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送韩廷评婺州市征原文 诗词名句

送韩廷评婺州市征

作者: 宋祁朝代: 宋代

送韩廷评婺州市征原文

去程烟草妬蓝袍,越绝天文宝婺高。
五两樵风船画鹢,九秋犀烛鹭翻涛。
吴监煮海通关赋,陆橐收金析利毫。
仙酎油囊鲈鱠洁,未妨馀暇左持螯。

诗词问答

问:送韩廷评婺州市征的作者是谁?答:宋祁
问:送韩廷评婺州市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祁的名句有哪些?答:宋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去程

去路。 唐 张祜 《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溪山别意,烟树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烟草

一种高而直立的一年生南美洲的草本植物(Nitotiana tobacum),具有卵圆形倒披针形叶片和由管状白色粉红花组成的圆锥花序

蓝袍

即蓝衫。 五代 齐己 《与崔校书静话言怀》诗:“我性已甘披祖衲,君心犹待脱蓝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黄门旧是黌门客,蓝袍新作紫袍仙。”《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借得蓝袍槐简,引见御前,叩首拜舞。”参见“ 蓝衫 ”。

越绝

(1).越过,度过。《六韬·战车》:“越絶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

(2).引申为胜过。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阎立本有丹青之誉》:“上出示图於诸臣,称为越絶前世。”《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关图妹》:“才学优博,越絶流辈。”

(3).指 越 地的边境。 唐 司空曙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地远 姑苏 外,山长 越 絶东。” 宋 姜夔 《越九歌·越王》词:“瞻灵旗,闯 越 絶。”

(4).《越绝书》的省称。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纬云弟三十作此词因和其韵同半雪赋》词:“斜阁 秦 筝,横摊《越絶》,烧尽炉中柮。”

(5).犹隔绝。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贫士屋少人多,当仿吾乡太平船后梢之位置……间以板而表以纸,则前后上下皆越絶。余夫妇乔寓 扬州 时,曾仿此法。屋仅两椽,上下卧房、厨灶、客座皆越絶。”

天文

(1)

(2) 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现象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3) 天文学

宝婺

(1).即婺女星。常借指女神。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仙娥去月,旅方镜而忘归;宝婺辞星,攀圆璫而未返。” 唐 李商隐 《七夕偶题》诗:“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2).用为妇女的美喻。 唐 薛稷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月下琼娥去,星分宝婺行。”参见“ 婺女 ”。

五两

(1).谓两只配成一双。《诗·齐风·南山》:“葛屨五两,冠緌双止。” 朱熹 集传:“两,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当与伍通,行列也。言陈履者,必以两为一列也。乃与冠緌必双,男女有匹之义合。”

(2).犹言五匹。《周礼·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贾公彦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为一两。”《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 郑玄 注:“纳币谓昏礼纳徵也。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今谓之匹。”

(3).五兵技巧。《吕氏春秋·简选》:“ 晋文公 造五两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诱 注:“两,技也,五技之人。” 陈奇猷 校释引 金其源 曰:“五两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谓勇士。五两之士,谓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称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晋 之五两, 吴 之多力、利趾, 越 之习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虽出征调,犹选练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测风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籍以观测风向、风力。《文选·郭璞<江赋>》:“覘五两之动静。” 李善 注:“兵书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军营中。’ 许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风也, 楚 人谓之五两也。’” 唐 独孤及 《下弋阳江舟中代书寄斐侍御》诗:“东风满帆来,五两如弓弦。” 宋 贺铸 《木兰花》词:“朝来著眼沙头认,五两竿摇风色顺。”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虏循》:“被他火箭飞来紧。我船五緉见火就着。”

樵风

《后汉书·郑弘传》“ 郑弘 字 巨君 , 会稽 山阴 人” 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 射的山 南有 白鹤山 ,此鹤为仙人取箭。 汉 太尉 郑弘 尝采薪,得一遗箭,顷有人觅, 弘 还之,问何所欲, 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邪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后果然。”后因以“樵风”指顺风、好风。 唐 宋之问 《游禹穴回出若邪》诗:“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 宋 柳永 《夜半乐》词:“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王葆桢 《集饮湖楼次半峰韵》:“世外樵风何日便,尊前旧雨几人存。”

画鹢

《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 高诱 注:“鷁,大鸟也。画其像著船头,故曰鷁首。”后以“画鷁”为船的别称。 南朝 陈 陈正见 《泛舟横大江》诗:“波中画鷁涌,帆上锦花飞。” 唐 温庭筠 《昆明治水战词》:“ 滇池 海浦俱喧豗,青翰画鷁相次来。”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澄波泻影,画鷁随流转。”

九秋

(1).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2).指九月深秋。 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3).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4).曲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翻涛

翻腾的浪涛。 唐 王维 《纳凉》诗:“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宋 范成大 《冷泉亭放水》诗:“古苔危磴著枯藜,脚底翻涛汹欲飞。”

煮海

(1).煮海水为盐。 唐 陆贽 《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俗称煮海。”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 张羽 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 张羽 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 龙氏三娘 ﹞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煎出他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壮山河於水底,何惧丸泥;列介胄於波中,不愁煮海。”

通关

(1) 见“打通关”

(2) 旧指为通知各地知道而发行的关文

油囊

涂有桐油的可盛液体的布袋。 唐 张说 《苏摩遮》词之三:“油囊取得天河水,将添上寿万年杯。”

未妨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 宋 陆游 《夜闻雨声》诗:“未妨剩拥寒衾卧,赢取孤吟入断编。”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陈尧佐,朝代: 宋代
    湖边山影里,静景与僧分。一榻坐临水,片心闲对云。树寒时落叶,鸥散忽成群。莫问红尘事,林间肯暂闻。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书堂搆丰泽,七十有馀年。

    佳境春光驻,圣人宝额悬。

    席珍常接引,义府足周旋。

    讵止羹墙慕,绍闻励勉旃。

  • 作者: 孙惟信,朝代: 宋代
    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重调蛾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与步迟。紫府烟花莺唤醒,仙房云雨鹤通知。帘低红杏春风暖,清梦应曾见旧师。
  • 作者: 王安石,朝代: 宋代
    篁竹荒茅五亩余,生涯山蕨与泉鱼。家贫殖货羞端木,乡里传书比仲舒。白日忆君聊远望,青林嗟我似逃虚。春风渺渺乌塘尾,漫得东来一纸书。
  • 作者: 董嗣杲,朝代: 宋代
    过午浮阴掩石台,疾风掠草散狂埃。江豚吹皱空江浪,远见淮云卷雨来。
  • 作者: 吴铸,朝代: 明代

    不窥户外不闻兵,村野閒听爆竹声。

    世上升沈经几变,山中蓂荚未曾更。

    雁书音断知何在,柏叶香浮尽自倾。

    人地即今先得暖,江南无事只宜耕。

  • 作者: 李涉,朝代: 唐代
    翠壁开天池,青崖列云树。水容不可状,杳若清河雾。常闻先生教,指示秦仪路。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偶因从吏役,远到冥栖处。松月想旧山,烟霞了如故。未遑炼金鼎,日觉容光暮。万虑随境生,何由返真素。寂寞天籁息,清迥鸟声曙。回首望重重,无期挹风驭。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振羽当六月,物物识节次。

    閒庭曲院间,气爽风清际。

    耳根方喜静,唧唧声忽试。

    胡为乎其来,瞥眼经年事。

    跂脉蔓草中,可听未可觑。

    立秋迟三朝,秋信却先至。

    曷不俟时吟,争响独何意。

    欲速纷已多,亦奚怪虫类。

  • 作者: 陈智夫,朝代: 宋代

    花笑似留客,鸟啼如唤人。

  •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云山高阁倚危墙,晚意无穷在渺茫。极望不知云几许,满空惟见雁交相。与谁把酒邀明月,独自吟诗到夕阳。因念平台有佳兴,邹生枚叟奉梁王。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