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题王尉半竹原文 诗词名句

题王尉半竹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题王尉半竹原文

吾始过西斋,破於玉川屋。
中有山泽癯,雪灯共夜读。
秋声入雨听,手携墙下竹。
携锄斸荒苔,宁甘食无肉。
今春初行鞭,稍觉风月肃。
既成为诗喜,破奉起新筑。
旧闻君家猷,兴寄尚幽独。
一日无此君,亦自憎面目。
君其几代孙,秀色若可掬。
万事不挂口,翛然对寒玉。
城中寸金地,官舍迫林麓。
曾微百肘宽,难杂以花木。
尚遗一半何,留之与云宿。

诗词问答

问:题王尉半竹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题王尉半竹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西斋

指文人的书斋。《陈书·蔡凝传》:“﹝ 凝 ﹞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 唐 李郢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诗:“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八:“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

玉川

(1).清澈的河水。 唐 白居易 《和李相公六韵》:“似从银汉下,落傍玉川西。” 金 元好问 《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诗:“青餘玉川润,根入铁岸古。”

(2).本为井名。在 河南 济源县 泷水 北。 唐 卢仝 喜饮茶,尝汲井泉煎煮,因自号“玉川子” 唐 韩愈 《寄卢仝》诗:“ 玉 川 先生 洛城 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金 元好问 《别康显之》诗:“ 玉川 文字五千卷, 郑监 才名四十年。” 清 孙枝蔚 《元夕饮闵于天宅》诗:“柑子真同 安定 酿,虾蟆早避 玉川 诗。”后世诗文中常以“玉川”代称茶。 宋 陆游 《昼卧闻碾茶》诗:“玉川七盌何须尔,铜碾声中睡已无。”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山泽

(1).山林与川泽。《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史记·货殖列传》:“ 汉 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山泽焦枯,草木凋落。” 明 吴承恩 《介祉颂》:“乃若 沉 母太安人者,其天人之交会,而山泽之钟灵者乎!”

(2).泛指山野。《后汉书·冯衍传上》:“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 司马彪 曰: 华阳 ,亭名,在 密县 。 嵇叔夜 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参相》:“小生一介寒儒,久困山泽。”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愳山泽之癯,有不尽知,用敢仰衷国史,作赞二十有一。”

雪灯

(1).雪夜灯火。 宋 方岳 《知郡陈告院挽诗》:“云沉梅屋古,书拥雪灯残。”

(2).用雪制作的灯。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赏雪》:“禁中赏雪,多御 明远楼 。后苑……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竝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翫。”

秋声

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甘食

(1).食美味。《国语·晋语四》:“若克有成,公子无亦 晋 之柔嘉,是以甘食。”《史记·淮阴侯列传》:“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通典·食货十一》:“於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人偷甘食好衣,不事蓄藏之产业。” 瞿秋白 《饿乡纪程·绪言》:“乌沉沉甘食美衣的所在--是黑甜乡。”

(2).觉得食物甜美。《孟子·尽心上》:“饥者甘食,渴者甘饮。”《周书·文帝纪下》:“及居官也,则昼不甘食,夜不甘寝。”

(3).鲜美的食物。 明 宋濂 《薛府君墓志铭》:“ 项氏 不茹荤肉,凡获甘食疏材,必畜之。”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既成

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诗·小雅·六月》:“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毛 *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 郭沫若 《革命诗人屈原》:“到了这个时候,或早或迟必然的要起来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脱去了桎梏的言语急起直追。”

新筑

(1).新筑成。 唐 雍陶 《河阴新城》诗:“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2).新建筑的房屋。 唐 戴叔伦 《南野》诗:“东山有遗塋,南野起新筑。”

旧闻

指过去发生的事情,特指掌故、逸闻、琐事等

君家

(1).敬词。犹贵府,您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南史·颜延之传》:“﹝ 颜延之 ﹞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 唐 韩愈 《醉赠张秘书》诗:“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劝君。”

(2).敬称对方。犹您。《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三年》:“我与君家是白翎雀,他人鸿雁耳!”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秦楼此日招凤侣,遣妾每特来执伐,望君家殷勤肯首,早谐结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都道君家一可人,亦随儕侣问来因。”

兴寄

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序:“僕尝暇时观 齐 梁 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絶,每以永叹。” 明 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平生所著意见及典籍格言,歷代奏议,日取而閲之,虽兴寄冲漠,而爱君体国之念,犹耿耿不能忘也。”

幽独

(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此君

《晋书·王徽之传》:“﹝ 徽之 ﹞尝寄居空宅中,便令种竹。或问其故, 徽之 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邪!’”后因作竹的代称。 唐 岑参 《范公丛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种来几时闻已大。” 唐 白居易 《东楼竹》诗:“楼上夜不归,此君留我宿。” 宋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诗:“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 扬州 鹤?” 宋 姜夔 《念奴娇·谢人惠竹榻》词:“梅风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面目

(1) 相貌

面目可憎

(2) 事物的外表、形态;面貌

还其本来面目

入世之面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忠烈之面目

(3) 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

显出庐山真面目

(4) 指面子、脸面

愧无面目见人

何面目以归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秀色

秀美的容色

丽姿秀色

可掬

可以用手捧住。形容情状明显。 唐 韩愈 《春雪》诗:“徧阶怜可掬,满树戯成摇。” 明 无名氏 《玉环记·范张别皋》:“哥哥,你为何愁容可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尔日猝为 春涧 所中,窘迫之状可掬。” 茅盾 《子夜》七:“一种过惯了吃租放债生活的乡下财主的神气满面可掬。”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挂口

亦作“掛口”。犹言提及,谈到。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他事非独不掛口,亦不关心,固无浅深可示人也。” 宋 苏轼 《送刘邠倅海陵》诗:“君不见 阮嗣宗 ,臧否不挂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无耻之言,休再掛口。”

翛然

无拘无束貌;超脱貌。《庄子·大宗师》:“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成玄英 疏:“翛然,无係貌也。” 前蜀 韦庄 《赠峨嵋李处士》诗:“如今世乱独翛然,天外鸿飞招不得。” 明 归有光 《南云翁生圹志》:“翁为人有风致,可谓翛然于生死之际,则予之所谓命者,又不足为翁道也。”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绝,皓月中天,翛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

迅疾貌。 宋 司马光 《馆宿遇雨怀诸同舍》诗:“佳雨濯烦暑,翛然生晓凉。”

寒玉

(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唐 白居易 《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牀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唐 李群玉 《引水行》:“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唐 李贺 《江南弄》诗:“ 吴 歈 越 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 《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霽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唐 雍陶 《韦处士郊居》诗:“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3).比喻容貌清俊。 前蜀 贯休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诗:“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洲。”

金地

(1).土地的美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梁。”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银缕明光带,金地织成襦。”

(2).佛教谓菩萨所居以黄金铺地,故称。《释氏要览》上:“金地或云金田,即 舍卫国 给孤 长者,侧布黄金,买 祇太子 园,建精舍,请之居之。”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他日斋时,还於鉢中五色云内现其 五臺 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秽恶。”

(3).借指佛寺。 宋 曾巩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陪咨臣郎中丈燕席》诗:“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玉京十二阑干,分明可到;金地三千世界,倏忽见前。”参见“ 银地 ”。

官舍

(1).官署;衙门。《汉书·何并传》:“﹝ 何并 ﹞性清廉,妻子不至官舍。” 唐 岑参 《送郑少府赴滏阳》诗:“青山入官舍,黄鸟度宫墻。”

(2).官吏的住宅。《晋书·陶侃传》:“ 弘 以 侃 为 江 夏太守,加鹰扬将军。 侃 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宋史·孝宗纪一》:“﹝ 王夫人 ﹞以 建炎 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 秀州 青杉牐 之官舍。” 清 曹寅 《植夫下第见枉西轩兼怀次山》诗:“官舍渔村似, 王郎 单舸来。”

(3).专门接待来往官员的宾馆。《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豨 常告归过 赵 , 赵 相 周昌 见 豨 宾客随之者千餘乘, 邯郸 官舍皆满。”

(4).官府的差役。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觅赠》:“即差官舍二人,与你同送聘礼到他家去。送聘之后,即便接取来京,休得迟误。”

林麓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薛综 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 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花木

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一半

部分地

欠收原因一半由于干旱,一半由于虫灾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周行己,朝代:宋代
    标签:送别诗,赠别诗

    人生如断蓬,万里忽相值。

    会日常苦难,别日常苦易。

    十年闻子名,未识已心醉。

    我友岂不多,爱子好心地。

    身小胸胆大,面目无邪气。

    磊磊栋梁姿,温温瑚琏器。

    人物衰落尽,百马逢一骥。

    我怀未倾倒,离别已复至。

    天寒霜正繁,山险道不利。

    君行独何为,百里求自试。

    愿持孝友资,发为恻隐治。

    上马且勿难,吾民伫嘉惠。

    他年庙堂上,举此亦不异。

    强饭数寄书,待尔慰穷悴。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渡河梵寺礼金容,结构犹堪仰旧踪。

    真是虞书见尧帝,奚称宋史赞仁宗。

    民情乐利芃青稼,圣日光华朗碧峰。

    无作率由尚瞠若,亹予惟益励寅恭。

  • 作者:佚名,朝代:宋代
    烟条雨叶,绿遍江南岸。思归倦客,寻芳来较晚。岫边红日初斜,陌上飞花正满。凄凉数声羌管。怨春短。玉人应在,明月楼中画眉懒。蛮笺锦字,多时鱼雁断。恨随去水东流,事与行云共远。罗衾旧香犹暖。
  • 作者:王珪,朝代:唐代
    一片桃花一片春,夜来风雨落纷纷。多情更逐东流水,还作高唐梦里人。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岸转舟行风不随,却如风信屡迁移。

    本非风动缘舟动,六祖心传藉悟兹。

  • 作者:孙应时,朝代:宋代
    今年炎毒异他年,及此秋风意洒然。身世还须几寒暑,吾生何事不随缘。
  • 作者:季兑,朝代:宋代
    异事标仙女,灵踪隐志公。
  • 作者:李当遇,朝代:宋代
    零陵郡北云帆落,信美台前江月明。石浅风高滩濑急,孤舟一夜听寒声。
  •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代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 作者:乾隆,朝代:清代

    太平门外太平堤,烟柳双行叶已齐。

    蘸影后湖真恰当,碧连上下总凄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