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对联大全 >> 对联:友于弟最挚追随,果金针得度,铁砚磨穿,四载重谈经,窈窕风歌南国荇; 顺慈亲娱添孝养,定玉树丛生,琼筵迭醮,一庭增喜色,森荣日茂北堂萱。

友于弟最挚追随,果金针得度,铁砚磨穿,四载重谈经,窈窕风歌南国荇; 顺慈亲娱添孝养,定玉树丛生,琼筵迭醮,一庭增喜色,森荣日茂北堂萱。

名人名家

对联全文

上联:友于弟最挚追随,果金针得度,铁砚磨穿,四载重谈经,窈窕风歌南国荇;
下联:顺慈亲娱添孝养,定玉树丛生,琼筵迭醮,一庭增喜色,森荣日茂北堂萱。

对联备注:

(清-郭伦伍《吴荣光君令弟从学四年新婚,其母在堂》)

参考注释

友于

[brother] 《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割裂用典,以“友于”代“兄弟”

朱鲔涉血于友于。——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追随

(1) [follow]

(2) 仿效前人的事迹

(3) 跟随

经常追随着他的记者们

金针

(1) [acupuncture needle]∶刺绣、针灸用的针

(2) [knack]∶比喻某种技能的诀窍

处世金针

得度

(1).合乎法度。《战国策·魏策二》:“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於度而远於计。”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

(2).佛教语。谓得以渡过生死之海而进入涅槃境界。《无量寿经》卷下:“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3).指得到引度,披剃出家。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宰臣思得度,鸥鸟恋为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自是登坛莅事三十有八载,由我得度者万有餘人。”

(4).道教语。谓得道、成仙。《太平经》卷四十:“高才有天命者得度,其次或得寿。”

铁砚磨穿

铁铸的砚台被磨穿。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看榜》:“乌纱白髮人争羡,须知铁砚磨穿。”参见“ 磨穿铁砚 ”。

载重

[load] 交通工具负担重量

载重汽车

谈经

(1).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 几 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 先秦 伏胜 看。”

(2).讲说佛经;念经。《北宫词纪·沉醉东风·僧犯奸得马裱褙救》:“对人前敲禪板谈经説法,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鸷忍·凶憎》:“僧 慧林 谈经 吴 门。”

(3). 宋 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説佛书。”

窈窕

(1) [(of a woman)gentle and graceful]∶[女子]文静美好

窈窕淑女。——《诗·周南·关雎》

窈窕世无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窈窕艳城郭。

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2) [(of a palace,landscape, etc.) secluded]∶[宫室、山水]幽深

窈窕以寻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南国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the South] 祖国的南部

顺慈

和顺慈祥。 宋 曾巩 《祭关职方文》:“公出公休,八子侍侧。仕者大半,同时共籍。其声显扬,其习顺慈。”

孝养

竭尽孝忱奉养父母。《书·酒诰》:“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 孔 传:“农功既毕,始牵车牛,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贾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汉书·文帝纪》:“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一纪尊名正,三时孝养荣。” 明 杨慎 《丁丑封事》:“两宫之孝养在陛下,臣民之覆庇在陛下。”《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养女儿一场,不曾得我一日孝养。”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其旨趣,则教之以治家琐务,处事大纲,巨如政治伦常,细至饮食服用,上而孝养奉亲,下若义方教子,示以陈迹,动其兴盛。”

树丛

[thicket] 丛生的树木

琼筵

亦作“璚筵”。盛宴,美宴。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既通金闺籍,復酌琼筵醴。” 南朝 齐 谢朓 《送远曲》:“璚筵妙舞絶,桂席羽觴陈。”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觴而醉月。” 清 汪懋麟 《紫微洞歌》:“麟脯凤髓不足侈,山中橙橘登琼筵。”

喜色

[happy expression;joyful look;light up] 欣喜的神色

森荣

繁昌。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我我我有芝兰晚节森荣。是是是对松菊终朝唱酧。”

北堂萱

(1).指萱草。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谖草,即萱草,俗名忘忧草。 南朝 梁 吴均 《酬别江主簿屯骑》诗:“何用赠分首,自有北堂萱。”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忘怀南涧藻,蠲思北堂萱。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2).借指母亲。 宋 王楙 《野客丛书·萱堂桑梓》:“今人称母为北堂萱,盖祖《毛诗·伯兮》诗:‘焉得諼草,言树之背。’……其意谓君子为王前驱,过时不反,家人思念之切,安得諼草种於北堂,以忘其忧,盖北堂幽阴之地,可以种萱。初未尝言母也,不知何以遂相承为母事。” 清 周亮工 《题李武曾灌园养母图》诗:“荷鉏忘旦暮,得慰北堂萱。”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友于弟最挚追随,果金针得度,铁砚磨穿,四载重谈经,窈窕风歌南国荇; 顺慈亲娱添孝养,定玉树丛生,琼筵迭醮,一庭增喜色,森荣日茂北堂萱。
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