曾謫官 荆 楚 ,备知土丁子细。”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李裁 ﹞泛舟已到 桐卢 ,五鼓欲行,忽有人大呼,寻 李大府 船。 李 惊起视之,乃一老人衣布道袍云:‘ 睦州 贼发,吾家所存者三人而已。不可往彼,宜速回也!’ 李 欲登岸询其子细,则已不见。遂遽还 会稽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公案断歪乌盆传》:“当时 潘成 知得子细,便乃而去。”

推详

仔细推究

推详起来,他说的话很有道理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浅酌

浅斟,浅饮。 唐 白居易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诗:“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唐 苏郁 《步虚词》诗:“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清 纳兰性德 《缑山曲》词:“浅酌劝君休尽醉,人间百岁酒初醒。”

低唱

轻柔地歌唱。 宋 苏轼 《赵成伯家有丽人仆徒吟春雪美句次韵一笑》:“试问高吟三十韵,何如低唱两三杯。” 元 萨都剌 《游西湖》诗之六:“水面夜深银烛小, 越 娘低唱月生眉。”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花烛洞房

谓新婚。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何心贪著美酒肥羊,闪 * 花烛洞房,愁杀我掛名金榜。”

能有

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 宋 周邦彦 《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少时

年幼时;少年时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贯索星明方用事,金花帖至枉标名。朝无左或容邹子,家有婵媛詈屈平。忍使衣冠同坐锢,未闻逢掖自机坑。还乡何止交游绝,鸥鸟逢渠也自惊。
  • 作者: 真德秀,朝代: 宋代
    眼窥春暖欲工眠,梅妆点雪斗新妍。一年好处如今是,远滕清明寒食天。
  • 作者: 洪咨夔,朝代: 宋代
    璎珞垂垂萼绿华,光明淡伫自成家。枕帏醖藉风流足,甘放朝来被底衙。
  • 作者: 汪士深,朝代: 元代

    黄鹤九霄志,神驹千里踪。

    乘时一超忽,庶类宁与同。

    英英青云彦,姱节凌高松。

    悬弧懋远业,力学收奇功。

  • 作者: 陈元晋,朝代: 宋代
    澹庵眼似坡仙高,眇视轩冕如秋毫。忠臣要作社稷计,那知平陆生风涛。当时盖亦轻余子,富贵转头真逝水。汗青不朽姓字香,百世闻风尚兴起。函关正要封泥丸,金陵王气开龙蟠。一书乞借尚方剑,缙绅环睨心为寒。要扶銮驾还都汴,鼎镬在前颜不变。低头辨了着南冠,敛手笑还丞相板。飞鸢跕跕古锦山,气老益壮穷益坚。银河流空月照地,肺肝洞作冰玉看。缅怀坡仙亦大好,诗比离骚兴香草。持杯满满贺素娥,岭海百年逢二老。闻孙趾美德不贫,清文高节犹前人。何当佳话重拈出,只惭授简梁园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叠卷层舒穗簇攒,不同花样斗花姗。

    玉墀雅合成双种,绛帻鸡人一例看。

  • 作者: 杨杰,朝代: 宋代

    白云随师来,师逐白云止。

    山空师何在,木末白云起。

  • 作者: 卢挚,朝代: 元代
    种竹山分浇稻水。箕颖田园,菘少屏风里。玉树芝兰谁可比。堂前索甚裁桃李。薄劣莺儿来报喜。似说朝来,麦秀茧眠起。快唤巢由同一醉。
  • 作者: 江源,朝代: 明代

    平林过尽又山坳,三五民居覆短茅。

    春涨□桥人待渡,夕阳穿树鸟归巢。

    檐头药裹长防疾,囊里诗篇漫解嘲。

    荒驿歇来天又晚,看看初月上松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京县郊南亲劳军,圜坛陈纛谢成勋。

    出师本意聊尝试,奏凯今朝备礼文。

    释甲韬戈罢征伐,论功行赏策忠勤。

    膝前抱见询经历,一瞬五年戚以欣。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