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诗文>> 妙高堂绎义原文 诗词名句

妙高堂绎义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妙高堂绎义原文

园中选胜置堂馆,多有奎章赐题额。

此堂居山之最高,故取苏言标迥格。

仰思圣意喻景表,高虽有象妙无迹。

妙以示高象出尘,高而蕴妙迹难觅。

内圣外王蔽两言,服膺愿守斯一脉。

诗词问答

问:妙高堂绎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妙高堂绎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馀集卷六

2. 园门所揭狮子园三字额及妙高堂乐山书院环翠诸额名皆昔年皇祖御笔题赐者

参考注释

中选

选举或选择时被选上。特指科举应试时被录取

奎章

(1).指帝王的诗文书法等。 宋 岳珂 《桯史·王义丰诗》:“山南有 万杉寺 ,本 仁皇 所建,奎章在焉。” 清 顾炎武 《蟂矶》诗:“ 高皇 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自注:“庙中有 高皇帝 御制诗金字牌一扇。”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仁宗 、 宣宗 、 文宗 圣製奎章,后先辉映。”

(2).仙人的手笔。《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奎章已拜看云赐,真境空餘煮雪房。”

(3).泛指杰出的书法或文章。 明 李东阳 《柯敬仲墨竹二绝》诗:“奎章博士本书家,画法翻将上品夸。” 清 顾嗣立 《读<元史>诗》:“ 天歷 置奎章,作者首 虞 揭 。”

题额

(1).题写门楣或匾额。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智永 ﹞住 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笔头十瓮,每瓮皆数万。人来觅书兼请题额者如市。”一本作“ 题头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高江村》:“又上登 金山 ,欲题额,濡毫久之。 江村 乃拟‘江天一览’四字於掌中。”

(2).指匾额上的题字。 清 袁枚 《新齐谐·长鬼被缚》:“﹝ 沉厚餘 ﹞入门悄然,将升堂,见堂上先有一长人端坐,仰面视堂上题额。 沉 疑非人,戏解腰带潜缚其两腿。”

仰思

追思。语本《孟子·离娄下》:“ 周公 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焦循 正义:“自后观前亦为仰,此仰思,盖即谓仰举三王之事而思其合。”《文选·班固<幽通赋>》:“昒昕寤而仰思兮,心矇矇犹未察。” 李善 注引 班昭 曰:“言已旦仰思此梦,心中矇矇,未知其吉凶。”

圣意

(1).圣人及其经典的意旨。《后汉书·徐防传》:“ 防 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论者,伦也。 * 无爽,则圣意不坠。”

(2).帝王的旨意。《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钦若 曰:臣得以圣意喻 旦 ,宜无不可。”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臣奉旨集客,而 良祐 不至,是违圣意也。”《花月痕》第四六回:“还是 明经略 到京,慢慢的回转圣意,方得归结,救活了多少人。”

(3).谓神灵的启示。《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以丞嘉祀,为万世则。”

景表

测日影的仪器。《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乃以太子中允 沉括 提举司天监,始制浑仪、景表、五壶浮漏。”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出尘

(1).超出世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2).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 *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指出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不如削髮出尘,可无此虑。”

妙迹

(1).指佳妙的书法作品。《晋书·王羲之传》:“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纸,过 江 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絶。” 宋 黄庭坚 《跋<兰亭>》:“及 萧 氏 宇文 焚荡之餘,千不存一。 永 师晚出,所见妙迹,唯有《兰亭》。”

(2).谓不平凡的事迹。 唐 李峤 《纸》诗:“妙迹 蔡侯 施,芳名 左伯 驰。”

内圣外王

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宋史·道学传一·邵雍》:“ 河南 程顥 初侍其父识 雍 ,论议终日,退而嘆曰:‘ 尧夫 ,内圣外王之学也。’” 明 李贽 《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

两言

三言两语。谓少量几句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

服膺

铭记在心;衷心信奉。《礼记·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朱熹 集注:“服,犹著也;膺,胸也。奉持而著之心胸之间,言能守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岁遥遥兮难极,冤悲痛兮心惻;肠千结兮服膺,於乎哀兮忘食。”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愿郎君捐有餘之才,崇未至之德,前哲训迪后进,拳拳如此,为后进者,得不服膺而书绅。”《两般秋雨盦随笔·袁赵蒋》引 清 程原湘 诗:“平生服膺止有两, 江 左 袁公江 右 蒋 。” 郁达夫 《沉沦》四:“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一脉

亦作“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栢字》:“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许地山 《换巢鸾凤》:“ 和鸾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边,屋后一脉流水,四围都是竹林。”

(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 元 张养浩 《秋日梨花》诗:“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不知 孔子 教泽之远,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万万世之同守斯文一脉者。” 清 万玉卿 《潇湘怨·撰诔》:“到今日呵,知他一脉情肠,两下各千迴百折。”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严时亦尝恢复杀头,虽延国粹于一脉乎,而亦不可谓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娃娘 ﹞亦且认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脉,甜言软语,更不羞涩。”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南门六家, 竹横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是《四书》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

(4).中医指一种脉象。《素问·阴阳别论》“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唐 王冰 注:“五阳谓五臟之阳气也。五臟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臟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0
纠错

精彩推荐:

  • 作者: 华岳,朝代: 宋代
    梅花飞雪满霜洲,洲上行人去莫留。蜡炬结花催管籥,雁声唤客上兰舟。莫嫌冰炭情难入,自是薰犹味不侔。执节从教少知遇,勿于世路学沉浮。
  • 作者: 王之道,朝代: 宋代
    朱实盈盈露,黄花细细风。龙山胜集古今同。断送一年秋色、酒杯中。鸭脚供柔白,鸡头荐嫩红。量吞云梦正能容。试问具区何处、浙江东。
  • 作者: 李曾伯,朝代: 宋代
    不见松庵又几年,书来云欲卜新椽。我方北寨愁供戍,君盍西湖喜结缘。多谢烹鱼勤客遗,薄言骑鹤寓腰缠。惜无广厦叹颜力,姑用长安作酒钱。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元正昨才过,翼日斋居虔。

    祭无不用敬,况此祈民天。

    庆典例弗举,在簴彻乐悬。

    岁前已立春,春屏朱户骈。

    秋金双麦穗,䌽绮太平钱。

    徵吉匪为已,所愿丰农田。

    莲漏迟铜壶,几暇殊清便。

    安静迓崇禧,无妨什华篇。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翚飞朵殿焕觚棱,左右亭分以十称。

    永念谁知此时切,畴咨独忆昔年曾。

    绍闻衣德千秋凛,燕翼贻谋万叶承。

    三致意惟钦继述,吾心宁敢懈兢兢。

  • 作者: 乾隆,朝代: 清代

    凿池中种藕,缦回围廊腰。

    循廊可登阁,因以来芬标。

    荷叶未出水,荷花知尚遥。

    无非得想像,走笔当解嘲。

  • 作者: 陆游,朝代: 宋代
    木叶勾萌喜小春,鬓毛萧飒媿陈人。今朝忽破簿书梦,此地暂还风月身。闲岸纶巾照清浅,却扶藤杖上嶙峋。人生要是便疏豁,金马银台莫问津。
  • 作者: 吴潜,朝代: 宋代

    海棠已绽牡丹芽,犹有东君向上花。不须惆怅怨春华。
    装缀园林新景物,推敲风月旧情怀。也饶浪蕊与浮葩。

  • 作者: 刘翼,朝代: 宋代
    禅坐宁离此,意行何所如。稻粱诗七月,果木赋闲居。活水尝新茗,颠风落旧书。无才甘用拙,不是隐樵渔。
  • 作者: 王弘诲,朝代: 明代

    卜筑虽人境,无喧即洞天。

    青山移屋里,锦石堕屏前。

    鹤舞窥炉篆,莺歌答管弦。

    金门耽吏隐,丘壑记平泉。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古诗文 在线查询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