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原文 诗词名句

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

作者:艾性夫 朝代:宋代

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原文

雪影萧萧带晚霞,胭脂灼灼傍铅华。
孤山夜合连枝来,一树春分二色花。
牛继马来几换骨,鹤乘鸾去忽通家。
向来逋老题诗处,曾有红裾拂碧纱。

诗词问答

问: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的作者是谁?答:艾性夫
问: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艾性夫的名句有哪些?答:艾性夫名句大全

艾性夫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书法欣赏

艾性夫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书法作品欣赏
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雪影

(1).白色的花鸟等物的影象。《 闽 徐夤 《白鸽》诗》:“粉翎栖画阁,雪影拂琼窗。” 元 陈旅 《题画梅》诗:“衝寒有客寻春去,移得晴窗雪影来。” 元 倪瓒 《为曹佥事画溪山春晓图因题》诗:“磯头雪影多鸥鷺,也着狂夫一浣衣。”

(2).雪的残迹。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道旁疏疏落落几株槎杈的古树带着雪影,絶好一幅 王石谷 的《江干七树图》。”

(3).雪夜模糊的景物。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贪看着寒月雪影,竟忘告诉车夫,走错了路。”

萧萧

(1) 形容马嘶鸣声

马鸣萧萧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2) 风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战国策·燕策》

风萧萧

(3) 冷落凄清的样子

(4) 花白稀疏的样子

祖父看见了镜里的白发萧萧

晚霞

日落时出现的云霞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灼灼

(1) 耀眼,光亮

若日出之灼灼。——《新书》

(2) 明白地

灼灼如此

铅华

用来化妆的铅粉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夜合

(1).合欢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九五八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夜合,叶晨舒而暮合。一名合昏。” 唐 元稹 有《夜合》诗。

(2).向日莲的别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引 唐 郑熊 《番禺杂记》:“海南有向日莲,花似木芙蓉而极香,其花东西向日,至暮而谢。一呼夜合。”

(3).花名。详“ 夜合花 ”。

(4).药用植物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连枝

(1).两树的枝条连生一起。喻同胞兄弟姐妹。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清 孙枝蔚 《寄五兄大宗》诗:“南游不为爱江光,欲省连枝道路长。”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秋风团扇原吾分,多谢连枝特过存,总有万语千言,只在心上忖。”

(2).比喻恩爱夫妇。 明 沉璟 《义侠记·悼亡》:“谁想生擦擦连枝锯开,哀嚦嚦双雁惊分阵。” 清 李孚青 《枣巷行》:“在天为比翼,在地为连枝。”

春分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20或21日。这一天,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

二色

(1).犹言斑白。《太平御览》卷四三二引 汉 蔡邕 《书》:“早丧二亲,年踰三十,鬢髮二色。”《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髮有二色。”《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二色,谓斑白也。”

(2).指喜、愠之色。《后汉书·邓禹传论》:“荣悴交而下无二色,进退用而上无猜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士人·周解元淳朴》:“赋性朴茂,幼无二色。”

(3).犹两种,两样。《宋史·乐志一》:“次令登歌,钟、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

(4).旧时指置妾或有外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惧内》:“ 吴中 申 、 王 二相公,亦与夫人白首相庄,不敢有二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 寗采臣 ﹞每对人言:‘生平无二色。’”

换骨

(1).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 南唐 沉汾 《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喫。’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酿换骨醪》:“ 宪宗 采凤李花酿换骨醪。”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试药王滑盏》:“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甆。”

(2).佛教称得道受果。《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於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

(3).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清 钱谦益 《乙亥中秋次若抚来韵》之一:“病知居士安心法,贫得诗人换骨方。”

乘鸾

(1).传说 春秋 时 秦 有 萧史 善 * ,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学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 穆公 为作凤台。一日,夫妇俱乘凤凰升天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鸾凤统类,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贺拔夫人元氏墓志铭》:“既异乘鸞,翻然永去;虽非舞鹤,即掩泉门。” 唐 李群玉 《玉真观》诗:“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叶冠。”《西游记》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鹤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还问取雨香云艷,燕语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乌纱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犹言仙逝。死的婉词。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通家

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

通家之好

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碧纱

见“ 碧纱笼 ”。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晁补之,朝代:宋代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 作者:赵蕃,朝代:宋代
    容膝徒知取易安,容君数百又何宽。若人问我名斋义,两语从渠作麽看。
  • 作者:张旭,朝代:唐代
    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 作者:马钰,朝代:元代
    惆怅烟霞伴侣。坚意辞予归去。不念我伶仃,守一清清环堵。环堵。环堵。终日无情无绪。
  • 作者:李之世,朝代:明代

    再酌花前酒一卮,翻因兴剧转成悲。

    绿杨深树莺穿处,青草陂塘蛙吠时。

    一阵酸风吟堕叶,几番红雨洗空枝。

    清愁种种痴难遣,不向花神向阿谁。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雕瓜绘饼丽皇京,霁后都欣特地明。

    来日玉轮从度节,行宫旷望景犹清。

  • 作者:黄公绍,朝代:宋代
    银云卷晴缥渺,卧长龙一带。柳丝蘸、几族柔烟,两市帘栋如画。芳草岸、弯环半玉,鳞鳞曲港双流会。看碧天连水,翻成箭样风快。白露横江,一苇万顷,问灵槎何在。空翠湿衣不胜寒,日华金掌沆瀣。甃花平、绿文衬步,琼田涌出神仙界。黛眉修,依约雾鬟,在秋波外。阁嘘青蜃,楼啄彩虹,飞盖蹴鳌背。灯火暮,相轮倒影,偷睇别浦,片片归帆,远自天际。舞蛟幽壑,栖鸦古木,有人翦取松江水,忆细鳞巨口鱼堪鲙。波涵笠泽,时见静影浮光,霏阴万貌千态。蒹葭深处,应有闲鸥,寄语休见怪。倩洗却、香红尘面,买个扁舟,身世飘萍,名利微芥。阑干拍遍,除东曹掾,与天随子是我辈,仅胸中、著得乾坤大。亭前无限惊涛,总把遥吟,月明满载。
  • 作者:林亦之,朝代:宋代
    未作鹏飞万里程,一时英俊已铮铮。只应傲雪凌云气,合得惊天动地名。明月酒杯如李白,暮年官职似阳城。秋风癸亥古桐下,多少行人泪眼盈。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一水萦纡几溯洄,沟渠疏治稻田开。

    济人遗世同源处,始识葛洪山下来。

  • 作者:朱槔,朝代:宋代
    腊到方留此日寒,雨多未觉过云残。共惊台柳匆匆去,独抱园花细细看。洗面不劳千点雪,薰衣剩破一分檀。诗人穷苦谁料理,只倚东风酒量宽。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