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原文 诗词名句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

作者: 苏轼朝代: 宋代

原文

未报山陵国士知,遶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诗词问答

问:《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山陵

(1) 山岳

(2) 旧指皇帝陵墓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比喻帝王或王后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 赵?——《战国策·赵策》

国士

(1).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以 张良 、 韩信 之才,不识为国士。”

(2).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荀子·子道》:“虽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 王先谦 集解:“国士,一国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改翰林为囯士,谓其学识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报也。”

松柏

(1) 松树与柏树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坚贞的洁操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坟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言。——《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猗猗

(1).美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 淇 奥,緑竹猗猗。” 毛 传:“猗猗,美盛貌。”《文选·班固<西都赋>》:“兰茝发色,曄曄猗猗。” 吕向 注:“猗猗,美貌……言草树花色美盛。” 宋 苏轼 《鸦种麦行》诗:“畦西种得青猗猗,畦东已作牛毛稀。” 明 何景明 《花崖梧桐》诗:“桐生何猗猗,其叶何油油。” 郑泽 《长沙谒烈士词》诗:“会见兰宇旁,猗猗竹林长。”

(2).柔美貌;美好貌。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巽》:“白驹生芻,猗猗盛姝。赫谊君子,乐以忘忧。” 晋 石崇 《楚妃叹》诗:“猗猗 樊姬 ,体道履信。” 晋 郑丰 《答陆士龙》诗之二:“猗猗硕人,如玉如金。”

恸哭

放声痛哭,号哭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宫中皆恸哭。——唐· 李朝威《柳毅传》

捧诏恸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 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2).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周礼·考工记·轮人》:“无所取之,取诸圜也。” 郑玄 注:“非有他也,圜使之然也。”《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通典·食货九》:“ 后魏 初至 太和 钱货无所用也。” 明 陈文烛 《<少室山房笔丛>序》:“大哉 孔子 !博学无所成名。” 瞿秋白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漂亮是美,‘艺术的价值’也是美--抽象的美,无所附丽的美。”

万死

死一万次,形容受严厉惩罚或冒生命危险

罪该万死

酬恩

谓报答恩德。 唐 罗隐 《青山庙》诗:“市簫声咽跡崎嶇,雪耻酬恩此丈夫。” 宋 沉括 《谢进守令图赐绢表》:“生负素志,不能效力於当年;没而有知,尚期酬恩於瞑目。”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杏园题名》:“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锦袍。”

有时

(1).有时候。表示间或不定。《周礼·考工记·序》:“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 唐 张乔 《滕王阁》诗:“叠浪有时有,閒云无日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心里反悔 凤翔 多了 焦 家这件事,却也有时念及,心上有些遣不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 夏世富 把他从一个游乐场带到另一个游乐场,有时坐下来看一阵,有时站在那里停一会。”

(2).谓有如愿之时。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掛云帆济沧海。” 唐 刘云 《婕妤怨》诗:“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天衢

(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唐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观却望湖水》诗:“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梁任父》诗:“道逢两神人,排云上天衢。”

(2).京都。《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刘良 注:“天衢, 洛阳 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远处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寃狱书》:“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以欢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官受黜》:“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 岛 ( 贾岛 )忽吟曰:‘落叶满 长安 。’” 宋 梅尧臣 《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诗:“天衢车马跡,急若机上梭。”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 庥 ”。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雨泪

谓泪如雨下。 晋 陆云 《吊陈永长书》之四:“东望贵舍,雨泪沾襟。”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二:“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不由我哭哭啼啼,思量起雨泪沾衣。”

关雎

(1).《诗·周南》篇名。为全书首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历来对这首诗有不同理解。《诗·周南·关雎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后汉书·皇后纪序》:“故 康王 晚期,《关雎》作讽。”现代研究者或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爱的作品。后世用此篇名作典故,含义也常不同。(1)借指贤淑的后妃或后妃的美德。《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既无关雎之德,而有 吕 霍 之风。” 唐 张说 《祈国公碑》:“内被螽斯之德,外偃关雎之化。”(2)借指夫妇。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多则是天生分福,又遇着姻缘对付,成就了麟趾关雎。”(3)借指淑女。《玉娇梨》第十九回:“久闻老先生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赐 朱 陈 之好。”(4)借指正统的诗歌。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率尔操觚,扬扬得意,不自知可耻。此《关雎》所以不作,此 郑 声所以盈天下也。”

(2).鸟名。鱼鹰。 宋 王銍 《默记》卷中:“﹝ 李公弼 ﹞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曰:‘此关雎也。’”一说,非鸟名。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关雎》:“按,‘关关’,和声;‘雎鳩’,王雎。《诗序》总撮句内二字以为篇名耳,不得即呼雎鳩为关雎也。”

卷耳

(1).菊科植物,又称“苍耳”或“枲耳”。《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毛 传:“卷耳,苓耳也。” 朱熹 集传:“卷耳,枲耳。叶如鼠耳,丛生如盘。”

(2).石竹科植物。多年簇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茎基部匍匐,上部直立,绿色并常带淡紫红色。花白色,种子肾形略扁,褐色。生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分布于我国 东北 、 华北 及 欧 亚 温带其他地区。

(3).《诗·周南》篇名。《诗序》说此诗是写后妃“辅助君子”,“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外无险詖私謁之心”。 朱熹 则谓“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虽节俭正直,在位若《羔羊》之时;而思念忧勤,进贤如《卷耳》之际。” 明 谢谠 《四喜记·翠阁耽思》:“深情免使傍人议,嗟我怀人天际,专一须看《卷耳》书。”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诗序》:“﹝诗﹞有託为其人之言寓意者,《卷耳》、《江有汜》、《采緑》之类是也。”

生事

(1) 制造麻烦;惹事非

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水浒》第十四回

造谣生事

(2) 指生计;境遇

生事若何?

白首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累臣

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吏对所在国家的自称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正坐

端坐;正身而坐。《庄子·庚桑楚》:“ 南荣趎 蹵然正坐曰:‘若 趎 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託业,以及此言邪?’”《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其夕沐浴易衣,正坐而卒。”《再生缘》第六回:“只见 鄔必凯 与 神武真人 ,端身正坐,两旁排列得刀鎗密密,剑戟森森。”

诗文赏析


【原题】: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
0
纠错

精彩推荐: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