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联大全>> 对联:做秀才砥砺廉隅便存宰辅规模异日释褐登朝自可立名臣事业 为时艺菑畬经训不失儒先法度从兹因文见道方能窥圣学渊源

做秀才砥砺廉隅便存宰辅规模异日释褐登朝自可立名臣事业 为时艺菑畬经训不失儒先法度从兹因文见道方能窥圣学渊源

书院

对联全文

上联:做秀才砥砺廉隅便存宰辅规模异日释褐登朝自可立名臣事业
下联:为时艺菑畬经训不失儒先法度从兹因文见道方能窥圣学渊源

对联备注:

(聶铣敏题四川锦江书院)

参考注释

秀才

(1) [xiucai; one who pass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两代称生员

(2) [scholar] 泛指读书人

传一乡秀才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砥砺廉隅

见“ 砥厉廉隅 ”。

宰辅

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 周公 之为宰辅也,以谦下士,故能得真贤。”《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 世宰辅,耻復屈身后代,自 高祖 王业渐隆,不復肯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林甫 ( 李林甫 )出中书至寺,自以宰辅之尊,意谓功曹便於下马处趋见,功曹乃於门内哭以待之。” 清 龚自珍 《<干禄新书>自序》:“本朝宰辅,必由翰林院官。”

规模

[scale;scope;dimension;size] 事业、工程、运动、机构等所包含的范围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

异日

(1) [coming days]∶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

留待异日再议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some other day]∶往日;从前

异日情谊,记忆犹新

释褐

(1).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汉 扬雄 《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缚而相,或释褐而傅。”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孔明 ﹞释褐中林,鬱为时栋。”《周书·李基传》:“ 大统 十年,﹝ 李基 ﹞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2).指进士及第授官。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释褐》:“ 太平兴国 二年正月十二日,赐新及第进士诸科 吕蒙正 以下緑袍靴笏,非常例也。御前释褐,盖自是始。”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陈国佐》:“ 政和 癸巳, 国佐 遂魁辟雍,释褐第一。”

登朝

用于朝廷。《汉书·叙传下》:“贾生矫矫,弱冠登朝。” 唐 王翰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登朝身许国,出閫将辞家。”《宋史·刘熙古传》:“歷官十八,登朝三十餘年,未尝有过。” 清 袁枚 《答朱石君尚书》:“公本大儒,登朝之后,仁义其身,礼乐其民。”

自可

(1).本来可以;自然可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太丘 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宋 叶适 《寄吕巽伯换酒亭》诗:“ 瑯琊 初址未完牢,犹倚虚名用我曹。自可全将醒前了,何因偏向醉中逃。”

(2).犹自许。 唐 韩愈 《许国公神道碑铭》:“为人魁伟沉塞,以武勇游仕 许 汴之间,寡言自可,不与人交,众推以为鉅人长者。”

名臣

有名的贤臣。《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张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唐 吕延济 题注:“名臣,谓有贤才,立功业,垂名於后代者也。” 宋 梅尧臣 《谨赋》诗:“往往得遗逸,烜赫见名臣。” 清 张穆 《与陈颂南书》:“古今必无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鲁迅 《坟·论“ta33的!”》:“身分也高了,家谱也修了,还要寻一个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事业

(1) [cause]∶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facilities]∶特指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不进行经济核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

用事

(3) [individual fulfilment;personal achievement]∶个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时艺

即时文、八股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徵梦·甲戌状元》:“﹝ 杏源 ﹞时艺奇丽,与 冯祭酒 开之 、 袁职方 了凡 ,同社相善。”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时艺》:“文至时艺亦不復能再变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公子呈课业,类皆古文词,并无时艺。”

菑畬

1.耕耘。

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经训

经籍义理的解说。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后汉书·郑玄传论》:“王父豫章君 ( 范宁 )每考先儒经训,而长於 玄 ,常以为 仲尼 之门不能过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畬。”

不失

(1).不偏离;不失误。《易·随》:“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孔颖达 疏:“以所随之处不失正道,故出门即有功也。”《论衡·量知》:“御史之遇文书,不失分銖。” 刘盼遂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点差错。”

(2).不遗漏;不丧失。《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义:“恢恢疎阔而自无漏网之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酌奇而不失其真,翫华而不坠其实。”

(3).还算得上;不愧。 明 胡应麟 《诗薮·外编·元》:“故蹈 元 之辙,不失为小乘;入 宋 之门,多流於外道也。”茅盾《子夜》十七:“ 吴荪甫 干笑着说:‘能进能退,不失为英雄。’”

儒先

(1).儒生。《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俗,见 汉 使非中贵人,其儒先,以为欲説,折其辩。” 裴骃 集解:“先,先生也。《汉书》作‘儒生’也。” 宋 陈与义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诗:“西菴禪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马耆者,译为东方圣哲,盖犹 印度 六师之流,非 汉 土儒先也。”

(2).犹先儒。 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於儒先之教者熟也。”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於圣贤之精微,阐明於儒先之疏证。”

法度

(1) [law]∶法律制度

(2) [moral standard]∶规矩,行为的准则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 汉· 贾谊《过秦论》

从兹

犹从此。 唐 杜甫 《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自从 盘古 破鸿濛,开闢从兹清浊辨。” 清 孙枝蔚 《张孝子诗》:“乞棺殮主长哀号,从兹孝烈闻 通城 。”

道方

规律;法则。 唐 郭行则 《对矜射判》:“ 少翁 不伏,雅叶道方; 张迴 非优,谓符彝典。”

圣学

指 孔子 之学。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 康熙 朝,以 朱子 昌明圣学,有益斯文,命礼臣升躋神位於十哲之次。” 梁启超 《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缘起》:“北肇强学於京师,南开圣学於 桂海 。”

渊源

[source;origin] 源流,本原

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俗独行若宁者也。——《三国志·管宁传》

事物渊源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做秀才砥砺廉隅便存宰辅规模异日释褐登朝自可立名臣事业 为时艺菑畬经训不失儒先法度从兹因文见道方能窥圣学渊源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