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对联大全>> 对联:去胜国垂三百年任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处 起英魂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东哭海天涯

去胜国垂三百年任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处 起英魂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东哭海天涯

名胜北京

对联全文

上联:去胜国垂三百年任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处
下联:起英魂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东哭海天涯

对联备注:

(秦良玉驻兵处,遗址在虎坊桥西)

参考注释

胜国

灭亡国家。《周礼·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郑玄 注:“胜国,亡国也。”按,亡国谓已亡之国,为今国所胜,故称“胜国”。后因以指前朝。 元 张养浩 《济南龙洞山记》:“ 歷下 多名山水, 龙洞 为尤胜……胜国尝封其神曰 灵惠公 。” 明 宋濂 《故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柳先生传》:“ 隆山 牟公 应龙 ,得太史 李心传 史学端绪,且諳胜国文献渊源之懿,仪章、官簿、族系,如指诸掌。” 王国维 《沉乙庵先生七十寿序》:“ 顺康 之世,天造草昧,学者多胜国遗老,离丧乱之后,志在经世,故多为致用之学。”

百年

(1)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lifetime]∶指人的一生;一辈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经》:“劫火洞然,大千俱坏。” 唐 张乔 《兴善寺贝多树》诗:“永共 终南 在,应随劫火烧。” 宋 李纲 《次韵丹霞录示罗畴老唱和诗》:“刧火洞烧时,自有安身处。”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附录《晋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还随刦火烟。” 清 龚自珍 《忏心》诗:“佛言刼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释子又常谓 东方朔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 康 昭 二明楼,并遭劫火亡。” 清 纳兰性德 《南歌子·古戍》词:“何年劫火賸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 龙堆 。”

销沉

(1).犹消沉。谓衰退没落。《北齐书·文宣帝纪》:“《礼》云《乐》云,销沉俱振。” 金 元好问 《颍水》诗:“胜概销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裴哀。”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一节:“儒学统一云者,他学销沉之义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各样同盟于是暂别,喊声于是低微,运动于是销沉,刊物于是中辍。”

(2).指使衰退没落。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錮蔽其聪明,夭閼其思想,销沉其志气桎梏其灵能。”

(3).消逝消失。 唐 杜牧 《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元 王学文 《绮寮怨》词:“当日登临,都化作梦销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譬如陈师曾 、 齐白石 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 日本 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

(4).埋没无闻。 宋 叶适 《祭陈益之待制文》:“销沉至死,有困无亨。”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五篇:“盖於诸女,悲其销沉,爰託稗官,以传芳烈。”

(5).凋落,死亡。 明 邵璨 《香囊记·酬恩》:“故旧销沉,往事难论。”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诗:“廿载销沉各老翁,江乡旧馆酹残红。”

桑梓

[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世先生同在乡桑梓。——《儒林外史》

英魂

[spirit of the brave departed;spirit of a martyr] 对生前有杰出功绩者的美称。亦见“英灵”

九幽

(1).极深暗的地方,指地下。 南朝 宋 谢庄 《为朝臣与雍州刺史袁顗书》:“德洞九幽,功贯三曜。” 宋 苏轼 《和子由韩太祝送游太山》诗:“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2).引申为阴间。 宋 王安石 《祭丁元珍学士文》:“请著君德,铭之九幽。以驰我哀,不在醪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虽死九幽,不忘也。”

惨淡

(1) [dark;bleak;dismal]∶光线暗淡

愁云惨淡万里凝。——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惨淡的月光,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

(2) [by painstaking effort]∶[筹划、构思等]艰苦地;苦费心力地

惨淡经营

(3) [desolate]∶悲惨凄凉

惨淡人生

两行

(1). 庄子 谓不执着于是非的争论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为“两行”。《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郭象 注:“任天下之是非。”

(2).两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诗·周南关雎诂训传》 唐 陆德明 题注:“故训旧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义,所以两行。”

(3).两者一起施行、实行。《新唐书·吕諲传》:“始在 河西 ,悉知诸将能否,及为尹,奏取材者数十人总牙兵,故威惠两行。”

热泪

[warm tears] 因十分兴奋、激动或感伤而流的眼泪

热泪沾襟独徘徊

同声

(1) [simultaneous]∶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

(2) [same sound]∶声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声相应

(3) [(speak)at the same time]∶众口一辞;随声附合

台下同声叫起好来

(4) [same tone]∶言语腔调相同

亦须择言而发;不与净、丑同声。——清· 李渔《闲情偶寄》

天涯

[end of the world;the remotest corner of the earth] 在天的边缘处。喻距离很远

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注释是词典网系统生成,仅供参考!

0
纠错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微信公众号
词典网app
下载词典网APP
用手机扫一扫
手机版 对联大全 去胜国垂三百年任劫火销沉犹剩数亩荒营大庇北来桑梓处 起英魂于九幽地看辽云惨淡应添两行热泪同声东哭海天涯
词典网www.CiDianWang.com