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南岭路原文 诗词名句

南岭路

作者: 朱庆馀朝代: 唐代

南岭路原文

越岭向南风景异,人人传说到京城。
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诗词问答

问:南岭路的作者是谁?答:朱庆馀
问:南岭路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朱庆馀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庆馀名句大全

朱庆馀南岭路书法欣赏

朱庆馀南岭路书法作品欣赏
南岭路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14-13

参考注释

风景

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

风景秀丽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传说

(1) 据别人说

(2) 谈论;散布,传播

巴黎都在传说,他对那些贵族已感到厌倦了

京城

指国都

本是京城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踏雪

行走在雪地上

踏雪寻梅

刺桐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 、 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罗邺 《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唐 朱庆馀 《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苏轼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 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 。 宋 元 时代 * 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

下行

(1) 中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行驶方向跟上行(朝向北京)相反叫下行

(2) 公文由上级发往下级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船从上游向下游行驶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江路桃花浪已生,新滩稳过失峥嵘。九年行半九州地,三峡归无三日程。系缆便增筇杖兴,倚窗时听棹歌声。衰迟未觉诗情减,又襞吴牋赋楚城。
  • 作者: 许景衡,朝代: 宋代

    一笑楼头属晚晴,我曹此乐最难名。

    玉樽浮蚁一样白,青眼与山相对横。

    个里风流终古在,世间荣利过云轻。

    未应暮色催归思,天外娟娟新月生。

  • 作者: 释怀深,朝代: 宋代

    雪眉岩顶鹤精神,淡薄家风世少邻。

    明月芦花藏不得,老来重跨铁麒麟。

  • 作者: 许棐,朝代: 宋代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 作者: 释慧远,朝代: 宋代
    正如穷汉破衫袖,也不与万法为侣。捺著头,掀尾举,西江吸尽铁船浮,活捉泥牛和角煮。泼天大,些子许,君不见二月三月寒食天,桃花杏花落如雨。一口吸尽西江水,栗棘金圈饶得底。解道心空及第归,此去西天十万里。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陆陆离离青间红,何曾渲染待霜融。

    一般岩麓凝眸处,昨日今朝致不同。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峡土三间俯碧嵤,虽无楼实有楼形。

    每教练意凭窗想,何必溪声待雨听。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途经塞北草初肥,好试今秋第一围。

    日暮旌门观献获,龙坰雁碛澹烟霏。

  • 作者: 方岳,朝代: 宋代
    此诗合让简斋老,尽洗世间声色尘。我更凿空难着语,蹇驴粗记雪桥春。
  • 作者: 韩维,朝代: 宋代
    朱弦四十昔尝闻,艺不论多贵绝伦。少损新声放平淡,免教醉杀白头人。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