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刘咸临秀才挽词(道源学士之子)·其一原文 诗词名句

刘咸临秀才挽词(道源学士之子)·其一

作者: 释道潜朝代: 宋代

原文

刘子江南英,韵胜不友俗。

闭门诵诗书,户外无来躅。

昔我寄匡山,岩扉屏幽独。

君闻跨蹇驴,迢迢访深谷。

忘怀去畦畛,结好比松竹。

浮云事忽空,逝水难再复。

徒有箧中文,千秋成鬼录。

诗词问答

问:《刘咸临秀才挽词(道源学士之子)·其一》的作者是谁?答:释道潜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道潜的名句有哪些?答:释道潜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五部

2. 道源学士之子

参考注释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韵胜

犹高雅。 明 宋濂 《同虚山房记》:“ 若霖 ( 傅若霖 )恬淡而好读书,皦皦霞外,诚韵胜之士也。”

不友

谓兄弟不相敬爱。《书·康浩》:“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诗书

(1) 指《诗经》和《尚书》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户外

(1) 室外露天处

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2)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

在户外度过白天

无来

(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 *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

(3).没有到来。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匡山

(1).山名。即 江西省 的 庐山 。《梁书·处士传·刘慧斐》:“尝还都,途经 寻阳 ,游於 匡山 。” 唐 韩愈 《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诗:“偶到 匡山 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宋 叶适 《送赵季清兼谢所惠诗》:“又言謫 匡山 , 五老 烟霞鲜。”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魔见》:“庙食 匡山 已百春,威灵显赫四方闻。”参见“ 匡庐 ”。

(2).山名。在 四川省 江油县 西,亦名 大匡山 、 大康山 。 唐 杜甫 《不见》诗:“ 匡山 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3).山名。在 浙江省 龙泉县 。此山四旁奋起,而中部低下,状如箕匡,故名。

岩扉

(1).岩洞的门。 唐 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巖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

(2).借指隐士的住处。 宋 陆游 《开元暮归》诗:“茹芝却粒平生事,回首巖扉一愴神。”

幽独

(1).静寂孤独。亦指静寂孤独的人。《楚辞·九章·涉江》:“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天雨萧萧滞茅屋,空山无以慰幽独。” 唐 司空图 《秋思》诗:“势利长草草,何人访幽独?”

(2).独处。 清 陈确 《讲义二·尽心章》:“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清 谭嗣同 《仁学》二:“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跨蹇

谓骑着蹇驴或驽马。 宋 陆游 《小雪》诗:“跨蹇虽堪喜,呼舟似更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 马子才 ﹞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马南邨 《燕山夜话·昆仑山人》:“每遇风雨飘萧,披襟流盼,相对欣然。命酌就醉;兴到跨蹇信所之,虽中途遇风雨,受饥寒,不改悔。”

迢迢

(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深谷

幽深的山谷

忘怀

忘记;不放在心上

忘怀得失

畦畛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结好

交结;亲近。《周礼·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结好。”《后汉书·刘焉传》:“ 松 怀恨而还,劝 璋 絶 曹氏 ,而结好 刘备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颀》:“﹝ 李頎 ﹞慕神仙,服饵丹砂,期轻举之道,结好尘喧之外。” 吴组缃 《山洪》三一:“保长要结好自己,是当然的。”

松竹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南史·张冲传》:“ 房长渝 谓 孜 曰:‘前使君忠实昊天,操愈松竹。’” 唐 白居易 《得辛氏夫遇盗而死遂求杀盗者而为之妻或责其失贞行之节不伏》:“ 辛氏 姑务雪寃,靡思违礼。励释憾之志,将殄雚蒲;蓄许嫁之心,则乖松竹。”

(2).喻节操坚贞的贤人。《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潜鱼择渊,高鸟候柯;赫赫三雄,并迴乾轴,竞收杞梓,争采松竹。” 吕向 注:“松竹,贞坚也,并比於贤人也。”

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逝水

(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中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

中文打字机

秋成

(1).秋季成熟。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寧为天覆地长,復与雨露相滋,秋成春发,必如暄寒无爽。”

(2).收获;收成。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臺歌板声。”《元史·李元礼传》:“时当盛夏,禾稼方茂,百姓岁计,全仰秋成,扈从经过,千乘万骑,不无蹂躪。”《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这秋成的时候尚且如此,若到了冬春,这些飢民若不设法救济,必定半个不存。”

(3).指秋季成熟的庄稼。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荐秋成於八穀,务春採於扶筐。”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復之 ( 胡復之 )有庄,与 马士英 之庄邻,田甚腴。 士英 令其子以三千金强买之……未几国变,田仍归 胡 ,官价半原值耳,田中秋成已熟, 马氏 之工本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虞俦,朝代: 宋代
    樯头语燕底匆匆,满幅蒲帆送客风。合与仇谋从此逝,病兼贫至向来同。纷纷时事愁眉上,咄咄人情醉眼中。颇觉田园归去好,固应马首未渠东。
  • 作者: 马钰,朝代: 元代
    东布烟萝,西排雪柳。秦川渭水添清秀。四方八表涌金莲,祥光瑞气轻轻覆。九转经营,一时功就。自然玉殿成无漏。三清高坐宝花台,谁知
  • 作者: 秦噩,朝代: 宋代

    瀰瀰一溪水,滔滔终古清。

    晃漾吸初日,风静波不生。

    冲烟出孤棹,微闻欸乃声。

    寄言彼渔父,吾欲濯吾缨。

  • 作者: 文同,朝代: 宋代
    遝遝走闾巷,都人起中宵。相拥候府门,惟恐失此朝。尽言来送公,车马城北桥。桥边脂辖亭,大尹此相邀。歌管盛宴集,簪裾合群僚。四座酒既行,相顾魂已销。亭前有杨柳,秋风减长条。折以持赠公,莫厌霜叶凋。节物虽谓晚,比春情更饶。递起劝公饮,双呼金翠翘。岂徒要公醉,恐公遽乘轺。借问何尔为,重公若琼瑶。美质未省变,与人存久要。既莫不可留,征衫遂飘飘,鸣驺过升迁,群甿闹如蜩。感公来二年,免我于无聊。今公舍我去,何由借诸朝。愿君富且贵,寿命等松乔。直似先令公,巍巍佐唐尧。涕泪逐公行,不惮公更遥。公诚上下通,和如奏笙箫。所以得如此,人情不相辽。嗟同缪与公,一时赴弓招。于今二十年,不见有所超。前日荷君相,与印垂之腰。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杜诗尝说少陵豪,祖德兼夸翰墨高。苏李为奴令侍席,锺王北面使持毫。郊麟作瑞唯逢趾,天马能行不辨毛。一诵东山零雨句,无心更学楚离骚。
  • 作者: 刘克庄,朝代: 宋代
    昔有罴当道,今无雀可罗。憗遗公已矣,殄瘁国如何。末句拈花笑,前知曳杖歌。晚交惟赵子,曾作诔文麽。
  • 作者: 魏了翁,朝代: 宋代
    涧溪苹采采,夙夜被祁祁。琴瑟鸡鸣御,山河象服宜。西悲零雨日,南望殷雷时。彤管今犹美,归荑不及贻。衔命龙荒日,危机呼吸閒。内言知勉正,时事迄多难。误国头颅去,和戎使节还。至今为厉梗,抚事不胜潸。
  • 作者: 徐铉,朝代: 唐代
    士生秉道义,公论重才名。美哉双白壁,高价等连城。昔在南国时,折桂尝抗衡。今为北朝客,通籍齐振缨。连镳适炎徼,并命曲州兵。地远乃寄重,无为惮遐征。俗杂则财难,法在通其情。投香与还珠,前哲有遗声。君看奏谏者,接武趋承明。掺袂赠斯言,斯言勿见轻。
  • 作者: 梅尧臣,朝代: 宋代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 作者: 谢灵运,朝代: 南北朝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濯流激浮湍,息阴倚密竿。怀故叵新欢,含悲忘春{日耎}。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殷勤诉危柱,慷慨命促管!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