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酹江月(中秋对月)原文 诗词名句

酹江月(中秋对月)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酹江月(中秋对月)原文

奁霏净洗,唤素娥睡起,平分秋色。雁背风高孀兔冷,露脚侵衣香湿。银浦流云,珠房迎晓,鬓影霜争白。玉尊良夜,与谁同醉瑶席。
忍记倚桂分题,簪花簪酒,处处成陈迹。十二楼空环佩杳,惟有孤云知得。如此江山,依然风月,月底人非昔。知音何许,泪痕空沁愁碧。

诗词问答

问:酹江月(中秋对月)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酹江月(中秋对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佚名酹江月(中秋对月)书法欣赏

佚名酹江月(中秋对月)书法作品欣赏
酹江月(中秋对月)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素娥

(1). 嫦娥 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 素娥 於后庭。” 李周翰 注:“ 常娥 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 素娥 。” 唐 李商隐 《霜月》诗:“ 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 《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 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 《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诗:“窗外 素娥 窗内客,分明各自梦 巫阳 。”

(2).白衣美女。指月宫仙女。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见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来舞笑于 广陵 大桂树之下。”

平分秋色

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 李朴《中秋》

背风

风不能直接吹到

露脚

露滴。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宋 周邦彦 《早梅芳·牵情》词:“河阴高转,露脚斜飞夜将晓。” 宋 张枢 《壶中天·月夕登绘幅堂》词:“露脚飞凉,山眉锁暝,玉宇冰匳满。”

银浦

银河。 唐 李贺 《天上谣》:“天河夜转漂迴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王琦 汇解:“银浦,即天河也。”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 汉 威不到 刘郎 怒,割石烧空翦银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银浦无声沉万籟,宾朋连襼邀情话。”

鬓影

鬓发的影子。语本 唐 骆宾王 《在狱咏蝉》:“那堪玄鬢影,来对白头吟。” 宋 刘一止 《梦横塘》词:“浪痕经雨,鬢影吹寒,晓来无限萧瑟。” 明 蓝智 《过云洞岭》诗:“夕阳驱瘦马,髩影漫萧萧。”《花月痕》第四一回:“强将红烛夜高烧,鬢影撕磨此福销。”

玉尊

亦作“ 玉樽 ”。亦作“ 玉罇 ”。1.玉制的酒器。亦泛指精美贵重的酒杯。《神异经·西北荒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尊、玉籩。取一尊,一尊復生焉,与天同休,无乾时。” 三国 魏 曹植 《仙人篇》:“玉樽盈桂酒,河伯献神鱼。” 宋 张泌 《河传》词:“魂销千片玉罇前,神仙,瑶池醉暮天。”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四折:“他道招状元为婿君,不邀媒不问肯,擎丝鞭捧玉樽。”

(2).指酒。 清 姚鼐 《送郑羲民郎中守永州》诗:“归家酌玉尊,緑窗樱桃枝。”

良夜

(1).美好的夜晚。旧题 汉 苏武 《诗》之四:“芳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唐 李益 《写情》诗:“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清 纳兰性德 《天仙子》词:“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2).深夜;长夜。《后汉书·祭遵传》:“帝东归过 汧 ,幸 遵 营,劳饗士卒,作黄门武乐,良夜乃罢。” 李贤 注:“良犹深也。” 唐 杜甫 《腊日》诗:“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宋 王安石 《少狂喜文章》诗:“良夜未遽央,青灯数寒更。”

同醉

一同畅饮而醉。 宋 陈师道 《送张支使》诗:“白酒初同醉,黄花已戒寒。”《宋史·礼志十六》:“今得此嘉雪,思与卿等同醉。”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他们有酒同醉,有被同共。”

瑶席

(1).形容华美的席面,设于神座前供放祭品。一说指用瑶草编成的席子。 唐 魏徵 《五郊乐章·肃和》:“瑶席降神,朱弦饗帝。” 元 王沂 《七曲文昌祠》诗:“初无瑶席椒浆奠,空望灵旗鹤驾来。”

(2).美称通常供坐卧之用的席子。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纻舞歌词》:“象牀瑶席镇犀渠,雕屏匼匝组帷舒。” 明 刘炳 《春夕直左掖怀周侍御》诗:“忆我同袍人,何繇共瑶席。”

(3).指珍美的酒宴。 唐 刘禹锡 《酬严给事贺加五品》诗:“雕盘贺喜开瑶席,彩笔题诗出琐闈。” 宋 陆游 《避暑漫抄·啽呓集》:“满堂诗酒皆词客,夺锦挥毫在瑶席。” 明 王洪 《观灯赋》:“举霞觴,肆瑶席。”

分题

诗人聚会,分探题目而赋诗,谓之分题。又称探题。 五代 齐己 《寄何崇丘员外》诗:“变俗真无事,分题是不闲。” 五代 李建勋 《赋得冬日青溪草堂四十字》:“坐中皆作者,长爱觅分题。”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拟古,有连句,有集句,有分题。”自注:“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簪花

(1).谓插花于冠。《宋史·礼志十五》:“礼毕,从驾官、应奉官、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新进士释褐於国子监,祭酒、司业皆坐彝伦堂,行拜謁簪花礼。”

(2).犹戴花。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簪花》:“今俗惟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

(3).古代书体的一种。 明 王彦泓 《有女郎手写余诗数十首笔迹柔媚纸光洁滑玩而味之》诗之二:“ 江令 诗才犹剩锦, 卫娘 书格是簪花。” 清 钱谦益 《观美人手迹戏题绝句》之四:“芳树风情在,簪花体格新。”参见“ 簪花格 ”。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陈迹

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清· 袁枚《祭妹文》

六朝陈迹

十二楼

(1).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

(2).泛指高层的楼阁。 唐 王昌龄 《放歌行》:“南渡 洛阳 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诗:“岧岧 南京 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闕。”

(3).见“ 十二重楼 ”。

环佩

环形玉佩;妇女的饰物

小姐气得把环佩都摔了

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孤云

(1).单独飘浮的云片。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

(2).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李善 注:“孤云,喻贫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

知得

(1).知所获取。《易·乾》:“‘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

(2).谓彼此投契。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 孟嘉 ﹞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万章下》:“知得方是友得,所以相知难也。”

(3).晓得。 宋 张元干 《柳梢青》词:“入户飞花,隔帘双燕,有谁知得。”《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蒯三 ﹞却又知得恁般详细。必定是我菴中有人走漏消息,这奴狗方纔去报新闻。” 清 董均 《鹊踏枝》词:“客里亦家家亦客,近来心绪谁知得。”

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江山

江河和山岭,指国家的疆土或政权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险固。——《资治通鉴》

江山如画。——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月底

月末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何许

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泪痕

眼泪留下的痕迹

满脸泪痕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王邦畿,朝代:明代

    四十不言老,丹荣美在躬。

    阶前称有子,堂上俨成翁。

    俯仰十年事,乾坤一笑中。

    无为委儿辈,崇德及春风。

  • 作者:王炎,朝代:宋代
    不但学仙仍学诗,年来古锦富珠玑。却疑汗漫骑鲸李,误向天台访子微。
  • 作者:孟宾于,朝代:唐代
    标签:讽刺生活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春。
  • 作者:金朋说,朝代:宋代
    种柳护吾庐,无妨隐者居。绿酬一樽酒,青映五车书。
  • 作者:徐氏,朝代:唐代
    翠驿红亭近玉京,梦魂犹是在青城。比来出看江山景,却被江山看出行。
  • 作者:叶梦得,朝代:宋代

    千古风流咏白萍。二年歌笑拥朱轮。翩翩却忆上林春。
    剑履便应陪北阙,衤夸襦那更假西人。玉堂金殿要词臣。

  • 作者:赵长卿,朝代:宋代
    文章学业继家声。名誉压群英。早岁掀腾膴仕,如公富贵难并。定膺丹诏,朱轮迅召,陶冶苍生。自是盐梅姿质,伫看大手调羹。
  • 作者:刘克庄,朝代:宋代
    所立未如温太真,讵宜跬步暂忘亲。乃知峻坂驱车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 作者:楼钥,朝代:宋代
    不嫌屐齿碎莓苔,只要吾人得得来。见说飞泉高落涧,待寻曲水作流杯。竹林素约群贤集,鸡黍相过一笑开。政恐清游自忘返,不应空棹酒船回。
  • 作者:郑燮,朝代:清代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