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联大全>> 对联:江涌蜃楼四面金波晃耀三千香界 心融妙理一乘圣教广开八万法门

江涌蜃楼四面金波晃耀三千香界 心融妙理一乘圣教广开八万法门

名胜浙江14字对联

对联全文

上联:江涌蜃楼四面金波晃耀三千香界
下联:心融妙理一乘圣教广开八万法门

对联备注:

(木鱼题温州江心寺)

参考注释

蜃楼

古人谓蜃气变幻成的楼阁。 宋 陈允平 《渡江云·三潭印月》词:“烟沉雾迴,怪蜃楼飞入清虚。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云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游鳞恨落他人后,桃花流水半含愁。今夜呵,怨气冲冲结蜃楼。”艾青《年轻的城》诗:“不是瀚海蜃楼,不是 蓬莱 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参见“ 蜃气 ”。

四面

[all around;on all four sides] 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泛指周围

四面受敌

金波

(1).谓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颜师古 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 ,玉绳低 建章 。” 宋司马光 《闰正月十五日夜监直对月怀诸同舍》诗之一:“雾浄金波溢,天开碧幕空。”

(2).借指月亮。 唐 白居易 《对琴待月》诗:“玉軫临风久,金波出雾迟。” 唐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耿耿金波缺,沉沉玉漏稀。” 明 李瀚 《十五夜立秋对月》诗:“金波圆静夜,银汉近前楹。”

(3).反射着耀眼光芒的水波。 南朝 梁武帝 《七喻·如炎》诗:“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緑萍。”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4).酒名。亦泛指酒。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 张次贤 ﹞尝记天下酒名,今著於此:后妃家……河间府金波,又玉醖。”《全元散曲·柳营曲·晋王出寨》:“众番官齐打手,众侍女捧金波。” 明 王九思 《驻马听·四时行乐》套曲:“满饮金波,琵琶一曲把闲愁弹破。”

晃耀

闪耀;辉映。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荣华相晃耀,光采曄若神。”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恩泽》:“金璧辉煌,丹堊晃耀。” 秦兆阳 《老羊工》:“在强烈阳光晃耀下,这远远近近的山,竟全是透明的。”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香界

指佛寺。 唐 沉佺期 《绍隆寺》诗:“香界縈北渚,花龕隐南峦。”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罗袜无尘香界迥,云中君本楚骚传。”参见“ 香国 ”。

妙理

精微的道理。 三国 魏 曹植 《汉二祖优劣论》:“通黄中之妙理,韜亚圣奇才。” 唐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诗:“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 金 王若虚 《揖翠轩赋》:“物之在天下,皆妙理之所寓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访蒲庵和尚》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圣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中国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江涌蜃楼四面金波晃耀三千香界 心融妙理一乘圣教广开八万法门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